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效阿魏散

神效阿魏散

SHEN XIAO A WE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7

寒性指數

28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胃經 18%
脾經 13%
心經 13%
肺經 8%
大腸經 7%
心包經 4%
小腸經 4%
三焦經 4%
腎經 2%
膽經 2%
肝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大腸經
心包經
小腸經
三焦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神效阿魏散中加入天竹黃,主要源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天竹黃為天竹的根莖,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其主要藥理作用包括抑制炎症反應、抗菌消炎、鎮痛止癢等。

在神效阿魏散中,天竹黃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有效地減輕炎症反應、消散腫脹,並緩解疼痛,對於治療各種外傷、燒傷、燙傷等症狀具有顯著效果。

神效阿魏散中包含阿魏,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阿魏的藥性: 阿魏味辛、苦,性溫,具有 行氣止痛、消腫散結 的功效。對於腹痛、腹脹、胸痛、痛經等症狀有顯著療效,同時也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
  2. 方劑的配伍: 阿魏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以 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與川芎、白芷等藥材配合,可以 疏風散寒、行氣止痛;與乳香、沒藥等藥材配合,可以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神效阿魏散中包含蘆薈,其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蘆薈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腸道炎症,改善因濕熱、毒素積聚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與阿魏散中其他清熱解毒藥物相輔相成,加強療效。
  2. 潤腸通便:蘆薈富含蒽醌類物質,能刺激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幫助排出宿便及毒素,改善便祕情況,與阿魏散中其他潤腸通便藥物協同作用,提高療效。

神效阿魏散的組成中包含馬錢子,是因為馬錢子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能夠增強方劑的整體療效。馬錢子含有生物鹼,如馬錢子鹼,這些成分對於舒筋活血、消腫止痛有良好的效果,能夠有效緩解疼痛和不適,特別是在風濕性疼痛和神經痛等方面。此外,馬錢子具有潤腸通便的功效,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的健康,對於改善體內循環有益。

在中醫理論中,馬錢子的性味偏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這使得它能夠與其他藥材形成協同作用。另外,馬錢子在處方中能夠增強整體的療效,尤其是在需要強力解痙或止痛的情況下,極大地提高了方劑的神效。因此,馬錢子在神效阿魏散中的加入,不僅是基於其藥效,還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具體體現。

「神效阿魏散」方中使用白僵蠶,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祛風止痙: 白僵蠶性寒,味辛,歸肝經,具備祛風止痙之效。對於因風邪入侵而導致的抽搐、痙攣、口眼歪斜等症狀,白僵蠶能起到舒筋活絡、平息痙攣的作用。
  2. 散結消腫: 白僵蠶亦有散結消腫之功效,能化解因氣血瘀滯、痰濁凝結而形成的腫塊,對於頸項僵硬、瘰癧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神效阿魏散方中包含孩兒茶,其主要原因在於孩兒茶的藥性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能增強方劑的療效。

孩兒茶味苦性寒,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在神效阿魏散中,孩兒茶可以配合阿魏等藥材,清熱解毒,消散瘀血,促進傷口癒合。同時,孩兒茶的利濕作用也能幫助排出體內毒素,減輕炎症反應,加速傷口恢復。因此,孩兒茶的加入,可謂是神效阿魏散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其藥性與其他藥材相互配合,發揮出更強的藥效。

神效阿魏散中包含甘草,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調和藥性: 阿魏性辛溫,可燥熱傷陰,而甘草性甘平,具有緩和藥性、解毒潤燥之效。甘草與阿魏搭配,能減緩阿魏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平和,避免對人體造成過度刺激。
  2. 增強藥效: 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緩解疼痛的作用,能增強阿魏散整體的療效。同時,甘草還能與阿魏 synergistically 協同作用,提高藥物在體內的吸收和利用率,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神效阿魏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大黃性寒,味苦,入肝、脾、胃、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行氣活血、消腫止痛之功效。其寒涼之性可以清熱解毒,瀉火通便,配合阿魏等藥,能有效緩解疼痛、腫脹等症狀。

2. 促進藥物吸收: 大黃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以促進其他藥物的吸收和發揮藥效。與阿魏等藥共同作用,能更有效地達到治療目的。

「神效阿魏散」中包含穿山甲,主要原因有二:

一、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 穿山甲性味辛、鹹,入肝、胃經,具有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的功效。其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並有助於消除積聚於體內的有害物質,因此在治療關節疼痛、腫脹等症狀時,常被用於配合其他藥材。

二、 活血化瘀,散結消積: 穿山甲也能活血化瘀,散結消積,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環,並有助於消除體內積聚的病竈,進而達到治療的效果。

然而,近年來穿山甲的保育議題日益受到關注,因此在使用穿山甲時,應以替代藥材或其他方法治療,以避免對穿山甲造成傷害。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效阿魏散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便覽》,主「痞疾,積聚」。

  • 痞疾:指氣機阻塞、胸腹脹悶、按之硬滿之證,多因氣滯、痰濕、瘀血或食積內停所致。
  • 積聚:為腹內結塊,固定不移為「積」,時聚時散為「聚」,與氣血痰食鬱結相關。

此方以「散結消積、破血行氣」為核心,針對有形實邪(如瘀血、痰凝、食滯等)所致之痞塊積聚,尤其偏重血瘀痰阻證型。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分析

1. 破積消癥、攻逐實邪

  • 阿魏:辛溫走竄,善消肉食積滯,破血攻積,《本草綱目》載其「化癥積,殺小蟲」。
  • 大黃:苦寒瀉下,蕩滌腸胃瘀熱,推陳致新,與阿魏協力攻逐積滯。
  • 穿山甲(炒焦):性善走竄,專破血瘀、通經絡,炒焦後減其峻烈,增消積之效。
  • 番木鱉(馬錢子):苦寒有毒,散結消腫,通絡止痛,助破血消癥(須注意古方未言炮製,可能生用毒性強,今多禁用)。

此組藥物共奏「破血逐瘀、攻積散結」之功,直搗有形實邪,尤宜於積聚日久、堅結難化者。

2. 化痰行滯、清熱解毒

  • 天竺黃:甘寒清熱化痰,除痰熱膠結所致之痞悶。
  • 白僵蠶:咸辛平,化痰散結,兼能息風通絡,助消痰瘀互結之證。
  • 蘆薈:苦寒瀉下,清肝熱、通積滯,兼涼血解毒。
  • 孩兒茶:苦澀涼,收斂止血、清熱化痰,佐制諸藥峻烈之性。

此組藥物針對「痰熱瘀互結」病機,化解痰濁膠結,並防瘀久化熱。

3. 調和藥性、緩峻護正

  • 甘草:甘緩和中,調和諸藥毒性(如緩和番木鱉、大黃之峻烈)。
  • 酒調服:以酒行藥勢,增強活血通絡之效,助藥力速達病所。

加減邏輯(《便覽》莪朮)

若增莪朮二錢,取其辛温破血行氣之力,強化消積化痞之效,尤宜氣滯血瘀重證。


綜論治療原理

此方以「破血消癥」為主軸,結合「化痰瀉熱」,針對積聚痞塊之痰瘀互結、熱毒內蘊證型:

  1. 攻逐有形之邪:阿魏、大黃、穿山甲、番木鱉破血攻積,直折堅結。
  2. 化解無形之壅:天竺黃、僵蠶化痰通絡,疏導氣機。
  3. 清熱防瘀化毒:蘆薈、孩兒茶清泄鬱熱,兼護陰血。
  4. 峻藥緩攻:甘草、酒調和藥性,使攻邪不傷正。

整體契合「結者散之、留者攻之」之法,適用於體實邪盛之積聚痞疾,惟須中病即止,防傷正氣。

傳統服藥法


天竺黃2錢,阿魏2錢2分,蘆薈2錢,番木鱉1個,白僵蠶2錢,孩兒茶3錢,甘草3錢,大黃1兩,穿山甲7片(炒焦)。
上為極細末。
每服3錢,好酒調服。如重車行10里許時濃血化即愈。
《便覽》有莪朮二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破氣行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血液和造血器官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阿魏散,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六。 組成:天竺黃2錢,阿魏2錢2分,蘆薈2錢,番木鱉1個,白僵蠶2錢,孩兒茶3錢,甘草3錢,大黃1兩,穿山甲7片(炒焦)。 主治:痞疾,積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