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痔方

洗痔方

XI ZHI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7

熱/寒比例

(0.3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8%
心經 28%
肝經 28%
大腸經 14%
脾經
心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洗痔方中加入馬齒莧,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馬齒莧性寒,味酸,歸心、肝、大腸經。其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治療熱毒瘡瘍、濕熱下痢、痔瘡出血等。

對於痔瘡,馬齒莧的清熱解毒作用可消除肛周局部炎症,涼血止血作用可緩解痔瘡出血。因此,洗痔方中加入馬齒莧,有助於消炎止血,減輕痔瘡症狀。

洗痔方中加入劉寄奴,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劉寄奴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痔瘡多因濕熱蘊結、血瘀阻滯所致,劉寄奴可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緩解痔瘡的疼痛、腫脹、出血等症狀。

二、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劉寄奴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消散腫痛,有助於痔瘡的消退。

因此,洗痔方中加入劉寄奴,可有效治療痔瘡,緩解其症狀,促進其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名為「洗痔方」,為外洗劑,主治「痔瘡輕者」。痔瘡在中醫理論中多與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風燥傷絡有關,表現為肛門腫痛、出血或脫出。外洗方劑直接作用於患處,透過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收斂止血等機制緩解症狀,適用於輕症或輔助內服藥治療。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朝東馬齒莧

    • 性味酸寒,歸肝、大腸經,傳統用於清熱解毒、散血消腫。
    • 現代研究顯示其含生物鹼、黃酮類成分,具抗炎、抑菌作用,能減輕痔瘡局部充血和感染風險。
  2. 劉寄奴

    • 性味苦溫,歸心、肝、脾經,功能活血化瘀、止痛止血,古代多用於跌打損傷或血瘀證。
    • 用於痔瘡,可能通過改善肛周血液循環,緩解瘀血腫痛。
  3. 大青葉梗(重症加用)

    • 性味苦寒,清熱涼血功效強,傳統用於濕熱瘡毒。
    • 加入後增強清熱解毒之力,針對痔瘡紅腫熱痛明顯者。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清熱活血」為核心:

  • 清熱:馬齒莧、大青葉梗清除局部濕熱,減少炎症與分泌。
  • 活血:劉寄奴化瘀通絡,改善肛門靜脈瘀滯。
  • 外治:熏洗法使藥力直達病所,溫熱效應促進吸收,緩解腫痛並協助痔核回縮。

適用情境:
推測此方適用於痔瘡初起或輕症,表現為肛門輕度腫痛、少量出血,或伴隨濕熱下注(如局部潮濕、瘙癢)。重症者(如脫出嵌頓)需配合內服或針灸等其他療法。

傳統服藥法


朝東馬齒莧、劉寄奴。
重者,加大青葉梗(乾者一半)同煎。
濃煎湯,熏,待溫卻,用手洗,拭乾。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洗痔方, 出處:《濟陽綱目》卷九十五。 組成:朝東馬齒莧、劉寄奴。 主治:痔瘡輕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