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蟬散

雄蟬散

XIONG CH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中性 (1.0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40%
肺經 20%
心經 20%
胃經 20%
肝經
肺經
心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雄蟬散中包含雄黃,其原因主要有二:

  1. 解毒殺蟲: 雄黃性溫,味辛,入心、肝經,具有解毒殺蟲之效。蟬蛻性寒,味甘,入肝、脾經,善於清熱解毒,止痙定驚。兩者合用,可增強解毒殺蟲之效,用於治療因蟲毒引起的瘡瘍、疥癬、濕疹等症。
  2. 引藥入肝: 雄黃性燥,善於引藥入肝經,而蟬蛻入肝經,兩者配合,可使藥力直達病所,加強療效。

雄蟬散方中包含蟬蛻,是取其疏風止痙解毒散結的功效。

蟬蛻性味甘寒,入肝經,具有疏散風熱、透疹止癢、解毒散結之功。其疏風通絡的特性,有助於治療因風熱所致的痙攣抽搐;而其解毒散結的作用,則可消除因熱毒積聚所致的結塊。

在雄蟬散中,蟬蛻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治療小兒因風熱邪毒所致的驚癇、抽搐、發熱、疹出不暢等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雄蟬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嵌甲」,即指甲嵌入甲溝,引發腫痛、化膿之症。古代醫家認為,嵌甲多因外傷、修剪不當或濕熱毒邪鬱滯所致,需以解毒、斂瘡、止痛為治。雄蟬散以局部外敷為主,利用藥物直接作用患處,緩解炎症與不適。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雄黃(通明者)

    • 性味辛溫,有毒,傳統用於解毒殺蟲、燥濕祛痰。其辛散溫通之性可破血行滯,而毒性成分(如硫化砷)對局部有抑菌消炎之效,能抑制甲溝處的濕熱毒邪,減輕腫痛。
    • 古代外用治瘡瘍,取其「以毒攻毒」之理,尤善對付化膿性感染。
  2. 蟬退(蟬蛻)(酥炙)

    • 性甘寒,傳統功效為散風熱、透疹、退翳。此方取其「外治取其形」之象,以其輕揚透達之性,助邪外透;且酥炙後質地酥脆,更易研末,可能增強斂瘡生肌之效。
    • 蟬蛻外治瘡瘍,古方多用於緩解皮膚熱毒瘙癢,或與其他藥配合作收濕之用。
  3. 輕粉(調塗時加入)

    • 辛寒有毒,攻毒殺蟲、祛腐生肌。雖原方未明列,但「津入輕粉少許」之用法,顯示其輔助角色,針對嵌甲腐爛化膿者,加強抑菌與收斂效果。

配伍邏輯
雄黃與蟬退一溫一寒,一攻毒一行散,相須為用:

  • 雄黃為主,直攻局部鬱滯之毒;蟬退為輔,疏通甲溝氣血,兼緩雄黃燥烈之性。
  • 輕粉為變通之品,隨證加減,針對濕爛或乾性患處調節藥性(乾摻或調塗)。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通過「解毒消炎→緩解腫痛→促進癒合」三層作用:

  1. 抑菌解毒:雄黃、輕粉抑制細菌,減輕甲溝感染。
  2. 消腫止痛:雄黃辛散改善局部血滯,蟬退助邪外透。
  3. 斂瘡生肌:輕粉與蟬退配合,收濕斂瘡,促進甲溝修復。

結語
雄蟬散為古代簡效外治方,以毒藥攻局部實邪,符合「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邏輯。其組方簡潔,針對嵌甲「毒滯血瘀」病機,體現古人「以少制多」的用藥智慧。

傳統服藥法


雄黃(通明者)、蟬退3枚(酥炙)。
上各為細末,和勻。
濕者乾摻,乾者用津入輕粉少許調塗。
方中雄黃用量原缺。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雄蟬散, 出處:《奇效良方》卷五十四。 組成:雄黃(通明者)、蟬退3枚(酥炙)。 主治:嵌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