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肥油膏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主要目的是用於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及消腫止痛。其中,馬錢子作為其成分之一,具有特殊的藥理特性。馬錢子內含的生物鹼具有強效的解熱、消炎及鎮痛作用,因此在治療關節炎、肌肉疼痛等症狀時,特別受重視。此外,馬錢子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改善局部供血狀況,進一步加速炎症的緩解。
然而,使用馬錢子也需謹慎,因其含有的馬錢子鹼具有一定的毒性,若劑量不當可能導致中毒。因此,在使用肥油膏時,應遵循專業醫師的指導,保證用藥安全。綜合來看,馬錢子在肥油膏中的應用,既凸顯了中醫藥的特點,也展現了其在調理身體、舒緩症狀方面的獨特價值。對於患者而言,瞭解這些中藥成分的作用,能幫助他們更好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肥油膏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肥油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刀傷、燒傷等外傷,當歸的加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並減輕疼痛。
- 滋陰補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環: 當歸還具有滋陰補血的功效,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為傷口提供充足的營養,促進傷口癒合,並減少瘢痕形成。
「肥油膏」方劑中使用藜蘆,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消腫止痛:藜蘆性寒,味苦辛,具有消腫散結、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濕邪引起的肥胖、水腫、疼痛等症狀,藜蘆可以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 活血通絡:藜蘆能夠活血化瘀,通經絡,對於肥胖症所伴隨的氣血循環不暢、經絡阻塞等問題,有一定改善作用。
然而,藜蘆毒性較大,需謹慎使用,不可隨意服用,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使用。
肥油膏方劑中加入黃柏,主要基於其 清熱燥濕 及 解毒消腫 的功效。
黃柏味苦寒,入腎、膀胱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癢、解毒消腫的功效。肥油膏多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例如濕疹、皮炎等,其症狀常表現為皮膚紅腫、瘙癢、糜爛、滲出等。
黃柏的清熱燥濕作用可以 清除濕熱,解毒消腫作用可以 消炎止癢,有助於緩解皮膚病症,促進皮膚修復。
肥油膏中加入苦參,主要考量其清熱燥濕、殺蟲止癢的功效。
苦參味苦性寒,入肺、胃、大腸經,能清熱瀉火,燥濕止癢,對濕熱蘊結、蟲毒浸淫所致的皮膚病有較好的療效。肥油膏多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瘡瘍等皮膚病,而苦參的清熱燥濕、殺蟲止癢作用,恰好能針對病因,起到消炎止癢、促進癒合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更能發揮協同作用。因此,苦參的加入,是肥油膏組成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肥油膏方中加入杏仁,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潤燥滑腸: 杏仁性味甘平,入肺、大腸經,有潤燥滑腸、止咳平喘的作用。肥油膏本身為滋潤之品,但若過於滋膩,容易導致腸胃不適。杏仁的加入,可以緩解滋膩之性,使膏方更易於消化吸收,並能改善便祕等症狀。
- 美容功效: 杏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延緩衰老的功效,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粗糙等問題。肥油膏本身也具有滋潤皮膚、美容養顏的功效,杏仁的加入可以提升其美容效果,使膏方更具養顏之效。
肥油膏方劑中加入白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祛風散寒止痛:白附子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的功效。肥油膏常用於治療風寒濕痹引起的疼痛,如肩周炎、腰腿痛等。白附子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並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滲透。
- 活血化瘀消腫:白附子還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肥油膏中常加入其他活血化瘀藥物,如當歸、川芎等,白附子可協同其他藥物,加強活血化瘀的效果,促進瘀血消散,減輕局部腫脹。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肥油膏的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劑主要用於治療「肥瘡」,即頭部或皮膚的濕瘡、癬疥等病證,其特點為滲液、結痂、癢痛,甚至伴隨毛髮脫落。古代醫家認為此類病症多與風濕熱毒蘊結、蟲積侵蝕有關,故肥油膏外用以散風殺蟲、清熱燥濕,同時促進毛髮生長。
組成分析與邏輯推理
方劑組成
番木鱉(馬錢子)
- 性味苦寒,有毒,善於通絡散結、殺蟲止痛。
- 外用可抑制皮膚寄生蟲及真菌,緩解癢痛。
當歸
- 活血養血,改善局部氣血循環,助生新肌。
- 與祛風藥配伍,可緩和其燥烈之性。
藜蘆
- 有毒,殺蟲止癢,專治疥癬惡瘡。
- 古代多用於驅除皮膚寄生蟲,但需注意配伍以避免過度刺激。
黃柏、苦參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針對濕熱瘡瘍。
- 抑制皮膚分泌物,減少瘡面糜爛。
杏仁
- 潤膚散結,緩解皮膚乾燥癢痛。
- 油脂成分可幫助藥物滲透。
狼毒
- 辛散有毒,攻毒殺蟲,專治頑癬疥瘡。
- 與藜蘆協同增強殺蟲之效。
白附子
- 祛風痰、逐濕毒,外用可散結消腫。
- 促進藥物透皮吸收。
鯉魚膽
- 清熱解毒,古代用於塗瘡消腫,輔助緩解皮膚炎症。
香油、黃蠟
- 為賦形劑,潤膚護瘡,緩解乾裂。
- 保護瘡面並延長藥效。
治療原理推論
- 殺蟲抑菌:方中番木鱉、藜蘆、狼毒、黃柏等均有毒或苦寒之性,可直接抑制寄生蟲(如疥蟎)或真菌,減少皮膚感染。
- 清熱燥濕:黃柏、苦參針對濕熱瘡毒,減少滲液;鯉魚膽輔助清熱。
- 散風止癢:白附子、杏仁祛風潤膚,緩解癢感;當歸活血,改善局部代謝。
- 修復生髮:香油、黃蠟潤澤皮表,當歸養血助毛囊恢復,間接促進毛髮生長。
總結論
肥油膏以「殺蟲解毒」為核心,結合「清熱燥濕」與「散風止癢」,針對濕熱蟲積所致的肥瘡。其外用油脂劑型可保護創面,同時藉助毒性藥物直接作用病灶,體現古代「以毒攻毒」的治法思維。
傳統服藥法
番木鱉6錢,當歸5錢,藜蘆5錢,黃柏3錢,苦參3錢,杏仁3錢,狼毒3錢,白附子3錢,鯉魚膽2個。
散風殺蟲,長髮。
用香油10兩,將前藥入油內,熬至黑黃色,去滓,加黃蠟1兩2錢溶化盡,用布濾過,罐收。
每用少許,用藍布裹於手指,蘸油擦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肥油膏, 出處:《金鑑》卷六十三。 組成:番木鱉6錢,當歸5錢,藜蘆5錢,黃柏3錢,苦參3錢,杏仁3錢,狼毒3錢,白附子3錢,鯉魚膽2個。 主治:散風殺蟲,長發。主治:肥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