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牛角(角思)丸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是利用其涼血止血的功效。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炭化後的產物,性寒,味苦鹹,入心、肝經。其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生肌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尿血等。
牛角(角思)丸以牛角為君藥,具有清熱解毒、鎮驚安神之功效,而血餘炭的加入,可以加強其涼血止血的作用,更能有效地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出血症狀。
牛角(角思)丸中包含阿膠,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 滋陰補血:牛角具有清熱解毒、平肝熄風之效,阿膠則以滋陰補血、潤燥止血著稱。兩者結合,可有效改善因陰虛血燥所致的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並增強體質。
- 相輔相成:牛角性寒,阿膠性溫,二者配伍,寒溫相濟,可使藥效更為平和,避免單味藥物使用過於偏寒或偏溫而影響療效。
牛角(角思)丸中包含代赭石,主要源於其平肝潛陽、鎮驚止眩的功效。
代赭石性寒,味甘鹹,歸肝、胃經。其入肝經,能平抑肝陽,清降肝火,止眩暈,用於肝陽上亢、頭昏目眩、心煩不眠等症;入胃經,能和胃降逆,止嘔吐,用於胃氣上逆、嘔吐不止等症。
牛角(角思)丸本身以清熱解毒、鎮驚熄風為主要功效,代赭石的加入,可以加強其平肝潛陽、鎮驚止眩的作用,從而更有效地治療肝陽上亢、頭昏目眩、神志恍惚等症。
牛角(角思)丸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散寒:乾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止瀉之效。牛角(角思)丸主要用於治療寒邪客胃、脾胃虛寒等症狀,而乾薑的溫中散寒作用可以配合牛角的清熱解毒,促進脾胃功能恢復,改善寒邪所致的胃痛、嘔吐、腹瀉等症狀。
- 助藥力:乾薑辛溫之性可以助藥力,促進其他藥物成分的吸收和發揮藥效。例如,牛角(角思)丸中還有其他寒涼藥物,乾薑的溫性可以中和寒涼藥物的寒性,使其更好地發揮功效。
牛角(角思)丸中加入生地黃,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涼血: 牛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而生地黃則以清熱涼血、養陰生津見長。兩者合用,能增強清熱涼血之力,尤其適用於熱毒熾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
- 滋陰降火: 牛角性寒,容易傷陰,而生地黃具有滋陰補血的作用,可以中和牛角的寒性,避免過度耗傷陰液,並滋養陰血,使清熱涼血的作用更加溫和持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牛角(角思)丸主治「惡血不絕,崩血不可禁,腹中絞痛,氣息急」,此證屬婦科崩漏、惡露不止或血崩重症,伴有氣滯血瘀與陽虛寒凝之象:
- 惡血不絕:指產後惡露淋漓,或非經期瘀血排出不暢,多因寒凝血瘀或氣虛不固。
- 崩血不可禁:突發性大量出血(血崩),屬急症,需止血固脫。
- 腹中絞痛、氣息急:寒凝血瘀阻滯經脈,氣機不通則痛;氣息急為氣隨血脫、陽氣虛衰之兆。
此方針對「陽虛血瘀、衝任不固」之病機,兼顧止血、溫陽、化瘀三大方向。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君藥:牛角(角思)灰
- 止血化瘀:牛角灰(牛角鰓燒灰)為古代止血要藥,性澀能收斂,兼散瘀血,針對「惡血不絕」標症。
- 動物藥特性:古人認為角類藥材走肝經血分,契合「血病治肝」理論。
(2)臣藥:赤石脂、白龍骨、艾葉
- 赤石脂+白龍骨:二藥皆澀腸固脫,龍骨重鎮安神,合奏「固攝下元」之效,治崩血不止。赤石脂兼能生肌,助子宮修復。
- 艾葉:溫經止血,散寒止痛,針對腹中絞痛,為婦科血寒證要藥。
(3)佐藥:桑耳、鹿茸、阿膠、乾薑
- 桑耳(桑黃):活血止血,清代《本經逢原》載其治「女子崩中帶下」,與牛角灰共成「止中有行」之配。
- 鹿茸:補腎陽、益精血,固衝任之本,治陽虛不攝之崩漏。
- 阿膠:滋陰補血止血,防溫燥太過,並改善「氣息急」之血虛氣脫。
- 乾薑(炮):溫中散寒,助艾葉除腹中冷痛,陽氣復則血自歸經。
(4)使藥:黃耆湯/溫酒送服
- 黃耆湯:補氣升提,加強固攝之力。
- 溫酒:行藥勢,助活血散寒,防過澀留瘀。
三、方劑配伍特點
- 標本兼治:
- 治標:牛角灰、赤石脂、龍骨急則止血。
- 治本:鹿茸、乾薑溫補腎脾陽氣,阿膠養血扶正。
- 動靜結合:
- 桑耳、牛角灰活血不傷正,艾葉、乾薑溫通不助火,龍骨、赤石脂固澀不留邪。
- 氣血同調:
- 鹿茸、阿膠補益精血,乾薑、艾葉溫通氣機,契合「血脫益氣」思路。
四、中醫理論應用
- 衝任不固:以鹿茸補腎填精、艾葉溫衝任,固崩漏之本。
- 血瘀寒凝:牛角灰活血止血,乾薑散寒,符合「血遇溫則行,遇寒則凝」之理。
- 澀補並行:止血不留瘀(桑耳、牛角灰),補虛不滯邪(鹿茸配乾薑)。
此方展現古代婦科急症「止血為先,溫陽為本,化瘀為輔」的診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牛角(角思)灰1兩半,赤石脂1兩半,白龍骨3兩,艾葉3分,桑耳(炙)1兩,鹿茸(去毛,酥炙)1兩,阿膠(炙燥)1兩,乾薑(炮)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食前煎黃耆湯或溫酒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牛角(角思)丸, 出處:《婦科玉盡》卷四。 組成:發灰1兩,阿膠2兩,代赭石,乾薑3兩,生地4兩,馬蹄殼(燒)1個,牛角(角思)(酥炙)5兩。 主治:惡血不絕,崩血不可禁,腹中絞痛,氣息急。
牛角(角思)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五三。 組成:牛角(角思)灰1兩半,赤石脂1兩半,白龍骨3兩,艾葉3分,桑耳(炙)1兩,鹿茸(去毛,酥炙)1兩,阿膠(炙燥)1兩,乾薑(炮)1兩。 主治:婦人經血暴傷,兼帶下久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