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目丹

明目丹

MING MU D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藏經》卷下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17

熱/寒比例

偏寒 (0.7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4%
大腸經 13%
腎經 12%
胃經 11%
小腸經 7%
脾經 5%
肺經 5%
膽經 5%
心經 5%
三焦經 5%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胃經
小腸經
脾經
肺經
膽經
心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明目丹是中藥中的著名方劑,其作用主要在於明目清心,常用於治療視力模糊、眼睛疲勞等症狀。其中,雄黃作為其成分之一,具有獨特的藥理特性。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能夠有效抗菌消炎,促進血液循環,並且對於視覺神經的保護有一定作用。此外,雄黃還被認為可以解毒,清熱,這使得它在中醫理論中被用於治療各種眼部疾病。

然而,使用雄黃需要謹慎,因為其含有重金屬成分,過量或不當使用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因此,在製作明目丹的時候,必須對其劑量進行嚴格把控,以確保療效而不引起副作用。總體而言,雄黃的加入使得明目丹的療效更加顯著,但臨牀使用時依然需要遵循中醫的整體觀念,並綜合患者的具體情況來調整方劑的組成與用量。

明目丹中包含輕粉,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散風止癢的功效。

輕粉為硃砂經升華製成的藥材,性寒,具有解毒的特性,可治療因熱毒所致的眼部疾病,如目赤腫痛、翳障等。

此外,輕粉亦能散風止癢,對於因風熱引起的目赤癢痛,也能起到緩解作用。

然而,輕粉具有毒性,使用需謹慎,需遵醫囑,不可自行使用。

明目丹方劑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肝理氣,改善眼部氣血循環: 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肝經,具有疏肝理氣、健脾消食的功效。眼部氣血循環不暢,容易導致視力模糊、眼疲勞等問題,木香疏肝理氣,可改善眼周氣血循環,促進眼部健康。
  2. 清熱解毒,緩解眼部炎症: 木香亦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作用,可緩解眼部炎症,如眼紅腫痛、視力下降等症狀。

綜上,明目丹方劑中加入木香,能起到疏肝理氣、改善眼部氣血循環以及清熱解毒,緩解眼部炎症的作用,有效改善視力,增強眼部健康。

明目丹為傳統中醫用於改善視力、滋養肝腎的方劑,其配方精妙,其中包含了天靈蓋這一獨特成分。天靈蓋,在中醫學中通常指的是牛或羊的腦髓,因其性質滋潤,善於滋補肝腎、填精益髓。根據中醫理論,肝開竅於目,肝血充足則視力清晰;而腎藏精,精血同源,腎精充沛則能強化視覺功能。因此,天靈蓋在明目丹中扮演著滋養肝腎、補益精血的重要角色,從而達到明目效果。不過,現代應用時需注意其營養價值與衛生安全,以及個體對動物腦髓可能產生的過敏反應。

明目丹中加入鱉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滋陰清熱,降火明目:鱉甲性寒,味甘鹹,入肝經,具有滋陰清熱、涼血解毒之效。對於因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鱉甲可起到清熱降火、滋養肝腎、明目退翳的作用。
  2. 散瘀消腫,改善視力:鱉甲亦具有散瘀消腫的功效,可改善因瘀血阻滯、血脈不通導致的視力下降、眼部腫脹等問題。

明目丹中鱉甲的加入,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可有效改善眼部疾病,達到明目之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明目丹】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傳屍勞」,即古代所謂癆瘵(肺癆),症見肌肉消瘦、面色萎黃、嘔血或咳血、咳嗽不止等。其病機多與「蟲蝕肺臟」或「癆蟲傳染」相關,屬虛損病之一,且具傳染性。古代醫家認為此病由「屍蟲」潛伏體內所致,故用殺蟲、解毒、鎮咳之法,兼顧扶正祛邪。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攻毒殺蟲

    • 雄黃:辛溫有毒,燥濕殺蟲,解癆蟲之毒,為治「傳屍勞」要藥。
    • 輕粉(水銀製劑):毒性峻烈,善攻瘡瘍蟲積,與雄黃協同殺滅體內「屍蟲」。
    • 天靈蓋(人骨):古人認為可鎮癆蟲,具「同氣相求」之效,引藥直達病所。
  2. 行氣活血、軟堅散結

    • 木香:辛溫行氣,調暢氣機,助藥物分布,兼防蟲積阻滯氣血。
    • 鱉甲:鹹寒滋陰,醋炙後增強軟堅散結之力,針對久病癆瘵之陰虛痰瘀。
  3. 導邪外出

    • 兔糞(望月砂):古人認為其能明目殺蟲,可能取其消導穢濁之功。
    • 大黃熬膏:瀉下通腑,使蟲毒從二便排出;配伍童便(清熱降火)與醇酒(活血行藥),共促邪毒外泄。
  4. 朱砂為衣

    • 除鎮心安神外,亦取其「重鎮殺蟲」之效,搭配雄黃、輕粉增強毒性以攻蟲。

三、用藥特點與原理推測

  • 煙熏測試(安息香):藉咳嗽反應判斷是否為「傳屍勞」,可能因癆蟲寄生導致呼吸道敏感,煙氣刺激引發咳喘。
  • 蟲體排出之描述:方中雄黃、輕粉等毒性成分或能麻痹寄生蟲,結合大黃瀉下,使蟲體隨嘔吐或糞便排出。古人觀察到排出物形態各異,推測為不同階段之蟲體或組織壞死物。

四、總結
此方以「毒藥攻毒」為核心,針對癆瘵蟲蝕之證,結合殺蟲、行氣、瀉下三法,體現古代「祛邪務盡」的思維。然其用藥峻烈(如輕粉、天靈蓋),需精準辨證,適用於早期「血氣未盡虛極」者,後世醫家多改良或替代類似毒性成分。

傳統服藥法


雄黃半兩,兔糞2兩,輕粉1兩,木香半兩,天靈蓋1兩(炙),鱉甲1個(大者,去裙襕,醋炙焦黃)。上為末,醇酒1大升,大黃1兩,熬膏,入前藥末為丸,如彈子大,朱砂為衣。
五更初,勿令人知,以童便與醇酒共1盞,化1丸服之。如人行20里,上吐出蟲,其狀若燈心而細,長及寸;或如爛李,又如蝦蟆,狀各不同。如未效,次日再服,以應為度。
先燒安息香,令煙起,吸之,不嗽者非傳屍也,不可用此藥;若吸煙入口,咳嗽不能禁止者,乃傳屍也,宜用此藥。仍須初得,血氣未盡,精神采亂者,可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明目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服用本方劑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咳血肺氣腫咳嗽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慢性腎衰竭細菌性食物中毒嘔吐胃腸出血噁心反胃吐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