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齒散熨方
MA CHI SAN YUN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25%
脾經 25%
心經 25%
肝經 25%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馬齒散熨方」中包含「馬齒莧」,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解毒: 馬齒莧性寒,味甘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引起的皮膚紅腫、瘡瘍、濕疹等症狀,馬齒莧能有效消炎止痛,促進傷口癒合。
- 活血消腫: 馬齒莧亦具活血消腫的功效,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對於因外傷或跌打損傷導致的腫痛,馬齒莧能有效緩解疼痛,消腫止痛。
因此,馬齒莧被列入「馬齒散熨方」中,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皮膚病症及傷痛的目的。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馬齒散熨方》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首載於古代醫籍,主治「眼漏,睛有膿出,經年不絕」。所謂「眼漏」,即目眥處長期滲膿、瘡口難斂之證,屬中醫「漏睛」範疇,類似於現代醫學的慢性淚囊炎。其病機多因風熱壅滯、濕毒蘊結,或氣血虧虛所致。方中以局部熨敷之法,直接作用於淚孔膿水滲出處,透過藥性與熱力雙重作用,達到排膿消腫、疏通淚道之效。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藥性分析
- 馬齒子(疑為馬齒莧子):
馬齒莧全草自古用於解毒消腫,《食療本草》載其「主目盲白翳」,子實可能兼具清熱利濕與收斂之性。此方取其子,或因其質地細滑,便於局部滲透,助消目中濕熱膿腐。 - 人莧子(或為「人莧」之訛,待考):
若為「人莧」(即莧菜),其子性涼,《日華子本草》言其「治目盲翳障」。然古籍中「人莧」之名較罕見,可能為地方異名,抑或與馬齒莧同屬清熱利濕之品,二者相須為用,增強解毒排膿之力。
- 馬齒子(疑為馬齒莧子):
製法與用法深意
- 蒸製法:入銀石器蒸透,既保存藥性,又藉蒸汽溫通之性,使藥力柔和;銀器抗菌,符合「解毒」主旨。
- 熨敷時機:強調「藥熱熨透睛」,即趁熱力未散時熨敷,借助溫熱效應促進局部氣血流通,消散膿滯;「3-10度」指反覆施治,顯效需累積藥力。
- 作用靶點:直接刺激淚孔(大眥頭),疏通阻塞,引膿外出。此與現代淚道沖洗原理暗合,而熱熨更有溫通化瘀之優勢。
整體治療思路
此方體現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原則,以局部用藥結合物理熱療:- 清熱解毒:馬齒子、人莧子協力化解濕熱毒邪,從源頭減少膿液生成。
- 排膿通竅:熱熨促使膿液外排,淚道得通,斷其病根。
- 收斂生肌:藥物可能促進瘡口癒合,防止反覆滲膿。
推測應用場景
此方很可能用於古代民間針對淚囊炎慢性化膿的簡便療法。其選藥廉驗,操作直觀,符合「單方驗方」特徵。然須注意,若膿成深潰或伴全身症狀,單靠外熨恐力有不逮,需結合內服藥或針灸等綜合治療。
傳統服藥法
馬齒子半合,人莧子半合。
上為末,入銀石器中,於飯甑上蒸。以綿裹熨眼大眥頭,淚孔有膿水出處。凡熨眼時,須藥熱熨透睛,3-10度,膿水自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馬齒散熨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 組成:馬齒子半合,人莧子半合。 主治:眼漏,睛有膿出,經年不絕。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