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傷藥方中包含當歸,主要是基於其活血化瘀、補血養血的功效,以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
當歸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周圍組織的修復,幫助排出瘀血,減輕腫脹疼痛。同時,當歸還有補血養血的功效,可改善傷口周圍組織的營養供應,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當歸在傷藥方中可以起到活血化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是傷科常用藥材之一。
傷藥方中加入三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三七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流通,有利於傷口癒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三七能有效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止血生肌:三七兼具止血生肌作用,可促進傷口癒合,加快組織修復速度。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等情況,三七能有效止血,加速傷口癒合,預防感染。
五靈脂為傳統傷科藥物,常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筋骨疼痛等症狀。其入藥原因如下:
- 活血化瘀: 五靈脂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骨折造成的瘀血腫痛,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 祛風止痛: 五靈脂還具有祛風止痛的功效,能緩解跌打損傷造成的筋骨疼痛,促進骨折癒合。
因此,五靈脂在傷藥方中能起到活血化瘀、祛風止痛的作用,有助於傷患的恢復。
傷藥方中加入黨參,主要基於其補氣健脾、益血生津的功效。
- 補氣益血: 傷病患者常伴隨氣血不足,導致傷口難以癒合。黨參能補益元氣,促進氣血生化,有助於傷口修復。
- 健脾生津: 傷後體虛,容易出現食慾不振、口乾舌燥等症狀。黨參能健脾益胃,促進津液生成,改善傷後乏力、口渴等症狀。
因此,黨參在傷藥方中,起到補氣益血、健脾生津的作用,有助於促進傷口癒合,改善患者體質。
傷藥方中加入硃砂,其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止痛消腫:硃砂性寒,入心經,具有清熱解毒、鎮靜止痛的功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紅腫熱痛、炎症感染等症狀,可以起到消炎止痛的作用。
- 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硃砂還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生肌的功效。對於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傷口難愈等情況,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傷藥方中加入硃砂,可以有效治療外傷引起的各種症狀,促進傷口癒合,是常用藥材之一。
傷藥方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項特性:
- 活血化瘀:乳香性溫,味辛,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可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生肌止痛:乳香亦具生肌止痛之功效,可促進傷口癒合,減輕創傷後的疼痛。對於外傷感染、瘡瘍久不癒合等,乳香可促進組織再生,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傷藥方中加入乳香,可有效促進傷口癒合,消腫止痛,對於外傷的治療具有顯著的功效。
傷藥方中使用烏頭,主要是利用其強烈的 祛風止痛、散寒止痺 的功效。烏頭性溫熱,入經絡,能深入肌膚骨髓,驅散寒邪,化解瘀血,對跌打損傷、風寒濕痺等引起的疼痛有顯著療效。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配合其他藥物以緩解其毒性。因此,傷藥方中含有烏頭的處方需由專業醫師辨證論治,嚴格控制用量,方能發揮其療效,避免毒副作用。
傷藥方中加入白僵蠶,主要是利用其 解毒止痙 的功效。白僵蠶為白僵菌感染蠶蛹後形成的乾燥蟲體,其性寒、味辛,入肝經。
白僵蠶可 清熱解毒,用於治療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瘡瘍腫毒、毒蛇咬傷、蜂螫傷等。同時,其亦可 祛風止痙,對於外感風寒、內傷肝風所致的痙攣抽搐、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症有較好療效。因此,在傷藥方中加入白僵蠶,有助於 消腫止痛、解毒止痙,加速傷口癒合。
傷藥方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 地龍性寒,味鹹,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的功效。傷口瘀血阻滯,可導致疼痛、腫脹,地龍可促進血液循環,清除瘀血,有助於傷口癒合。
- 清熱解毒: 地龍亦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消炎止痛,對於傷口感染引起的紅腫熱痛等症狀有良好的緩解作用。
總之,地龍在傷藥方中能夠起到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功效,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疼痛,是傷科常用藥材。
傷藥方中加入白膠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白膠香性溫,味辛,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白膠香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減輕疼痛。
- 生肌止血,收斂止痛: 白膠香還具有一定的生肌止血、收斂止痛作用。對於外傷出血、創口難癒合等情況,白膠香能促進傷口癒合,防止感染,加速康復。
因此,白膠香在傷藥方中常被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外傷出血等症狀,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止血等功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傷藥方」主治功效分析
「傷藥方」,顧名思義,其主治為跌打損傷,然其組方之精妙,亦可從其藥性與功效中窺見。此方劑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核心,兼顧氣血調和、安神定驚之效,旨在全面緩解跌打損傷所致之諸多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活血化瘀,散瘀止痛: 方中當歸、三七、五靈脂、乳香,皆為活血化瘀之要藥。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為血瘀疼痛之常用藥;三七散瘀止血,消腫定痛,善治跌打損傷之出血腫痛;五靈脂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可疏通氣血瘀滯;乳香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專治瘀血阻絡之痛。四藥合用,能有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消除瘀血,緩解疼痛。
溫陽散寒,除濕止痛: 獨烏頭性大熱,能溫陽散寒,除濕止痛,對於因寒濕侵襲所致之跌打損傷,尤為適宜,可祛除外邪,溫通經絡。白膠香亦有溫經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可加強溫通止痛之力。
祛風解毒,散結消腫: 白殭蠶祛風解毒,散結消腫,有助於消除跌打損傷所引起的腫脹;地龍通經活絡,平肝息風,能疏通經絡,使氣血運行順暢。此兩藥合用,可加強消腫散結之力,亦有助於緩解筋骨疼痛。
益氣生津,補脾養胃: 黨參益氣生津,補脾養胃,旨在補益正氣,扶助脾胃運化,使氣血生化有源,以助損傷之修復。跌打損傷常耗傷氣血,故需補氣以扶正祛邪。
安神定驚,清心瀉火: 硃砂安神定驚,清心瀉火,在跌打損傷後,常有驚恐不安之象,或因瘀血化熱而生煩躁,硃砂能清心安神,使患者心神安定。
綜合而言,「傷藥方」組方配伍嚴謹,諸藥相輔相成,共同作用於跌打損傷之病機,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溫陽散寒,消腫止痛,兼顧氣血陰陽,使損傷得以修復。其治療跌打損傷之功效,可見一斑。
古文方劑與其治療觀點:
古文中所列舉之方劑,亦多以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消腫止痛為治療原則,與「傷藥方」之主治功效相互印證:
《江氏傷科學》及《傷科方書》 所載之艾、蔥、桂枝、荊芥、歸尾、槐花、蒼朮、防風、玄胡索等方劑,均為溫經散寒、活血通絡之品,適用於跌打損傷初期,可溫散外邪,活血止痛。其用水酒童便煎服,亦可加強活血化瘀之功。
《萬病回春》 所載之癖疾方,雖未明確針對跌打損傷,但其「酒和成一塊,入銅鍋內,再入酒半茶鍾,熬成膏」之法,亦可推知其藥性應以活血化瘀為主,外敷或口服皆可。
《丁甘仁先生家傳珍方》 中的刀傷藥方,以赤石脂、乳香、沒藥、石膏、紅丹等組成,多為收斂止血、活血止痛之藥,針對外傷出血效果明顯。
《經驗良方全集》 中所載之跌打損傷方,以韭菜汁和童便飲,散其瘀血,外敷蔥白和蜜,以及酒調白芨末服,亦為散瘀消腫、止血生肌之法。其破傷方,以荊芥、黃蠟、魚鰾、艾葉等組成,可祛風散寒,止痛生肌。
綜上所述,古今醫家對跌打損傷之治療,均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為基本原則,輔以祛風散寒、止血生肌等方法。「傷藥方」之組方,正體現了這一治療觀點,並在此基礎上,兼顧氣血陰陽,使其療效更加全面。
「傷藥方」乃是治療跌打損傷之良方,其組方配伍精妙,治療原理明確,臨牀應用廣泛,實為中醫傷科之瑰寶。
傳統服藥法
當歸4兩,方八7兩,三七4兩,靈脂2兩, 黨參2兩,辰砂2兩,乳香2兩,草烏1兩5錢,僵蠶1兩5錢,地龍7兩,甲片4兩,白膠香2兩。
將地龍和酒打為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但本方含有硃砂,硃砂有毒,不可過量服用。此外,本方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傷藥方, 出處:《千金珍秘方選》。 組成:當歸4兩,方8-7兩,三七4兩,靈脂2兩,黨參2兩,辰砂2兩,乳香2兩,草烏1兩5錢,僵蠶1兩5錢,地龍7兩,甲片4兩,白膠香2兩。 主治:跌打損傷。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