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女葳膏中包含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散寒: 附子性溫熱,具有溫陽散寒、回陽救逆的功效。女葳膏主要用於治療女性寒性疾病,如宮寒不孕、痛經等。附子的溫熱之性可以溫煦子宮,驅散寒邪,改善宮寒症狀,從而促進受孕或緩解痛經。
2. 助藥力: 附子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使其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女葳膏中其他藥物,如當歸、川芎等,可能存在一定的寒性,附子的溫陽之性可以中和其寒性,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總而言之,附子的加入,可以提升女葳膏的溫陽散寒功效,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其他藥物的治療作用,從而更好地治療女性寒性疾病。
女葳膏中添加丁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活血止痛: 丁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腎經,具有溫陽散寒、活血止痛之效。女葳膏主要用於治療婦科寒症,丁香能溫暖子宮,改善血液循環,緩解疼痛,有助於整體療效的提升。
- 芳香闢穢,消炎止癢: 丁香具有芳香闢穢之功,能去除異味,消炎止癢。女葳膏多用於治療婦科炎症,丁香的芳香之氣能抑制細菌生長,促進炎症消退,同時也能減少不適感,提高治療效果。
女葳膏中加入木香,主要原因在於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 行氣止痛: 木香味苦性溫,入脾、胃、肝經,能行氣止痛,疏肝理氣。女葳膏多用於治療婦科疾病,例如痛經、經期不順等,木香可緩解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疼痛,改善經血循環,達到止痛的效果。
- 健脾消食: 木香還有健脾消食的作用,能促進消化,改善脾胃功能。女葳膏中可能含有其他藥材,可能對脾胃造成負擔,木香的加入可起到調和脾胃的作用,避免藥物對脾胃的刺激。
女葳膏是一種具有活血化瘀、舒筋通絡作用的中藥方劑,常用於女性生理不適和月經問題。在其組成中,麝香的加入具有重要意義。麝香是一種名貴的藥材,主要成分為麝香醇,其氣味芳香,性溫,具有散瘀、鎮痛、開竅的功效。首先,麝香可以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對於因血瘀導致的疼痛有顯著緩解作用。其次,它的芳香特性有助於鬆弛身心,減輕焦慮與緊張,對於一些因心理因素引起的生理不適也有良好改善。此外,麝香能夠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協調方劑的整體功效,使女葳膏在活血調經、緩解經痛及改善月經不調方面更為卓越。因此,麝香的存在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療效,還使得女葳膏在中醫理論中的應用更具全面性與深度。
女葳膏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美白淡斑: 白芷性溫,味辛甘,具有消炎解毒、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功效。其富含揮髮油、香豆素等成分,能抑制黑色素生成,淡化色斑,改善膚色暗沉,達到美白肌膚的效果。
- 滋潤肌膚: 白芷具有一定的潤膚效果,能改善肌膚乾燥粗糙,使肌膚變得光滑細膩。此外,白芷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新陳代謝,使肌膚更加健康有光澤。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女葳膏」主治「身體疬瘍斑駁」,即皮膚出現癧瘍(類似結核性皮膚潰瘍或慢性瘡瘍)及斑駁(色素脫失或增生之斑塊)。此類病症多與風邪夾濕熱、氣血瘀滯或寒凝毒聚相關,古代認為需以祛風、散結、通絡、生肌為法。
原方劑組成分析及邏輯推理:
女葳(或作「葳蕤」/玉竹):
- 性甘平,傳統用於養陰潤燥,但此處或取其「輕宣透表」之功,助藥力透達膚表。部分古籍亦載其能治「風熱斑駁」,與主治相合。
附子(炮):
- 大辛大熱,通行十二經,能溫陽散寒、逐濕通滯。於外用方中,可破陰凝、助血行,促使皮膚氣血流通,化解寒濕瘀結。
雞舌香(母丁香):
- 辛溫芳香,善散寒止痛、殺蟲辟穢。外用可疏通局部氣血,並抑制瘡瘍腐穢之氣。
青木香(馬兜鈴根):
- 苦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與附子、丁香之溫性相佐,防止過燥,同時化解濕熱毒滯。
白芷:
- 辛溫走表,祛風燥濕、排膿生肌,為皮膚病常用藥,尤擅治療「風邪鬱膚」所致斑駁潰瘍。
麝香:
- 辛香走竄力極強,能通透腠理、活血散結。外敷可引藥直達病所,加速瘀滯消散。
臘月豬膏:
- 滋潤護膚,緩和諸藥辛烈之性,並助藥力黏附持久。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溫通散結」為主軸,結合「清解透表」為輔。
- 附子、丁香、白芷協同溫散寒濕、祛風通絡,改善局部氣血凝滯;
- 青木香、女葳調節濕熱鬱毒,防溫藥化燥;
- 麝香穿透引藥,激活氣血運行;
- 豬膏柔潤緩衝,兼固藥效。
全方通過促進皮膚代謝、消散瘀滯、修復瘡瘍,達到「消斑斂瘡」之效,適用於寒熱錯雜或風濕滯留肌表之慢性皮膚病變。
傳統服藥法
女葳1分,附子1枚(炮),雞舌香2分,青木香2分,麝香方寸匕,白芷1分。
以臘月豬膏七合煎,納五物,微火煎令小沸,急下去滓,納麝香攪調,復三上三下,膏成。
以浮石摩令小傷以敷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女葳膏, 出處:《外台》卷十五引《古今錄驗》。 組成:女葳1分,附子1枚(炮),雞舌香2分,青木香2分,麝香方寸匕,白芷1分。 主治:身體癧瘍斑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