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輕湯

JIA QING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霍亂論》卷四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寒 (0.79)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1%
肺經 16%
心經 11%
小腸經 10%
腎經 10%
脾經 9%
膀胱經 6%
心包經 4%
三焦經 3%
大腸經 2%
肝經 2%
胃經
肺經
心經
小腸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駕輕湯中加入淡竹葉,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一、清熱利濕:淡竹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利濕、除煩止渴的功效。駕輕湯以清熱解暑、利濕止瀉為主要功效,淡竹葉的加入可增強湯劑清熱利濕之效,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緩解暑熱引起的不適症狀。

二、涼血止血:淡竹葉亦有涼血止血之效。若患者因濕熱內蘊而出現血熱妄行之症,如便血、尿血等,淡竹葉的加入可起到涼血止血的作用,使病情得到緩解。

駕輕湯中加入白扁豆,主要基於其健脾化濕、和胃止嘔的功效。

白扁豆性味甘平,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化濕、和胃止嘔的功效。駕輕湯多用於治療脾胃濕熱所致的嘔吐、腹脹、納呆、舌苔厚膩等症狀。白扁豆能健脾除濕,消食化積,有效緩解脾胃濕熱引起的嘔吐、腹脹等不適。同時,白扁豆還能和胃止嘔,進一步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促進食慾恢復。因此,白扁豆的加入有助於提高駕輕湯的療效。

駕輕湯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解表清熱,宣散風寒: 淡豆豉性微寒,味甘,入肺、脾經,具有解表清熱、宣散風寒之效。對於風寒感冒初起,症狀為發熱頭痛、鼻塞流涕、咳嗽痰白等,淡豆豉能有效疏散表邪,緩解症狀。

2. 促進津液代謝,利水消腫: 淡豆豉還具有利水消腫之功,能促進津液代謝,利水化濕,對於風寒感冒伴隨的痰多、水腫等症狀,也能起到輔助治療作用。

因此,駕輕湯中加入淡豆豉,既能解表清熱,又能利水消腫,協同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目的。

駕輕湯中加入石斛,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滋陰生津,益胃生津: 石斛性微寒,味甘,歸胃、腎經,具有滋陰生津,益胃生津之效。駕輕湯主要用於治療氣虛乏力,胃陰不足,口乾咽燥,食少乏力等症。石斛的加入,可補益脾胃,生津潤燥,緩解患者的口渴、食慾不振等症狀。

二、配伍增效: 石斛與其他藥材配伍,可起到增強藥效的作用。例如,與麥冬、生地等滋陰藥材配伍,可增強滋陰生津的效果;與人參、黃芪等補氣藥材配伍,可增強補氣益胃的作用。

駕輕湯中加入枇杷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潤肺:枇杷葉性涼,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功效。駕輕湯旨在治療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喘息等症狀,枇杷葉可清熱解表,緩解肺熱,有助於止咳化痰。
  2. 緩解咽喉腫痛:枇杷葉亦可緩解咽喉腫痛,對於風熱犯肺引起的咽喉疼痛具有輔助療效。駕輕湯中加入枇杷葉,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止咳化痰的功效,並有助於緩解咽喉不適。

駕輕湯中加入橘紅,主要是基於其理氣化痰之效。橘紅味辛、苦,性溫,歸肺、脾經。其性溫而不燥,能溫肺化痰,又能理氣解鬱。

駕輕湯通常用於治療痰濕阻肺引起的咳嗽、胸悶、氣喘等症。橘紅的加入,一方面能化解痰濕,使痰液易於咳出;另一方面,也能理氣開鬱,使肺氣通暢,氣喘得以緩解。此外,橘紅還能止咳平喘,進一步減輕咳嗽症狀。因此,橘紅是駕輕湯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藥材,其理氣化痰之效,能有效改善痰濕阻肺所導致的各種症狀。

駕輕湯中加入木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舒筋活絡、行氣止痛: 木瓜性平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舒筋活絡、行氣止痛的功效。駕輕湯多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筋骨疼痛等症狀,木瓜的加入有助於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加速傷口癒合。
  2. 健脾開胃、消食化積: 木瓜亦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作用。駕輕湯中常加入一些滋補性的藥材,木瓜的加入可以幫助消化吸收,防止藥物過於滋膩,影響藥效。

主治功效


駕輕湯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淡竹葉: 清熱解毒、利尿消腫。
  • 白扁豆: 健脾化濕、止瀉痢疾。
  • 淡豆豉: 發汗解表、宣肺平喘。
  • 石斛: 滋陰補虛、養胃生津。
  • 枇杷葉: 潤燥止咳、降逆止嘔。
  • 橘紅: 理氣化痰、溫肺散寒。
  • 木瓜: 開胃助消化、活血通絡。
  • 焦梔: 清熱瀉火,涼血解毒。

古文主治

霍亂後,餘邪未清,身熱口渴,及餘熱內蘊,身冷脈沉,湯藥不下而發呃者。

古文內容分析與治療原理

1. 霍亂後餘邪未清,身熱口渴

  • 王士雄許志等醫家皆指出,駕輕湯適用於霍亂後餘熱未清的狀況。霍亂吐瀉,易耗傷津液,若餘熱未盡,則表現為身熱口渴。
  • 錢藝醫案中,患者霍亂轉筋初愈後,因誤食辛熱之物,導致暑熱復發,腹脹、攻痛、泛惡、糞水自流,此亦屬餘邪未清,且有化熱之勢。

治療原理:

  • 清熱解毒: 淡竹葉、焦梔清熱解毒,針對體內餘熱。
  • 滋陰生津: 石斛滋陰補虛、養胃生津,補充因吐瀉而耗傷的津液,緩解口渴。
  • 健脾化濕: 白扁豆健脾化濕,調理脾胃功能,以防濕邪再生。

2. 餘熱內蘊,身冷脈沉,湯藥不下而發呃

  • 王士雄指出,吐瀉後身冷如冰,脈沉欲絕,或發噦(呃逆),亦可能是熱伏於內,此時若投以溫熱藥物,反而會加重病情,導致愈服愈吐。
  • 許志也提到,吐瀉後身冷脈沉,湯藥不下而發呃,同樣可能是熱邪內伏。

治療原理:

  • 清熱透邪: 淡竹葉、焦梔清熱瀉火,並引導伏熱外透。淡豆豉發汗解表,協助將伏於體內的熱邪透出。
  • 降逆止嘔: 枇杷葉降逆止嘔,針對發呃的症狀。
  • 宣暢氣機: 橘紅理氣化痰,木瓜活血通絡,二者合用,有助於宣暢氣機,使內伏的熱邪得以疏散。

3. 霍亂與暑、濕、寒、食積的關係

  • 王士雄認為,霍亂的發生,可能與飲食所傷、濕邪內蘊、氣鬱不舒有關,且暑、溫、風等邪氣皆可引發霍亂,並可兼見表證。
  • 劉守真指出,轉筋多由熱甚、霍亂吐利所致,因脾胃土衰,則肝木自盛,熱爍於筋,故轉筋。
  • 許志認為,春分以後,秋分以前,少陽相火、少陰君火、太陰濕土三氣合行其政,人在氣交之中,受其蒸淫之氣,由口鼻入而擾其中,遂致升降失司,清濁不分,發為霍亂。

治療原理:

  • 根據不同病因加減: 古文中多次提及其他方劑,如五苓散、桂枝湯、蠶矢湯等,提示在治療霍亂時,需根據具體病因,如寒、暑、濕、食積等,選用合適的方劑,或在駕輕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
  • 駕輕湯的基礎作用: 駕輕湯作為一個基礎方,主要針對霍亂後的餘熱未清,通過清熱、滋陰、化濕、理氣等作用,調整機體狀態,為進一步治療創造條件。

總結

駕輕湯主要用於治療霍亂後餘邪未清,身熱口渴,以及餘熱內蘊,身冷脈沉,湯藥不下而發呃的症狀。其治療原理是通過清熱解毒、滋陰生津、健脾化濕、發汗解表、降逆止嘔、理氣化痰、活血通絡等多重功效,清除體內餘熱,恢復津液,調整脾胃功能,疏散伏邪,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在臨床應用中,還需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論治,並可根據需要,在駕輕湯的基礎上進行加減,或選用其他合適的方劑,以取得最佳療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清熱化痰、和胃止呃的功效,可用於霍亂後餘邪未清,身熱口渴,及餘熱內蘊,身冷脈沉,湯藥不下而發呃者。
  •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陰。
  • 本方有緩解呃逆的作用,但不能根治呃逆。如果呃逆反覆發作,應及時就醫。

相關疾病


霍亂細菌性食物中毒口乾口渴上吐下瀉

相同名稱方劑


駕輕湯, 出處:《霍亂論》卷四。 組成:鮮竹葉4錢,生扁豆4錢,香豉(炒)3錢,石斛3錢,枇杷葉(刷)2錢,橘紅(鹽水炒)1錢,陳木瓜1錢,焦梔1錢5分。 主治:霍亂後,餘邪未清,身熱口渴,及餘熱內蘊,身冷脈沉,湯藥不下而發呃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