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煎金飲方劑中包含代赭石,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平肝降逆: 代赭石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平抑肝陽、降逆止嘔的作用。煎金飲治療的疾病多爲肝氣上逆所致的症狀,如眩暈、頭痛、嘔吐等,代赭石可以幫助平息肝陽,緩解這些症狀。
- 鎮心安神: 代赭石還能鎮心安神,緩解心神不寧、失眠等症狀。煎金飲中常配伍其他安神藥,如遠志、茯苓等,共同發揮鎮心安神的作用,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
總之,代赭石在煎金飲中發揮着平肝降逆、鎮心安神的功效,爲治療肝氣上逆所致的眩暈、頭痛、嘔吐等症狀提供重要的藥理基礎。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煎金飲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所載主治「小兒不拘陰陽證發癇者」,意指無論小兒癇證屬寒(陰)或熱(陽),皆可應用。癇證在古代中醫範疇中,多與風、痰、驚、虛等因素相關,發作時常見昏仆抽搐、口吐涎沫等症。此方以單味代赭石配合真金煎湯,應是針對癇證的核心病機——「肝風內動、痰擾神明」或「氣逆上衝」而設,強調平肝鎮驚、降逆化痰之功,因其性平和,故不分陰陽皆可試用。
方劑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1. 代赭石的藥性與作用
- 性味歸經:苦寒,歸肝、心經。
- 傳統功效:
- 重鎮降逆:《神農本草經》載其「除五臟血脈中熱」,能降氣逆,適用於肝陽上亢或痰氣上衝之癇證。
- 平肝潛陽:平息肝風內動,緩解抽搐。
- 涼血止血:若癇證兼見血熱妄行(如口鼻出血),代赭石可兼顧涼血。
- 製法考量:
水飛極細後曬乾,旨在去除雜質、減少對胃腸刺激,並增強藥效沉降之性,符合「重鎮」治則。
2. 真金煎湯的配伍意義
- 真金(黃金)的傳統藥用:
- 鎮驚安神:《本草綱目》提及金能「安魂魄、定驚癇」,金屬沉重之性可助代赭石加強鎮攝之力。
- 無毒性考量:真金煎湯為「金氣」之用,非直接吞服金屬,古代認為其氣可入心肝以定志。
- 協同效應:
代赭石與真金均屬「金石類藥」,中醫理論認為此類藥物質重下行,合用可增效,共奏鎮肝息風、定癇止搐之效。
3. 整體方劑邏輯
此方設計體現「簡效直攻」思路:
- 單味代赭石為主:針對肝風痰濁上擾之病機,直接降逆化痰,切中癇證常見病理因素。
- 真金為引:強化鎮靜功效,並可能具象徵意義(如「金石為開」的心理暗示)。
- 劑量與用法:小兒用量輕(半錢至一錢),強調連進3服,反映急症暫用的特性,避免久服傷正。
可能的治療原理推論
從中醫理論延伸,此方可能通過以下途徑發揮作用:
- 調節氣機:代赭石沉降氣逆,改善「氣亂」導致的抽搐。
- 鎮靜中樞:金石類藥對神經系統可能具抑制作用,緩解癲癇放電。
- 痰瘀並治:代赭石微具活血之效,或間接疏通腦絡痰瘀。
此方簡潔而符合「重可去怯」的治療大法,展現古代對癇證「從肝從風」論治的靈活應用。
傳統服藥法
代赭石。以代赭石為細末,水飛極細,曬乾。
每服半錢或1錢,用真金煎湯調下,連進3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癲癇突然暈倒不省人事
相同名稱方劑
煎金飲, 出處:《普濟方》卷三七六。 組成:代赭石。 主治:小兒不拘陰陽證發癇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