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鮮湯中包含藿香,主要源於其芳香化濕的功效。藿香性溫,味辛,歸脾、胃經,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止嘔止瀉的功效。
七鮮湯常用於治療暑濕感冒、脾胃濕阻等病症。藿香可有效祛除暑濕,開胃健脾,配合其他藥材,如佩蘭、厚朴等,協同發揮清熱解暑、化溼止瀉的作用,使患者更快恢復健康。
七鮮湯中加入何首烏,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益肝腎,烏髮養顏:何首烏性微溫,味苦甘,入肝、腎經,具有補益精血、烏髮養顏的功效。七鮮湯旨在補益氣血,而何首烏的加入可加強補益肝腎之力,使氣血更加充盈,並促進頭髮生長,改善面色,達到整體的美容功效。
- 改善血液循環,促進代謝:何首烏還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七鮮湯中加入何首烏,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使氣血運行更加通暢,從而達到養顏美容的效果。
七鮮湯中包含荷葉,主要原因在於其清熱解暑、利濕消腫的功效。
荷葉性味甘涼,入脾、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利濕消腫、降脂減肥的功效。夏季濕熱盛行,容易導致脾胃濕熱、食慾不振、身體水腫等症狀。荷葉能清熱解暑,利濕消腫,有助於改善這些症狀。
此外,荷葉還有降脂減肥的作用,對於肥胖人士也有益處。在七鮮湯中加入荷葉,不僅可以清熱解暑,同時也能起到減肥降脂的作用,達到更全面的保健效果。
七鮮湯中包含生地黃,主要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重要作用:
-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能清熱涼血,滋陰潤燥。七鮮湯作為清熱解毒的方劑,生地黃能有效抑制熱毒,緩解熱盛傷陰所致的口渴、發熱、便祕等症狀。
- 滋陰養血: 生地黃富含營養成分,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可改善因熱毒消耗津液而導致的陰虛症狀,如口乾舌燥、皮膚乾燥、頭暈目眩等。同時,也能促進血液生成,提高機體免疫力。
七鮮湯中加入佩蘭,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暑:佩蘭味辛、性微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暑、化濕止嘔的功效。夏日炎炎,容易中暑、濕邪侵襲,佩蘭可以清熱解暑、化解濕氣,緩解暑濕之症。
- 芳香健脾:佩蘭氣味芳香,可以醒脾開胃,促進消化。七鮮湯以清淡為主,加入佩蘭,既可增加香氣,又可健脾開胃,使湯品更加可口,更易於吸收。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鮮湯傳統功效主治分析】
「時疾厥逆」為此方主治,「時疾」指時令外感熱病(如暑溫、暑濕),「厥逆」則泛指氣機逆亂所致手足厥冷或神昏閉厥。此證多因暑熱穢濁內閉,陰津耗傷,氣機壅滯所致,屬熱深厥深之候。七鮮湯以鮮品藥汁清靈流動之性,清解暑熱、滋陰透邪、芳香開竅,使熱邪外透,津液得復,厥逆自解。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清熱養陰透邪
- 鮮生地:甘寒質潤,涼血滋陰,清熱生津,針對暑熱傷陰之本。
- 鮮水梨:清肺潤燥,生津止渴,助生地滋養津液,兼能清解上焦暑熱。
芳香化濁醒脾
- 鮮藿香、鮮佩蘭:辛溫芳香,化濕醒脾,辟穢和中,解暑濕穢濁之氣。
- 鮮荷葉邊:輕清上行,清暑利濕,升發脾胃清陽,助氣機宣通。
涼血解毒透絡
- 鮮首烏:生用涼血解毒,潤而不滯,防暑熱入營耗血。
- 鮮建蘭葉:清芬疏瀉,理氣解鬱,通利三焦,助穢濁外透。
【配伍特點】
- 鮮品取汁:保留揮發性成分與活性物質,藥性清輕迅捷,契合暑邪「升散急迫」之性。
- 潤燥相濟:生地、水梨之潤,佐以藿佩之燥,防暑濕膠結難化。
- 升降並調:荷葉升清,建蘭降濁,恢復氣機周流,解厥逆之閉。
【治療原理】
暑熱夾濕內蘊,易閉塞清竅、耗傷陰津。此方藉鮮藥清靈之勢,以芳香透泄穢濁、甘寒存陰制火,使暑熱從氣分透解,濕濁自脾胃運化,陰復熱退則厥逆自平。其「鮮藥打汁」之法,尤宜暑病急證,避免煎煮耗散藥效,體現「治上焦如羽」的輕清思路。
傳統服藥法
鮮藿香1錢5分,鮮首烏1錢5分,鮮荷葉邊3錢,鮮生地5錢,鮮佩蘭葉1錢5分,鮮建蘭葉7瓣,鮮水梨7錢(連皮)。
上藥和勻,打汁濾清,用溫開水沖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鮮湯性寒,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鮮湯, 出處:《絳囊撮要》。 組成:鮮藿香1錢5分,鮮首烏1錢5分,鮮荷葉邊3錢,鮮生地5錢,鮮佩蘭葉1錢5分,鮮建蘭葉7瓣,鮮水梨7錢(連皮)。 主治:時疾厥逆。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