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鼻竇灌注液中加入辛夷花,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疏風通竅:辛夷花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疏風散寒、通竅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鼻竇炎的症狀。
- 消炎止痛: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辛夷花含有多種揮髮油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能抑制鼻竇內炎症反應,緩解疼痛。
因此,辛夷花在鼻竇灌注液中能起到疏風通竅、消炎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鼻竇炎患者的症狀。
鼻竇灌注液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通竅散寒: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胃經,具有通竅散寒、祛風止痛的功效。鼻竇炎多由風寒侵襲鼻竅而引起,白芷能有效驅散寒邪,通暢鼻竅,緩解鼻塞、流涕等症狀。
- 消腫止痛: 白芷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改善鼻竇炎引起的鼻腔腫脹、疼痛等症狀。
因此,白芷作為通竅散寒、消腫止痛的藥材,在鼻竇灌注液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可有效緩解鼻竇炎的症狀。
鼻竇灌注液中加入黃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 補氣固表: 黃耆性溫,味甘,歸脾、肺經,具有補氣固表、託毒生肌的功效。鼻竇炎常伴隨氣虛,導致抵抗力下降,易受外邪侵襲。黃耆補氣固表,可提升機體免疫力,抵抗病菌入侵,從根本上改善鼻竇炎。
- 消腫止痛: 黃耆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鼻竇炎導致鼻腔黏膜充血腫脹,鼻塞不通,疼痛難忍。黃耆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腫脹,緩解疼痛,改善鼻竇炎症狀。
鼻竇灌注液中加入薄荷,主要基於其清涼通竅、消炎止痛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風散熱、清利頭目、止痛消腫之效。其揮發油成分可有效穿透鼻腔黏膜,緩解鼻塞、鼻竇炎引起的頭疼、鼻腔堵塞、流鼻涕等症狀。同時,薄荷也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鼻竇內細菌滋生,有助於炎症消退,改善鼻腔環境。
因此,薄荷在鼻竇灌注液中能發揮清涼通竅、消炎止痛的功效,有助於緩解鼻竇炎的症狀,提升治療效果。
鼻竇灌注液中加入淫羊藿,主要是利用其溫陽補腎、散寒通竅的功效。淫羊藿性溫,味甘辛,入腎、肝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濕、通經絡的功效。對於因腎虛陽氣不足、寒邪阻滯導致的鼻竇炎,淫羊藿能溫陽散寒,通利鼻竅,改善鼻塞、流涕等症狀。此外,淫羊藿還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鼻腔黏膜的抵抗力,有助於治療鼻竇炎。因此,淫羊藿在鼻竇灌注液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鼻竇灌注液中加入菊花,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疏風散熱的功效。
菊花性涼,味甘苦,入肺、肝經。其清熱解毒作用,可有效緩解鼻竇炎引起的鼻塞、流膿涕、頭疼等症狀。同時,菊花具疏風散熱功效,能散發風熱,有助於改善鼻腔通氣,減輕鼻竇炎的炎症反應。
因此,菊花在鼻竇灌注液中起著重要的輔助治療作用,能有效緩解鼻竇炎的症狀,促進病情的康復。
「鼻竇灌注液」中加入桂枝,主要考量其以下兩方面作用:
- 溫經散寒,通竅止痛:桂枝性溫,味辛甘,入心、肺、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竅止痛之效。鼻竇炎多因寒邪侵襲鼻竅,導致鼻塞、流涕、頭痛等症狀,桂枝可溫散寒邪,通利鼻竅,緩解疼痛。
- 活血化瘀,改善循環:桂枝亦具活血化瘀之功,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鼻腔黏膜充血,減輕鼻塞、流涕等症狀。
因此,桂枝的加入可有效改善鼻竇炎的症狀,達到溫經散寒、通竅止痛、活血化瘀之目的。
鼻竇灌注液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通竅止痛的功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作用。在鼻竇炎治療中,當歸可以促進鼻腔血液循環,改善鼻腔黏膜的供血,有助於消散鼻竇內淤血和炎症,減輕鼻塞、頭痛等症狀。同時,當歸還具有通竅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鼻竇炎引起的鼻腔疼痛和頭部脹痛。因此,將當歸加入鼻竇灌注液,有助於改善鼻竇炎的症狀,提高療效。
鼻竇灌注液中加入梔子,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
梔子味苦寒,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鼻竇炎引起的鼻塞、鼻流膿涕、頭昏頭痛等症狀,梔子能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並能涼血消腫,促進炎症消退,改善鼻竇通氣,達到治療鼻竇炎的目的。
此外,梔子還能活血化瘀,對於因瘀血阻滯導致的鼻塞、鼻痛也有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鼻竇灌注液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鼻竇灌注液主要用於治療「鼻淵」與「上頜竇炎」。「鼻淵」在中醫古籍中被描述為「鼻流濁涕如淵」,相當於現代醫學的慢性化膿性鼻竇炎,患者常見鼻塞、流黃濁膿涕、頭痛頭昏、嗅覺減退等症狀。上頜竇炎則是指上頜竇部位的炎症,常見面頰腫痛、鼻塞膿涕等表現。
古代醫家認為鼻淵多由風熱邪毒侵襲、膽腑鬱熱上犯、脾胃濕熱熏鼻或肺脾氣虛邪滯所致。此方通過局部灌洗給藥的方式直接作用於鼻竇病變部位,能快速產生治療效果。
組成藥物分析與作用原理
主要藥物組成
- 辛夷花:辛溫,歸肺胃經,為「鼻淵要藥」,具有散風寒、通鼻竅之效,擅治鼻塞流涕。
- 白芷:辛溫,歸肺胃大腸經,通竅止痛、消腫排膿,善治頭痛鼻塞。
- 黃耆:甘微溫,補氣固表、托毒排膿,增強機體抗病能力。
- 薄荷:辛涼,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減輕鼻竇炎引起的頭痛。
- 羊藿葉:辛甘溫,補腎陽、強筋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 野菊花:苦辛微寒,清熱解毒、消腫排膿,針對化膿性炎症。
- 桂枝:辛甘溫,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促進藥力透達。
- 當歸:甘辛溫,補血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微循環。
- 梔子:苦寒,清熱利濕、涼血解毒,協同消炎。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辛溫祛風:辛夷、白芷、桂枝共為君藥,辛溫解表,開宣肺氣,通利鼻竅,針對鼻淵的基本病機。
- 消炎解毒:野菊花、梔子為臣藥,清熱解毒,消除竇腔內的化膿性炎症;薄荷辛涼解表,協同清熱。
- 調和氣血:當歸補血活血,黃耆補氣,二者配合以扶正祛邪,改善竇腔局部血液循環和代謝。
- 培補正氣:黃耆補脾肺之氣,羊藿葉溫補腎陽,通過增強機體正氣,提高對抗炎症的能力。
- 排膿通竅:白芷、辛夷、野菊花三藥協同,具有良好的排膿通竅作用,直接針對鼻竇內積膿這一病理產物。
全方採用「通、清、補」三法並施的策略,既祛除外邪又扶助正氣,既清熱解毒又辛溫開竅,寒溫並用,標本兼治。通過局部灌注給藥,使藥物直接作用於病變黏膜,促進炎症消退和膿液排出,進而恢復鼻竇正常通氣引流功能。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方中大部分藥物具有抗菌消炎、改善微循環、調節免疫功能等作用,符合治療慢性化膿性鼻竇炎的需要。
傳統服藥法
辛夷花30克,白芷30克,黃耆60克,薄荷30克,羊藿葉30克,野菊花30克,桂枝30克,當歸30克,梔子30克。
辛溫祛風,消炎解毒,調和氣血,培補正氣。
鼻竇內積膿經沖洗並排清積液後,將本方灌入2-3毫升。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鼻竇灌注液, 出處:《中醫耳鼻喉科學》。 組成:辛夷花30g,白芷30g,黃耆60g,薄荷30g,羊藿葉30g,野菊花30g,桂枝30g,當歸30g,梔子30g。 主治:辛溫祛風,消炎解毒,調和氣血,培補正氣。主治:鼻淵,上頜竇炎。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