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生乾地黃酒」方劑中使用「生地黃」的理由如下: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滋陰潤燥的功效。其寒涼之性可清泄心火,涼血止血,適用於熱病煩躁、口渴、血熱妄行等症狀。
- 滋陰生津: 生地黃能滋陰補腎,生津止渴,對於陰虛火旺、口乾舌燥、津液不足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因此,生地黃在「生乾地黃酒」中起到清熱涼血、滋陰生津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在中藥方劑「生乾地黃酒」中加入牛蒡的主要原因是利用其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的功效。牛蒡性寒味苦而甘,能入肺、腎經,對於治療風熱感冒、咽喉腫痛等症有良好的療效。與生乾地黃相配伍,一方面可以增強方劑滋陰涼血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幫助清肅體內的熱毒,使整個方劑既能滋補又能清熱,適合用於治療因陰虛火旺所導致的各種病症,如口乾舌燥、目赤腫痛等。
生乾地黃酒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滋陰養血、活血化瘀。在該方劑的組成中,丹參作為重要成分之一,其加入的原因基於中醫理論中的多個考量。首先,從藥性的角度來看,丹參性微寒、味苦,歸心經與肝經,具有良好的涼血散瘀功效;其次,根據中醫藥物配伍原則,丹參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並有助於調節體內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此外,丹參還具有抗凝血及擴張血管的作用,可幫助改善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減輕因血瘀所導致的各種症狀。在與生乾地黃等滋陰補血藥材搭配使用時,丹參能夠使整體方劑達到更好的療效,既可滋養身體,又能針對特定病證進行治療,因此成為生乾地黃酒不可或缺的一環。
生乾地黃酒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活血,通經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辛,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經、引血下行之功效。與生乾地黃酒的滋陰補腎作用相輔相成,可有效改善因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並促進血液循環,改善經絡不通。
- 相助地黃滋陰降火: 川牛膝能引地黃之陰氣下行,使其滋陰之力更加深入腎臟,並能抑制地黃的燥熱之性,避免滋陰過度而出現寒凝的副作用,使補腎效果更加安全有效。
「生乾地黃酒」方劑中加入「火麻仁」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滋陰潤燥,助地黃補腎: 火麻仁性味甘平,入脾、腎經,具有滋陰潤燥、滑腸通便的功效。與生乾地黃同用,可增強地黃滋陰補腎的功效,使補而不燥,潤而不寒,更適合陰虛內熱、燥熱便祕者。
- 滑腸通便,緩解燥熱: 地黃滋陰補腎,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滋膩之性,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火麻仁的滑腸通便之效,可以緩解地黃的滋膩之性,避免其對腸胃造成負擔,使藥效更為平和。
「生乾地黃酒」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 疏散風寒,調和藥性: 防風性溫,具有疏散風寒、止痛、解表的作用,可緩解地黃滋陰補血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寒涼之氣,避免藥性過寒,導致脾胃虛弱,影響藥效。
- 引藥入血,增強功效: 防風可引藥入血,促進地黃藥力滲透至血脈,增強補血活血的功效,使得補血效果更佳。同時,也能緩解地黃滋陰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頭暈目眩等副作用。
生乾地黃酒方劑中加入獨活,主要是取其祛風濕、止痠痛之效。獨活味苦性溫,歸肝、腎經,擅長祛除下焦與腰膝間的風濕邪氣,對於風濕所導致的關節疼痛、腰腿酸軟有良好的療效。此外,獨活還能解表散寒,用於治療外感風寒引起的頭痛、肢體痠痛。在生乾地黃酒方中,獨活與滋陰補血的生乾地黃相輔相成,既可增強整體方劑的滋補效果,又能針對因風濕邪氣引起的各種不適症狀進行調理,達到了標本兼治的目的。此方尤其適用於肝腎不足、風濕內侵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無力等症狀,是中醫臨床上常用的一個有效方劑。
在中藥方劑「生乾地黃酒」中加入地骨皮的原因,在於地骨皮具有清熱涼血、滋陰降火的功效。地骨皮味甘性寒,能入肝、腎經,對於治療陰虛火旺所引起的多種症狀非常有效,如盜汗、骨蒸潮熱等。與生乾地黃相結合,兩者相互協同,增強了方劑滋陰涼血、清熱降火的能力,適用於治療陰虛火旺所致的口乾咽燥、潮熱盜汗等症狀。
主治功效
生乾地黃酒
生乾地黃酒是中藥方劑のひとつです。主治腳氣、腫滿、煩疼、少力。
生乾地黃酒的組成包括:
- 生地黃:生地黃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 牛蒡:牛蒡具有散風熱、宣肺通鼻、清熱解毒、止咳平喘的功效。
- 丹參:丹參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消腫、清心除煩、補氣、通經絡、安神、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 川牛膝:川牛膝具有調經、祛風除濕、強筋骨、活血化瘀、利水滲濕、活絡止痛、通經、清熱利尿、滋陰、補益肝腎等功效。
- 火麻仁:火麻仁具有瀉下、利水滲濕、活血化瘀、清熱利尿、潤肺、降氣和潤燥等傳統代功效。
- 防風:防風具有散風邪、解表發汗、活血止痛、祛風除濕、解毒透疹等功效。
- 獨活:獨活具有發汗解表、散風寒、祛風除濕、活絡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
- 地骨皮:地骨皮具有清虛熱、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生乾地黃酒的功效包括:
- 腳氣:腳氣病,一種由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疾病,症狀包括腳腫、疼痛、疲倦、食慾不振等。
- 腫滿:腫脹,充滿。
- 煩疼:煩躁疼痛,形容疼痛劇烈,令人煩躁不安。
- 少力:力量不足,體力虛弱。
傳統服藥法
生乾地黃1斤,杉木節5兩,牛蒡根1斤(去皮),丹參3兩,牛膝5兩(去苗),大麻仁半斤,防風3分(去蘆頭),獨活3兩,地骨皮3兩。
上銼。
用生絹袋盛,以酒3鬥浸6-7日。每於食前隨性暖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生乾地黃酒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生乾地黃酒, 出處:《聖惠》卷四十五。 組成:生乾地黃1斤,杉木節5兩,牛蒡根1斤(去皮),丹參3兩,牛膝5兩(去苗),大麻仁半斤,防風3分(去蘆頭),獨活3兩,地骨皮3兩。 主治:腳氣,腫滿煩疼少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