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圍藥神應丹」中包含「山藥」,其作用是補脾養胃、益肺。山藥能夠增強脾胃功能,促進消化吸收,改善因脾虛引起的症狀,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其加入有助於方劑的整體補益效果,提升病人的健康狀況。
圍藥神應丹中加入蔥白,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解毒散寒:蔥白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解毒散寒、通竅開鬱之效。方中加入蔥白,可助藥物解毒散寒,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
- 助藥力:蔥白氣味辛烈,有助於藥物穿透肌膚,達到治療目的。同時,蔥白具有一定的揮發性,能幫助藥物快速揮發,促進藥效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圍藥神應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瘍醫大全》,主治「氣血不和,壅遏爲瘡」,指氣機滯塞、血行不暢而化熱成瘡,症見腫塊高突、色赤疼痛,且病機夾雜痰濕鬱寒等邪。其效旨在疏通壅滯、散結消腫,尤適用於瘡瘍初起未潰者。外用敷貼患處四周,可收束毒邪、防其散漫。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血肉有情之品:
- 小鯽魚(7條):性平味甘,《本草綱目》載其「消水腫,治癰瘡」,能活血利水,引藥力透達肌膚。
- 鮮山藥(4兩):甘潤黏滑,生用可散癰腫,兼能護膜生肌,防燥藥傷正。
- 大蔥頭連須:辛溫通陽,宣散風寒鬱滯,助氣血流通。
金石燥濕之劑:
- 千年陳石灰(半斤):性烈燥濕,《本草拾遺》謂其「主疥瘡、風瘡」,外用可收斂止血、殺蟲解毒,與血肉藥配伍緩其烈性。
化痰散結藥組:
- 南星、半夏:辛溫走竄,燥濕化痰,散結消腫,針對痰濕壅遏之病機。
- 白及:黏斂生肌,與赤芍(涼血散瘀)相伍,一收一散,調和血脈。
- 赤芍:清熱活血,製石灰、南星之溫燥,防熱毒瘀結。
三、方劑作用機理
全方以「動靜相濟」為綱:
- 動藥(鯽魚、蔥頭、南星、半夏)行氣活血、開鬱散結;
- 靜藥(山藥、白及、石灰)收斂固護、防毒內陷。
復以蜜調敷,取其甘緩黏附之性,使藥力持久滲透。外用圍敷之法,既截斷瘡毒蔓延,又調和局部氣血陰陽,體現「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辨證思維。
此方結構層次分明,針對瘡瘍「痰瘀濕寒交阻」之複雜病機,通過外治直接作用病所,體現古人「圍藥」思想的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小鯽魚7個,鮮山藥4兩,大蔥頭(連須)1個。
上共搗爛,用千年陳石灰半斤,南星、半夏、白及、赤芍末各一兩,和勻,陰乾,再研為細末。
臨用蜜調敷四邊,外用綿子掩之。
本方方名,《瘍醫大全》引作「神應丹」。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圍藥神應丹, 出處:《醫宗說約》卷六。 組成:小鲫魚7個,鮮山藥4兩,大蔥頭(連須)1個。 主治:氣血不和,壅遏爲瘡,高腫赤痛,兼痰、兼鬱、兼濕、兼寒者並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