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砂丸

明砂丸

MING SHA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18)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5%
心經 25%
脾經 25%
大腸經 14%
腎經 10%
肺經
心經
脾經
大腸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明砂丸乃治心神不安、失眠多夢之方,其組成以硃砂為君藥,其作用乃在於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味甘,入心經,具有鎮靜安神、清熱解毒之效。因其可入心經,故能直接作用於心神,以達到鎮心安神之功效。

此外,硃砂亦可清熱解毒,有助於緩解因心火亢盛所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明砂丸中加入杏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一、宣肺止咳: 杏仁性味苦甘,入肺經,具有宣肺止咳之效。明砂丸主治肺熱咳嗽、痰多黃稠,而杏仁能清肺熱,化痰止咳,與方中其他藥材如桑白皮、貝母等相輔相成,增強止咳化痰之效。

二、潤燥滑腸: 杏仁富含油脂,能潤燥滑腸,對於肺熱導致的津液不足、大便祕結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明砂丸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明砂丸為小兒安神定驚之方,主治「心神不寧,多驚,心腹疼痛,夜啼不止」。此三症皆與小兒心肝二經失調相關:

  1. 心神不寧、多驚:小兒神氣未充,易受驚動,朱砂質重可鎮心安神。
  2. 心腹疼痛:若因驚氣擾動氣機,或痰熱內阻,杏仁宣肺通滯,胭脂和血行瘀,共調氣血。
  3. 夜啼不止:夜屬陰,陰虛內熱或驚恐擾神則啼,朱砂清心火、鎮浮陽,薄荷湯升散鬱熱。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朱砂(通明者)

    • 性微寒、味甘,歸心經,專主「安魂魄,鎮驚悸」。《本草綱目》謂其「入心可降火而安神」。此方取其「通明」者,質純效專,直折心經浮熱,鎮定小兒驚惕。
  2. 臣藥:杏仁(炒黃)

    • 苦微溫,歸肺大腸經。炒黃減其苦寒,增溫潤之性,既開宣肺氣以助氣機通暢(肺主一身之氣),又潤大腸以防燥結。小兒腹痛或兼痰氣壅滯,杏仁可疏滯解鬱。
  3. 佐藥:胭脂(好坯子)

    • 古法胭脂多用紅花或紫鉚製成,性辛溫,活血散瘀。《本草匯言》載其「散血中滯氣」。此處用量極輕(半錢),取其和血行滯之功,助朱砂調和氣血,緩心腹疼痛。
  4. 使藥:薄荷湯送服

    • 薄荷辛涼,輕揚升散,可疏肝解鬱、透熱外出。與朱砂寒涼鎮降相配,一升一降,調和陰陽,尤宜小兒肝常有餘、心火易亢之體。

全方配伍思維

明砂丸以「鎮心—調氣—和血」為軸:

  • 鎮驚安神:朱砂為核心,直折火熱、鎮定浮陽。
  • 調暢氣機:杏仁宣肺,胭脂行血,氣血同治以止腹痛。
  • 輕靈透達:薄荷湯引藥上行,防朱砂質重礙胃,合小兒「臟氣清靈」之需。

此方簡潔而力專,針對小兒「驚、痛、啼」三大證,展現古人「重鎮安神不忘調暢氣血」的治療智慧。

傳統服藥法


朱砂(通明者)1錢,杏仁14個(去皮尖,炒黃),好坯子半錢(即胭脂)。
上為末,軟飯和丸,如黍米大。
每服3-5丸,薄荷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明砂丸,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五。 組成:朱砂(通明者)1錢,杏仁14個(去皮尖,炒黃),好坯子半錢(即胭脂)。 主治:小兒心神不寧,多驚,心腹疼痛,夜啼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