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風柏子散

防風柏子散

FANG FENG BAI Z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3.6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0%
脾經 20%
心經 20%
腎經 13%
肺經 13%
大腸經 6%
膀胱經 6%
肝經
脾經
心經
腎經
肺經
大腸經
膀胱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防風柏子散中包含防風,主要原因如下:

  1. 疏散風寒,止咳平喘: 防風性味辛溫,具有疏散風寒、止咳平喘的功效。柏子仁則潤肺止咳,二者合用,可有效治療風寒咳嗽、喘息等症。
  2. 調和營衛,改善氣血循環: 防風具有疏風解表、通經活絡的功效,能調和營衛,改善氣血循環。柏子仁則能滋陰補腎,二者合用,可改善因風寒所致的氣血運行不暢,緩解咳嗽、喘息等症狀。

防風柏子散中含有柏子仁,主要原因有二:

  1. 滋養肝腎,寧心安神: 柏子仁味甘性平,入心、腎經,具有滋養肝腎、寧心安神之效。對於因肝腎不足,心神不寧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等症,可起到緩解作用。
  2. 潤腸通便,緩解便祕: 柏子仁還有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因腸燥便祕引起的腹部脹滿、排便困難等症。

綜上所述,柏子仁的加入,既能滋養肝腎、寧心安神,又能潤腸通便,與其他藥材共同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防風柏子散中加入百合,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滋陰潤肺,清熱止咳: 百合性味甘寒,入肺經,具有滋陰潤肺、清熱止咳的功效。方中防風、柏子仁等藥材燥性較重,百合可以緩解其燥性,避免傷陰,同時配合其他藥材,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治療肺燥咳嗽、咽喉幹癢等症。
  2. 養心安神,寧神定志: 百合還具有養心安神,寧神定志的功效,可以緩解因肺燥引起的失眠、心悸等症狀。在防風柏子散中,百合可以配合其他藥材,起到養心安神,改善睡眠質量的作用。

防風柏子散為一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等症狀。其組成成分包含了防風、柏子仁、以及具有強烈藥性的烏頭等多種中藥材。烏頭之所以被納入此方劑之中,主要是因為烏頭具有強烈的溫經散寒、祛風止痛之效。烏頭內含烏頭鹼等生物鹼成分,能有效改善因寒邪入侵所導致的關節疼痛和肌肉痠痛。然而,烏頭性質劇烈且有毒,使用時必須嚴格控制劑量,以免造成中毒反應。在防風柏子散中加入烏頭,可以加強整體方劑的止痛效果,並與其他藥材產生協同作用,從而更好地發揮治療風濕痹證的功效。但由於烏頭的毒性,臨床應用時應由專業醫師指導,確保安全合理地使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防風柏子散之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囟大不合」,即嬰幼兒囟門遲遲未能閉合之症。中醫認為,囟門不合多因先天稟賦不足、腎氣虛弱,或後天調養失宜,致氣血不充、骨髓失養所致。古代醫家以此方外塗囟門,藉局部用藥以助閉合。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性味功效

    • 防風:辛甘微溫,祛風勝濕,散頭面滯氣,透達經絡。
    • 柏子仁:甘平,養心安神,潤燥補虛,含油脂可滋養皮膚。
    • 百合:甘微寒,潤肺養陰,清心安神,具收斂之性。
    • 川烏:辛熱大毒,通行十二經,散寒逐濕,活血通絡,外用可刺激局部氣血運行。
    • 朗黎樹根皮(待考,疑為地方俗名,或具收斂固澀、活血止血之效)。
  2. 配伍邏輯

    • 祛風通絡:防風、川烏合用,開泄腠理,驅散風邪,促進氣血流通於頭部。
    • 滋養收斂:柏子仁、百合潤燥養陰,助皮肉筋膜得養,囟門得固。
    • 酒調外用:酒性辛溫,助藥力透達,引諸藥上行至囟門,加強局部刺激與吸收。

三、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以外治法直達病所,機制可能包含:

  • 物理性刺激:川烏之辛烈配合酒性,促進頭皮血液循環,激發局部代謝。
  • 營養固澀:柏子仁、百合潤養皮膚與筋膜,或有助囟門周邊組織緊實。
  • 經絡調節:藉頭為諸陽之會,藥物通過囟門滲透,潛在調節腎氣(因腎主骨,囟門屬骨之未合),間接補益先天。

結論
此方結合祛風、溫通、潤養三法,外治與經絡作用並舉,體現中醫「從外治內」之思維,針對囟門不合的局部與整體調節。然其藥理細節需進一步考證(如朗黎樹根皮之確切成份),且應結合時代背景理解其用藥特點。

傳統服藥法


防風、柏子仁、百合、川烏、朗黎樹根皮各等分。
上為末。
酒調塗囟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使用時應注意用量。

相同名稱方劑


防風柏子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三。 組成:防風、柏子仁、百合、川烏、朗黎樹根皮各等分。 主治:小兒囟大不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