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五味麝香丸中含有麝香,主要原因如下: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氣味芳香,能通達經絡,開竅醒神,對於神志昏迷、中風痰阻等症有良好的療效。
- 活血止痛: 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能有效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等症。
五味麝香丸中其他藥材與麝香相配伍,可增強其藥效,更好地發揮其開竅醒神、活血止痛的功效。
五味麝香丸中加入訶子,主要是因為其收斂止瀉、潤肺止咳的功效。
訶子味酸澀,性涼,入肺、大腸經。其收斂作用可固澀腸道,止瀉止痢;潤肺作用可清熱化痰,止咳平喘。在五味麝香丸中,訶子與其他藥物配伍,起到收斂止瀉、潤肺止咳、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治療腸胃不適、咳嗽痰多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效果。
五味麝香丸為藏醫學中的一種傳統藥物,其組成成分相對複雜且精妙。在該方劑中包含了烏頭這一成分,烏頭在中醫藥材中具有較強的藥效,主要功效為散寒止痛、袪風濕。藏醫學認為,五味麝香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風濕骨痛等症狀,烏頭因其強烈的溫經散寒特性,在此處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能有效改善由寒邪引起的疼痛問題,並有助於恢復受損組織。然而,由於烏頭含有烏頭鹼等有毒成分,使用時必須極為謹慎,通常會經過特殊炮製來降低其毒性,確保使用的安全性。因此,在五味麝香丸中加入烏頭,既體現了對傳統藏醫學經驗的繼承,也彰顯了藏藥對於藥物配伍中辨證施治原則的運用,實現了療效與安全之間的平衡。
五味麝香丸中加入木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行氣止痛: 木香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效。方中麝香走竄,可引導木香之氣直達病所,消散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腹脹等症狀。
- 理氣和胃: 五味麝香丸多用於治療胃脘疼痛、腹脹、食積等症,而木香能理氣和胃,促進脾胃運化,有助於緩解胃痛、腹脹等症狀,提升整體療效。
綜上所述,木香的加入,既能行氣止痛,又能理氣和胃,與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發揮藥效,有效治療五味麝香丸所針對的病症。
五味麝香丸中加入水菖蒲,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開竅醒神: 水菖蒲性溫,味辛,歸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化痰開竅的作用。與方中麝香、冰片等藥物相伍,可加強開竅醒神的功效,用於治療神昏、痰迷、驚癇等症。
- 化痰止咳: 水菖蒲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與方中川貝母、半夏等藥物配合,可加強化痰止咳的作用,用於治療痰多咳嗽、胸悶氣促等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五味麝香丸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五味麝香丸在古代醫藥記載中主要應用於以下病症:
- 外感熱病:對治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炎、咽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 風濕痹痛:治療風濕性關節炎引起的關節腫痛、活動不利
- 神經疼痛:緩解各種神經痛症狀
- 胃脘疼痛:適用於寒性胃痛
- 牙痛:特別對風火牙痛有緩解效果
- 特殊感染:傳統上用於炭疽病的治療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君藥:
- 麝香:辛溫芳香,通十二經絡,開竅辟穢,活血散結,為方中主導藥力走向
- 黑草烏:大辛大熱,祛風濕,散寒止痛,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各種痛症
臣藥:
- 訶子:收斂肺氣,固腸止瀉,平衡草烏毒性並防止辛散太過
- 木香:行氣止痛,助麝香通竅之效,尤擅調理腸胃氣滯
佐使藥:
- 藏菖蒲:化痰開竅,化濕和胃,強化麝香開竅醒神之功
- 安息香:作為丸劑輔料,其本身亦具開竅辟穢之效
治療機理推論
- 消炎作用:麝香與藏菖蒲配伍能清熱解毒,抑制炎症反應,尤其對上呼吸道炎症有效
- 鎮痛機制:黑草烏所含生物鹼具有強效鎮痛效果,配合麝香的透皮吸收特性直達病所
- 祛風除濕:方中溫熱藥性組合能驅散風寒濕邪,改善關節疼痛症狀
- 調氣行滯:木香與麝香的氣味配合可疏通經絡氣血,緩解氣滯型疼痛
- 毒效平衡:訶子的收斂性可緩和草烏毒性,形成"制毒增效"的配伍特點
此方體現了"以毒攻毒"的治療思想,通過辛香走竄之品開泄腠理,驅邪外出,同時兼顧標本兼治,既能迅速止痛,又調理內在氣血運行。
傳統服藥法
麝香10克,訶子(去核)300克,黑草烏300克,木香100克,藏菖蒲60克。
消炎,止痛,祛風。
上藥除麝香外,其餘四味粉碎成細粉。將麝香研細,再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用安息香的飽和水溶液泛丸,晾乾即得。
每次2至3丸,睡前服或含化,1日1次,極量5丸。
宜密封,防潮。本品有毒,慎用,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較強的開竅醒神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含有烏頭,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 本方具有較強的散寒止痛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五味麝香丸, 出處:《中國藥典》一部。 組成:麝香10g,訶子(去核)300g,黑草烏300g,木香100g,藏菖蒲60g。 主治:消炎,止痛,祛風。主治:扁桃體炎,咽峽炎,流行性感冒。炭疽病,風濕性關節炎,神經痛,胃痛,牙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