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房散

蜂房散

FENG FA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0.2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肺經 22%
胃經 22%
膽經 11%
腎經 11%
肝經
肺經
胃經
膽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蜂房散中包含露蜂房,主要是因為露蜂房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契合。

露蜂房為蜂房的乾燥品,其性涼、味甘,歸肺、脾經。其主要成分包含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等,具有抗菌消炎、促進組織修復的作用。

在蜂房散中,露蜂房可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配合其他藥材,達到治療相關病症的效果。例如,對於熱毒壅盛引起的瘡瘍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露蜂房能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

蜂房散中含有膽礬,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膽礬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蜂房散主治風熱上攻所致的鼻塞流涕、頭痛、咽痛等症狀,膽礬可輔助清熱解毒,緩解病症。
  2. 收斂止血: 膽礬具有收斂止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外傷出血、鼻衄等。蜂房散中可能含有其他止血藥材,膽礬的加入可增強止血效果,加速傷口癒合。

蜂房散中加入天花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蜂房散主治熱毒蘊結,症見口瘡、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與蜂房、金銀花等藥材配合,可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達到治療熱毒蘊結之目的。
  2. 利咽開音:天花粉能利咽開音,與蜂房、薄荷等藥材配合,可有效改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促進聲帶恢復正常功能。

蜂房散中加入蟬蛻,主要基於其疏風止痙的功效,與方劑整體清熱解毒、止痙定驚的功效相輔相成。

蟬蛻性味甘涼,入肺、肝經,具有疏散風熱、解痙止痛的功效。蜂房散主治小兒驚風,因風熱內侵、熱甚生風所致。蟬蛻的加入,可以清熱解表、散風止痙,有效緩解熱邪內擾所致的驚風、抽搐等症狀,同時也能疏通經絡,促進藥效的發揮。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蜂房散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蜂房散主治「白癜風」,此病在中醫理論中多歸因於風邪外襲、氣血失和、經絡瘀滯或肝腎不足所致。白癜風表現為皮膚局部色素脫失,形成白斑,傳統認為與風邪蘊結、氣血不暢相關。此方以祛風通絡、利水滲濕、化瘀解毒為主要治療方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及功效

  1. 露蜂房灰(君藥)

    • 性味辛平,歸肝、胃經,具祛風攻毒、散結止痛之效。炒灰後增強收斂化瘀作用,可消散皮膚風毒、促進局部氣血運行。
  2. 白茅根(臣藥)

    • 甘寒,歸肺、胃、膀胱經,清熱利尿、涼血止血。用於調和血分熱毒,助蜂房灰清利濕熱,間接改善皮膚代謝。
  3. 葵子(冬葵子,臣藥)

    • 甘寒滑利,歸大腸、小腸、膀胱經,利水通淋、滑腸。配合白茅根加強滲濕作用,導濕熱從小便出,減輕內毒積滯對皮膚的影響。
  4. 亂發灰(血餘炭,佐藥)

    • 苦平,歸肝、胃經,化瘀止血、利尿。古人認為「發為血之餘」,炒灰後可活血消瘀,改善局部微循環,助色素生成。
  5. 車前子(佐使藥)

    • 甘寒,歸肝、腎、肺經,清熱利尿、滲濕明目。與葵子協同引濕熱下行,減少內邪對皮膚的干擾。
  6. 滑石(使藥)

    • 甘淡寒,歸膀胱、胃經,清熱解暑、利尿通淋。其滑利之性助諸藥通達腠理,利濕不傷正,為方中引經藥。

組方邏輯

  • 祛風解毒為主:蜂房灰直攻風毒,為君藥。
  • 利濕清熱為輔:白茅根、葵子、車前子、滑石通利水道,使濕熱從下而解,間接減輕皮膚瘀滯。
  • 活血化瘀為佐:亂發灰化瘀通絡,改善局部氣血運行。

治療原理

中醫認為白癜風與「風邪蘊膚、氣血瘀滯」相關,此方通過:

  1. 外祛風毒:蜂房灰直接作用於膚表,散結解毒。
  2. 內滲濕熱:通過利水藥物減少體內濕熱蘊積,避免濕熱上蒸外發。
  3. 調和氣血:血餘炭化瘀,助氣血暢通,營衛調和則色素漸復。

此方體現「從內而外」、「標本兼治」的思路,契合古代對白癜風「風濕瘀阻」病機的認識。

傳統服藥法


露蜂房灰1兩,白茅根1兩,葵子1兩,亂發灰1兩,車前子1兩,滑石1兩。
上為細散。
每服1錢,食前以燈心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涼血解毒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大便秘結排尿困難乳腺炎乳房腺體瘤腎及輸尿管結石前列腺增生腎盂腎炎尿道膿傷皮膚異色症牙齒痛小便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蜂房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九。 組成:蜂房(炙)3分,亂發3分。 主治:小兒淋。

蜂房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二。 組成:蜂房1枚(炙令微焦)。 主治:小兒卒大便不通。

蜂房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六六。 組成:露蜂房(燒灰)。 主治:妒乳。産後乳汁不出,蘊積在內,結成癰腫。

蜂房散, 出處:《古今醫鑑》卷十五。 組成:露蜂房1個(以生鹽築滿諸孔眼,火燒存性,去鹽)、膽礬、天花粉、蟬蛻各等分。 主治:白癜風。

蜂房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多孔露蜂房(炙黃)3分,穿山甲(炙焦)1分,龍骨1分。 主治:久年漏瘡,或暫癒復發,或移於別處。

蜂房散, 出處:《聖惠》卷七十二。 組成:露蜂房灰1兩,白茅根1兩,葵子1兩,亂發灰1兩,車前子1兩,滑石1兩。 主治:婦人五淋,小便澀痛不通。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