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靈

鼻炎靈

BI YAN LI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古今名方》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8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6%
肝經 19%
胃經 17%
脾經 14%
大腸經 6%
心經 5%
肺經
肝經
胃經
脾經
大腸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鼻炎靈」方劑中加入蒼耳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疏風散寒,通鼻竅: 蒼耳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寒、通利鼻竅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入侵而引起的鼻塞、流涕等症狀,蒼耳子能有效地驅散寒邪,恢復鼻腔通暢。
  2. 燥濕止癢,消腫止痛: 蒼耳子還具有一定的燥濕止癢、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因濕邪阻滯、過敏等引起的鼻癢、鼻腔腫脹等症狀,蒼耳子能有效地祛除濕邪,消散腫痛,緩解不適。

鼻炎靈方劑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通鼻竅,散風寒: 白芷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通鼻竅、散風寒、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鼻塞、流涕、鼻癢等症狀,白芷能有效疏通鼻竅,驅散寒邪,緩解症狀。
  2. 消腫止痛: 白芷還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改善因鼻炎引起的鼻腔黏膜腫脹、疼痛等症狀。

因此,白芷在鼻炎靈方劑中起到通鼻竅、散風寒、消腫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鼻炎症狀。

鼻炎靈方劑中包含辛夷花,主要原因有二:

  1. 辛夷花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通鼻竅、止流涕之效。對於因風寒侵襲而引起的鼻塞、流涕、鼻癢等鼻炎症狀,辛夷花能有效疏通鼻竅,改善鼻腔通氣,減輕症狀。
  2. 辛夷花含有揮發油、黃酮類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這些成分能抑制鼻腔內炎症的發展,減輕鼻腔黏膜的充血和水腫,進而緩解鼻炎症狀。

「鼻炎靈」方劑中加入「冰片」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涼,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可有效抑制鼻腔內炎症反應,減輕鼻塞、流涕等症狀。

二、 通竅開竅,止癢消炎:冰片揮發性強,可直達鼻腔深處,通竅開竅,改善鼻塞不通的狀況,同時具有止癢消炎的功效,緩解鼻炎引發的鼻癢、鼻涕等症狀。

因此,冰片在「鼻炎靈」方劑中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通竅開竅、止癢消炎的作用,有助於緩解鼻炎的症狀。

鼻炎靈方劑中包含薄荷,主要原因在於其清涼通竅、疏風散寒的功效。

薄荷性涼,味辛,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止癢止痛的作用。對於因風寒入侵而引起的鼻塞、流涕、頭昏腦脹等鼻炎症狀,薄荷可通過疏散風寒,使鼻竅通暢,改善鼻炎症狀。此外,薄荷中的揮發油具有清涼止癢的作用,能緩解鼻腔炎症導致的瘙癢不適。

中藥方劑「鼻炎靈」中加入麻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潤燥通竅: 麻油性溫潤滑利,能潤澤鼻腔黏膜,減輕鼻塞、流鼻涕等症狀。
  2. 消炎止痛: 麻油具有一定的消炎止痛作用,能緩解鼻腔炎症引發的疼痛不適,有助於促進鼻腔黏膜修復。

麻油的溫和作用,配合其他中藥材,能有效改善鼻炎相關症狀,並提升整體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鼻炎靈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慢性鼻炎症狀,包括:

  1. 鼻塞流涕:因風寒濕邪鬱閉鼻竅,或肺熱上攻,導致氣血壅滯不通。
  2. 嗅覺失靈:鼻竅長期阻塞,清陽不升,濁氣瘀滯,影響嗅覺分辨。
  3. 鼻黏膜病變:如充血(多屬風熱或血瘀)、乾燥萎縮(多因陰虛或燥邪傷絡),或鼻息肉增生(痰濕瘀結而成)。

針對慢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息肉等,其機理在於:

  • 芳香透竅:辛夷、白芷、蒼耳子辛溫走竄,開宣鼻塞。
  • 清熱消腫:冰片、薄荷霜涼散風熱,緩解黏膜充血。
  • 滋潤修復:芝麻油潤燥護膜,改善萎縮性鼻炎的乾裂出血。
  • 收縮息肉:辛夷、冰片可能抑制異常組織增生,配合薄荷收斂。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蒼耳子、辛夷、白芷

  • 蒼耳子(辛溫,有小毒):通鼻竅、散風濕,為治鼻淵要藥,能緩解鼻塞頭痛。
  • 辛夷(辛溫):專入肺經鼻竅,其毛茸含揮發油,直接刺激黏膜促進循環,消散充血。
  • 白芷(辛溫):祛風燥濕、活血排膿,改善鼻流濁涕,兼止痛之效。
    三者共奏辛溫宣通之效,針對風寒或痰濕型鼻病。

2. 臣藥:冰片、薄荷霜

  • 冰片(辛苦微寒):清熱消炎,穿透力強,可緩解黏膜紅腫熱痛。
  • 薄荷霜(辛涼):疏風散熱、收斂止癢,對過敏性鼻炎之噴嚏癢感有效。
    二者性涼制約君藥溫燥,並協助抗炎鎮痛。

3. 佐使藥:芝麻油、液狀石蠟

  • 芝麻油:滋潤修復黏膜,防止乾燥出血,古稱「活血潤燥」。
  • 液狀石蠟(現代添加):稀釋藥液並延長藥效滯留時間,增強局部作用。

4. 外用劑型設計

  • 油炸提取:蒼耳子等炸黑黃色,取其脂溶性成分(如揮發油、生物鹼),增強滲透。
  • 滴鼻給藥:直接作用病竈,避免口服肝臟代謝,提高黏膜吸收效率。

治療原理總結:

  • 短期:辛香藥刺激黏膜血管收縮,緩解鼻塞;冰片、薄荷抑制過敏反應。
  • 長期:芝麻油修復萎縮黏膜,辛夷可能調節鼻腔纖毛運動,逐步恢復嗅覺。
  • 化瘀:白芷活血、蒼耳子散結,或可抑制息肉血管增生。

此方結合傳統通竅理論與現代局部給藥優勢,標本兼顧,適用於虛實夾雜之慢性鼻病。

傳統服藥法


蒼耳子(搗)60克,白芷60克,辛夷60克,冰片粉6克,薄荷霜5克,芝麻油500毫升,液狀石臘1000毫升。
疏風祛濕,芳香透竅,清熱消腫,化瘀止痛,滋潤粘膜,收縮息肉。
將前三味與芝麻油同放鍋內,浸泡24小時,加熱,待炸成黑黃色撈出,再下余三味藥,攪勻,冷卻後過濾,分裝眼藥水瓶內。
用時仰頭滴鼻,每次滴1~2滴,日滴1至2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鼻塞慢性鼻炎鼻咽腫瘤鼻咽惡性腫瘤(鼻咽癌)鼻息肉

相同名稱方劑


鼻炎靈, 出處:《古今名方》。 組成:蒼耳子(搗)60g,白芷60g,辛夷60g,冰片粉6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狀石臘1000ml。 主治:疏風祛濕,芳香透竅,清熱消腫,化瘀止痛,滋潤粘膜,收縮息肉。主治:慢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過敏性鼻炎、鼻息肉等。症見鼻粘膜充血,或乾燥萎縮,鼻塞流涕,嗅覺失靈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