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耆桂湯

加味耆桂湯

JIA WEI QI GUI T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辨證錄》卷十

熱性指數

30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15.00)

複方歸經比例

腎經 21%
脾經 16%
心經 16%
肺經 11%
肝經 9%
三焦經 7%
大腸經 7%
胃經 4%
心包經 4%
腎經
脾經
心經
肺經
肝經
三焦經
大腸經
胃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5-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耆桂湯中加入黃耆,主要源於其補氣固表之效。黃耆味甘性溫,入脾、肺經,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託毒生肌、利水消腫之功效。

方中加入黃耆,旨在補益脾肺之氣,增強人體抵抗力,對於氣虛表虛、容易感冒、汗多乏力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緩解作用。同時,黃耆亦可促進組織修復,加速傷口癒合,對於手術後或外傷後體虛者,也能起到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加味耆桂湯中添加肉桂,主要原因如下:

  1. 溫陽散寒: 肉桂性熱,味辛甘,入心、腎、脾經。其溫陽散寒之性,能溫暖脾腎陽氣,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四肢冰冷、腰膝痠軟等寒證。
  2. 補腎壯陽: 肉桂具有補腎壯陽之效,能增強腎陽,改善腎虛所致的陽痿、早洩、腰膝痠軟、耳鳴等症狀。

因此,加味耆桂湯中加入肉桂,不僅能溫陽散寒,更能補腎壯陽,提升整體療效。

加味耆桂湯中加入補骨脂,主要是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腎助陽,壯陽固精: 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能溫腎陽氣,有助於治療腎虛陽痿、腰膝痠軟、遺精滑精等症。
  2. 溫脾燥濕,止瀉止痢: 補骨脂亦能溫脾陽,燥脾濕,有助於治療脾虛濕困、腹瀉、泄瀉等症。

加味耆桂湯中包含補骨脂,可以起到溫補腎陽、溫脾燥濕的功效,對於治療腎陽不足、脾虛濕困所致的腰膝痠軟、遺精滑精、腹瀉等症有很好的療效。

加味耆桂湯中加入川牛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活血通絡: 川牛膝性溫,味苦酸,入肝、腎經,具有活血通絡、利水消腫之功效。對於因氣血瘀滯導致的腰膝痠痛、筋骨不舒等症狀,川牛膝可促進血液循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二、引藥下行: 川牛膝善於引藥下行,可將補益藥物引導至下焦,加強藥效。在加味耆桂湯中,川牛膝可將補腎藥物引至腎經,增強補腎壯腰之效。

因此,川牛膝在加味耆桂湯中扮演著活血通絡、引藥下行的重要角色,有助於提升藥效,改善臨牀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加味耆桂湯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辨證錄》的記載,加味耆桂湯主要用於治療鶴膝風,症狀為「足脛漸細,足膝漸大,骨中痠痛,身漸瘦弱」。陳士鐸認為鶴膝風的病因有二:一為水濕入骨,二為風濕入骨。此方針對水濕入骨之鶴膝風。

加味耆桂湯組成:

  • 黃耆(三兩): 益氣固表、健脾養胃。在此方中,黃耆為君藥,重用以大補元氣,增強機體祛邪外出的能力。
  • 肉桂(三錢): 溫經散寒、活血化瘀。肉桂溫陽散寒,可助黃耆溫運陽氣,通行經絡,驅散骨中寒濕。
  • 補骨脂(二錢): 補腎壯陽、溫經止瀉。補骨脂溫補腎陽,有助於溫化水濕,強壯筋骨。
  • 川牛膝(三錢): 利水消腫、強筋壯骨。川牛膝引藥下行,利水消腫,並能強健筋骨,緩解膝部腫大、骨中痠痛等症狀。

綜合分析:

加味耆桂湯以大劑量黃耆補益元氣為君,佐以肉桂、補骨脂溫陽散寒、溫化水濕,再配以川牛膝引藥下行,利水消腫,強筋壯骨。諸藥合用,共奏益氣溫陽、利水消腫、強筋壯骨之效。

方中重用黃耆大補元氣,使陽氣旺盛,則能推動氣血運行,並增強機體祛除水濕的能力。肉桂、補骨脂溫陽散寒,有助於溫化體內寒濕之邪。川牛膝引藥下行,直達病所,利水消腫,並能強健筋骨,緩解症狀。

服用此方後,「服必有大汗如雨,二服愈」,說明此方通過補益元氣、溫陽散寒,使體內陽氣振奮,將深入骨骼的寒濕之邪通過汗液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此外,《辨證錄》還提到了風濕入骨的鶴膝風,其症狀與水濕入骨相似,但「骨輕可走,至於痠痛則一也。雖然痠痛亦有微別,水濕之痛在一處而不遷,風濕之痛移來移去而無定。」並提出了散膝湯(黃耆、防風、肉桂、茯苓)的治療方案,該方在加味耆桂湯的基礎上去掉了補骨脂,加入了防風和茯苓,增強了祛風除濕和利水滲濕的作用,更適合風濕入骨的鶴膝風。

傳統服藥法


黃耆3兩,肉桂3錢,破故紙2錢,牛膝3錢。
水煎服。服後必有大汗如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加味耆桂湯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體熱內盛者不宜服用。

相關疾病


膝部腫大疼痛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耆桂湯, 出處:《辨證錄》卷十。 組成:黃耆3兩,肉桂3錢,破故紙2錢,牛膝3錢。 主治:鶴膝風,足脛漸細,足膝漸大,骨中痠痛,身漸瘦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