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生茯苓散

QUAN SHENG FU LI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便覽》卷四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22

熱/寒比例

極寒 (0.04)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8%
肺經 13%
胃經 13%
膀胱經 13%
大腸經 9%
心經 9%
腎經 9%
小腸經 4%
膽經 4%
脾經 4%
肝經
肺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小腸經
膽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全生茯苓散中加入車前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滲濕:車前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茯苓則擅長健脾滲濕,二者搭配,可加強利水滲濕之力,對於水濕內停、小便不利等症狀,療效更顯著。
  2. 清熱解毒:車前子除了利水,也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口渴、小便短赤等症狀,亦有輔助治療作用。全生茯苓散中加入車前子,既能利水滲濕,又能清熱解毒,更全面地解決濕熱病症。

全生茯苓散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健脾利濕,化痰止咳: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化痰止咳之功效。其利水滲濕作用有助於祛除體內濕邪,而化痰止咳則可緩解因濕邪阻滯肺氣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
  2. 補氣益心,安神定志: 赤茯苓還有補氣益心、安神定志的作用。其補氣可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益心則可改善心神失調,而安神定志則能平心靜氣,緩解失眠、心悸等症狀。

因此,全生茯苓散中加入赤茯苓,旨在通過其健脾利濕、化痰止咳、補氣益心、安神定志等功效,達到治療脾虛濕盛、痰濕壅肺等症狀的目的。

全生茯苓散中加入冬葵子,主要原因如下:

  1. 利水消腫,通淋止痛:冬葵子性寒,味甘,入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通淋止痛的功效。其利水作用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減輕茯苓利水滲濕的負擔,並能緩解水腫引起的疼痛。
  2. 潤燥滑腸,通便止瀉:冬葵子還能潤燥滑腸,通便止瀉,對於茯苓利水後可能引起的腸燥便祕,具有緩解作用。

因此,冬葵子在全生茯苓散中發揮著重要的輔助作用,有助於提升整體療效。

全生茯苓散中加入黃芩,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燥濕: 黃芩味苦寒,入肺、胃、膽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效。茯苓偏於健脾利濕,但對於濕熱較重的患者,單用茯苓效果有限,故加入黃芩以增強清熱燥濕之效,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2. 抑制菌羣: 黃芩亦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腸道內致病菌的生長,配合茯苓健脾利濕,有助於改善濕熱所致的腹瀉、口臭等症狀。

全生茯苓散中加入血餘炭,主要是基於其止血散瘀的功效。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火煅製成的炭末,性涼、味苦鹹,入肝經。其具有涼血止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方中茯苓利水滲濕,但易傷血,加入血餘炭可補益肝血,並有助於止血止痛,避免利水過程中出現血虛或瘀血等症狀。同時,血餘炭也能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藥物更快更有效地滲透至病竈部位。

主治功效


全生茯苓散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籍記載,《仁術便覽》、《奇效良方》、《濟陰綱目》、《萬氏家抄濟世良方》、《資生集》等多部醫書皆記載「全生茯苓散」主治妊娠小便不通或赤澀症。方劑組成簡潔,僅用赤茯苓與冬葵子兩味藥材,比例相等。其治療原理,可從藥材的功效及妊娠期生理特點進行分析:

藥物功效分析:

  • 赤茯苓: 具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功效。在妊娠期,由於胎兒發育及孕婦體內激素變化,容易導致體液代謝紊亂,出現水濕停滯。赤茯苓能有效去除體內多餘的水分,改善小便不通的症狀。其健脾寧心的功效,亦能緩解因尿路不通導致的煩躁不安。

  • 冬葵子: 具有清熱利尿、潤燥通便的功效。妊娠期女性容易出現陰虛火旺,導致小便澀痛。冬葵子清熱利尿,能改善尿液的排泄,緩解尿道炎症,從而改善小便赤澀的症狀。其潤燥通便作用,則可預防便祕,避免加重盆腔充血,進一步影響排尿。

治療原理分析:

全生茯苓散的治療原理是利水通淋,清熱通便。妊娠期小便不通或赤澀,多與水濕停滯、濕熱下注、氣血瘀阻有關。赤茯苓利水滲濕,去除體內多餘水液,冬葵子清熱利尿,通利水道,共同作用下,使小便得以暢通,症狀得以緩解。部分古方中加入少許發灰,據古籍記載,發灰能使氣血上行,對於因氣血運行不暢導致的小便不通,特別是“轉胞”(即胎位不正)的情況,可能具有輔助治療作用。

古方版本差異及臨牀啟示:

不同古籍記載的「全生茯苓散」方劑組成略有差異,部分方劑中加入了車前子、黃芩等藥物,說明臨牀運用中,醫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進行加減。例如,若患者伴有熱盛明顯的症狀,則可酌情加入清熱藥物;若伴有血瘀,則可考慮加入活血化瘀藥物。 這也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和個性化治療原則。 古方中,加發灰的應用,也提示了臨牀醫生在治療妊娠小便不通時,可以考慮加入一些輔助藥物以提高療效。

總而言之,全生茯苓散以其簡潔的組成和高效的療效,在治療妊娠期小便不通或赤澀方面具有重要的臨牀價值。其治療原理清晰,藥物配伍合理,值得現代臨牀借鑒和研究。 然而,中藥應用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車前子、赤茯苓、葵子(研)、條芩各等分,發灰少許。
水煎,空心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排尿困難尿道炎前列腺增生妊娠小便不通

相同名稱方劑


全生茯苓散, 出處:《便覽》卷四。 組成:車前子、赤茯苓、葵子(研)、條芩各等分,發灰少許。 主治:妊娠小便不通或赤澀。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