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圖表

加味育陰潤燥飲

JIA WEI YU YIN RUN ZAO YIN

熱性指數

2

寒性指數

27

複方歸經比例學習使用方法

肝經 32%
肺經 17%
心經 15%
腎經 14%
胃經 13%
脾經 3%
小腸經 1%
膀胱經 1%
最後更新日:2022-01-02

主治功效

暑濕伏火,傷陰化燥而致舌體乾裂。

傳統服藥法

鮮生地60克,旱蓮草24克,女貞子24克,紅藤24克,蒲公英24克,板藍根24克,黃甘菊9克,川貝9克,大青葉9克,枸杞12克,石斛12克,琥珀末6克。
育陰、清火、潤燥。
水煎服,每日1劑。
舌體乾裂症 徐某,女,60歲。患者中氣素虛,常見齒齦乾燥出血。因夏季受暑,至秋燥來臨,即口苦咽乾,舌面乾裂,吞咽困難,神志不寧,左脈虛澀,右脈弦數,舌質深紅,光亮無苔。證系暑濕伏火,傷陰化燥。治以育陰、清火、潤燥。投以加味育陰潤燥飲,同時配用青黛6克、黃柏6克,兩牛黃0.3克,琥珀末1.5克,共為細粉,香油調和,塗搽舌體。服藥4劑後,舌質轉淡,裂痕漸淺,能進稀粥。仍覺咽乾喉痛,原方加減,又進4劑而愈。

方劑組成解釋

生地黃性甘、苦、寒。主治滋陰清熱;涼血補血。用於熱病煩渴、內熱消渴、骨蒸勞熱、溫病發斑、血熱所致的吐血、崩漏、尿血、便血、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血少經閉、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

旱蓮草性甘、酸、微寒。主治補肝腎陰、涼血止血

女貞子性甘、苦、涼。主治補益肝腎、清虛熱、明目。主頭昏目眩、腰膝酸軟、遺精、耳鳴、須發早白、骨蒸潮熱、目暗不明。

蒲公英性味苦、甘、寒。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散結。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癧、疔毒瘡腫、急性結膜炎、感冒發熱、急性扁桃體炎、急性支氣管炎、胃炎、肝炎、膽囊炎、尿路感染。

板藍根性苦、寒。主治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於溫毒發斑、舌絳紫暗、痄腮、喉痺、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治流感、流腦、乙腦、肺炎、熱毒發斑、神昏吐衄、咽腫、痄腮、火眼、瘡疹等症。

菊花性味甘、苦、微寒。主治用於風熱感冒、發熱頭痛。本品體輕達表、氣清上浮、微寒清熱、長於疏散風熱、故常用治風熱感冒、或溫病初起、溫邪犯肺、發熱、頭痛、咳嗽等症。

川貝母性味甘、苦、微寒。主治潤肺散結、止嗽化痰。治虛勞咳嗽、吐痰咯血、心胸鬱結、肺痿、肺癰、癭瘤、廉癧、喉痺、乳癰等症。

大青葉性苦、寒。主治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用於溫病熱盛煩渴、流行性感冒、急性傳染性肝炎、菌痢、急性胃腸炎、急性肺炎、丹毒、吐血、衄血、黃疸、痢疾、喉痺、口瘡、癰疽腫毒等症。

枸杞子性味甘、 平。主治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用於虛勞精虧、腰膝酸痛、眩暈耳鳴、內熱消渴、血虛萎黃、目昏不明。

石斛性甘、微寒。主治生津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明目強腰。主熱病傷津、口幹煩渴、胃陰不足、胃痛幹嘔、肺燥幹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

琥珀性甘、平、無毒。主治鎮驚安神、散瘀止血、利水通淋。用於驚風癲癇、驚悸失眠、血淋血尿、小便不通、婦女閉經、產後停瘀腹痛、癰疽瘡毒、跌打創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育陰潤燥飲, 出處:《千家妙方》卷下引王渭川方。 組成:鮮生地60g,旱蓮草24g,女貞子24g,紅藤24g,蒲公英24g,闆藍根24g,黃甘菊9g,川貝9g,大青葉9g,枸杞12g,石斛12g,琥珀末6g。 主治:育陰、清火、潤燥。主治:暑濕伏火,傷陰化燥而致舌體乾裂。

相關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