黃連補湯

HUANG LIAN BU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八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7%
心經 15%
脾經 12%
大腸經 12%
腎經 10%
膽經 10%
肺經 10%
胃經 6%
心包經 5%
肝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膽經
肺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黃連補湯」的組成中包含「黃連」,主要是因為黃連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的功效,對於因熱邪內擾、脾胃濕熱導致的症狀,如口苦、煩躁、腹痛、腹瀉等,有很好的療效。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膽經,能瀉心火、清胃熱、燥脾濕,並能抑制細菌生長,幫助止瀉。將其加入補湯中,可平衡補藥的溫燥之性,避免過於溫補而引起上火或其他不良反應,同時又能有效地解決因濕熱引起的症狀,達到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的功效。

黃連補湯中加入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利濕,助黃連清熱瀉火: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寧心安神之效。黃連味苦寒,善清心火,但過於寒涼易傷脾胃。茯苓健脾利濕,可助黃連清熱瀉火而不傷脾胃,使藥力更為平和。
  2. 利水滲濕,配合黃連清熱解毒:黃連補湯主要用於治療濕熱內蘊、心煩口渴、小便赤澀等症。茯苓利水滲濕,可配合黃連清熱解毒,共同達到消除濕熱、清心除煩的效果。

黃連補湯中加入川芎,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黃連味苦寒,性質寒涼,容易傷及脾胃陽氣。川芎味辛溫,性質溫和,能夠調和黃連的寒性,防止其過度寒涼,保護脾胃。
  2. 活血化瘀: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瘀血,緩解因寒邪凝滯引起的疼痛。

因此,川芎的加入,不僅能減輕黃連的寒性,還能增強其活血化瘀、止痛的功效,使藥效更加全面,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黃連補湯為傳統中醫方劑,用於清熱燥濕、調補脾胃。方中石榴皮性澀、酸,味甘、微苦,入大腸經,善於收斂止瀉,固精止帶。其主要活性成分為鞣質,能增強腸道平滑肌張力,減少腸蠕動,從而達到止瀉效果。與黃連相配,黃連清熱燥濕,石榴皮收澀止瀉,二者合用,既清熱又止瀉,尤其適用於濕熱瀉痢,久瀉不止之症。此外,石榴皮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能抑制多種病原菌,增強黃連補湯整體療效,是該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重要藥材。

黃連補湯中加入地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收斂止血: 地榆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熾盛、血熱妄行而導致的出血症狀,地榆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作用,配合黃連等清熱瀉火藥物,能更好地控制出血。
  2. 清熱解毒: 地榆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與黃連等藥物相輔相成,共同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對於因熱毒侵犯而引發的各種炎症,能起到良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地榆在黃連補湯中起著收斂止血、清熱解毒的雙重作用,與其他藥物共同作用,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黃連補湯為一經典中醫處方,其組成精妙,旨在調和陰陽,清熱養血。方中黃連性寒,主清心火,除煩止渴;而伏龍肝,即灶心土,看似平常,實則內藏乾坤。灶心土味甘溫,入脾胃經,擅長溫中和胃,止血安胎。其在黃連補湯中的應用,主要基於兩個層面:一是以其溫中和胃之效,緩解黃連之苦寒對胃腸的刺激,防止損傷脾胃之氣,確保方中寒涼藥物能被身體妥善吸收與運行;二是灶心土具有收斂止血之功,可輔助治療因熱盛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等,使整體方劑既清熱又不失溫和,達到補而不滯,清而不削的平衡狀態。由此觀之,伏龍肝在黃連補湯中的角色,猶如一座橋樑,連結了清熱與補益兩大功能,彰顯了中醫方劑配伍的智慧與奧妙。

主治功效


黃連補湯:溫煦大腸、止瀉固腸

中醫在治療疾病時,經常使用複方藥方,以期藥物之間相互配合,增強療效。黃連補湯即為一例。黃連補湯組成藥物包括黃連、茯苓、川芎、石榴皮、地榆、伏龍肝等,各味藥物協同作用,溫煦大腸、止瀉固腸,治療大腸虛冷、痢下青白、腸中雷鳴相逐等症。

組成藥物介紹:

1. 川芎:

川芎辛溫,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理氣行氣、活絡止痛、燥濕、補血、強筋骨等功效。用於治療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胸脅刺痛等症。

2. 地榆:

地榆性涼,味苦、澀,具有止血、清熱解毒、清熱涼血、斂瘡、排膿等功效。地榆涼血止血之效顯著,尤宜於下焦血熱所致的便血、痔血、血痢、崩漏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燙傷、濕疹、瘡瘍腫毒等熱毒壅滯之疾;能清熱涼血,可用於治療熱毒性疾病、出血等症狀。

3. 茯苓:

茯苓性平,味甘淡,歸脾、胃、心經。具有利水消腫、利水滲濕、清熱利尿、祛風除濕、安胎、健脾胃、補血、安神等功效。茯苓可以促進小便的生成和排出,幫助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適用於水腫、尿路感染、膀胱炎、腎炎等症。

4. 黃連:

黃連味苦,性寒,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可治療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疔瘡等症狀。黃連亦可清熱瀉火,清胃火、清肝火,用於治療胃火熾盛的嘔吐,肝火犯胃,肝胃不和,脇肋脹痛、嘔吐吞酸等症狀。

5. 石榴皮:

石榴皮性溫,味澀,具有澀腸止瀉、固精止帶、斂瘡生肌、清熱解毒等功效。石榴皮澀腸止瀉之功顯著,尤宜於虛寒泄瀉、久瀉不止者;能固精止帶,治療遺精、滑精、帶下等症;能斂瘡生肌,可用於治療瘡瘍潰爛、久不收口等症;能清熱解毒,治療痢疾、赤白痢、腸炎等症狀。

6. 伏龍肝:

伏龍肝性平,味甘、澀,具有補益氣血、溫固腎陽、止瀉固精、生肌止血等功效。伏龍肝補益氣血之功顯著,尤宜於氣血兩虛、面色蒼白、倦怠乏力、食少納呆等症;能溫固腎陽,治療陽痿、早泄、遺精、滑精等症;能止瀉固精,可用於治療遺尿、遺精等症;能生肌止血,治療吐血、衄血、便血、痔血等症狀。

總結:

黃連補湯組成藥物各具特色,協同作用,溫煦大腸、止瀉固腸,治療大腸虛冷、痢下青白、腸中雷鳴相逐等症。

傳統服藥法


黃連4兩,茯苓3兩,芎藭3兩,酸石榴皮5片,地榆5兩,伏龍肝(雞子大)1枚。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2升半,去滓,下伏龍肝末,分3服。
忌豬肉、冷水、大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相關疾病


腹中有鳴叫聲

相同名稱方劑


黃連補湯, 出處:《千金》卷十八。 組成:黃連4兩,茯苓3兩,川芎3兩,酸石榴皮5片,地榆5兩,伏龍肝(雞子大)1枚。 主治:大腸虛冷,痢下青白,腸中雷鳴相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