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七賢丹是一種經典的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清腫解毒、消腫止痛。其成分中包含的輕粉,具有獨特的藥理作用。輕粉是由鉛冶煉而得的白色粉末,具有強烈的解毒、消炎及抗腫特性,能有效地促進血液循環,加速體內毒素的排出。
輕粉在七賢丹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通利通絡、消腫止痛方面。當人體因外邪侵犯或內部病理因素導致腫脹時,輕粉能迅速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水腫消退,同時輕粉的解毒作用也有助於清理體內的病理物質。此外,輕粉也常用於炎症性疾病的輔助治療,能減輕局部疼痛,提升患者的舒適度。
然而,由於輕粉的毒性,使用時需謹慎,必須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正因如此,七賢丹的組成充分體現了中醫藥對於疾病的綜合考量,即在治療效果與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
七賢丹方中包含硇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點作用:
- 清熱解毒: 硇砂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例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
- 燥濕殺蟲: 硇砂味辛,能燥濕殺蟲,可以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癬瘡等,也能用於驅除體內寄生蟲。
然而,硇砂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七賢丹方中加入白礬,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 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止血生肌的功效。此方中白礬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適用於熱毒蘊結、癰腫瘡瘍、濕疹等症。
2. 收斂生肌: 白礬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皮膚再生。此方中白礬與其他藥材配合,可促進潰瘍面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適用於外傷感染、潰瘍等症。
七賢丹中加入血竭,主要是為了其活血化瘀、止痛生肌的功效。
血竭為棕櫚科植物麒麟血藤的乾燥樹脂,其性溫、味苦、微甘,入心、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止痛生肌、消腫生肌之效。七賢丹為治療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的常用方劑,而血竭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並加速傷口癒合,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七賢丹中加入珍珠,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鎮心安神: 珍珠性寒,味甘鹹,入心、肝經,具有清熱解毒、鎮心安神之功效。七賢丹主治熱病心煩、神志恍惚、口舌生瘡等症,而珍珠的清熱解毒功效能有效緩解這些症狀,同時其鎮心安神的作用也能使患者神志清醒,安然入眠。
- 平肝潛陽,熄風止痙: 珍珠亦有平肝潛陽、熄風止痙的作用,這對於一些因肝陽上亢引起的頭暈目眩、四肢抽搐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七賢丹中加入珍珠,可起到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七賢丹之傳統功效與主治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七賢丹主治「鉛碼傷」及「無名腫毒」。鉛碼傷即鉛彈等金屬外傷,古代戰亂或狩獵時常見,此類傷口易腐爛化膿,且鉛毒可能內陷;「無名腫毒」泛指突發性瘡瘍腫痛,病因不明而毒熱壅結者。此方以「拔毒去瘀」為核心,透過峻烈礦物藥攻逐腐肉、搜剔毒邪,適用於瘡瘍膿成未潰或潰後腐敗未盡之證,屬外科猛劑。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攻毒拔腐
- 黑砂(黑錫)、紅粉(紅昇丹)、輕粉:三者皆為汞製劑,擅長腐蝕死肌、拔毒提膿。紅粉為昇華製成的氧化汞,穿透力強;輕粉(氯化亞汞)則殺蟲攻毒,合用則加速瘡毒外泄。
- 硇砂(或月石):軟堅散結,蝕瘡去瘀,能溶解壞死組織,輔助汞劑增強祛腐之效。
止血生肌
- 真血竭(或珍珠):血竭為樹脂類藥,助活血定痛、斂瘡生肌;珍珠則清熱解毒、收口長肉,用於後期修復。
燥濕斂瘡
- 生明礬:收濕止爛,防止毒水浸淫,兼止血定痛。
解毒辟穢
- 正雄(雄黃):破血解毒,殺蟲辟穢,針對鉛毒及瘡毒壅滯之病機。
整體配伍思維
此方以「毒攻毒」為框架,集中汞、鉛、礦石類峻藥,形成強效拔毒組合;生明礬與血竭(或珍珠)則調和燥烈之性,兼顧生肌收口。全方側重「祛邪務盡」,適用於體實邪盛之潰瘍瘡毒,尤其鉛毒深伏、腐肉黏連者,透過腐蝕與提膿雙重作用,迫使毒邪外透。然需配合膿出後之溫補調護,始符合「去腐生新」外科次第。
傳統服藥法
黑砂、紅粉、輕粉、正雄、硇砂(月石可代)、生明礬、真血竭(若無,用珍珠代)。
拔毒去瘀,取鉛碼。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七賢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不可擅自服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七賢丹, 出處:《青囊全集》卷上。 組成:黑砂、紅粉、輕粉、正雄、硇砂(月石可代)、生明礬、真血竭(若無,用珍珠代)。 主治:拔毒去瘀,取鉛碼。主治:鉛碼傷,並治無名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