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根散

JIU GEN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十四

熱性指數

23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2.88)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4%
肺經 24%
脾經 17%
腎經 12%
肝經 12%
心經 5%
膽經 5%
胃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肝經
心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韭根散方劑中包含韭菜,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溫陽散寒,行氣止痛:韭菜性溫,入肝、脾經,具有溫陽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對於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胃寒嘔吐等症狀,韭菜能溫中散寒,緩解疼痛。
  2. 補腎壯陽,益氣養血:韭菜根富含營養,能補腎壯陽、益氣養血,適用於腎虛陽痿、腰膝痠軟、氣虛乏力等症狀。

因此,韭根散方劑中加入韭菜,是根據其藥性與藥效,旨在溫陽散寒、行氣止痛,並補腎壯陽,益氣養血,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韭根散」中包含「天花粉」,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解毒: 天花粉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的功效,可有效治療因熱毒蘊結所致的口渴、煩躁、小便不利等症狀。
  2. 止渴生津: 韭根散的組成中,多為辛溫燥熱之品,容易造成口乾舌燥、津液不足。而天花粉具有生津止渴之效,可以緩解藥物對人體的燥熱之性,使藥性更加平和,提高藥效。

韭根散中加入竹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一、緩解胃熱嘔吐: 竹茹性寒,入胃經,具有清熱止嘔之效。韭根散主治胃熱所致的嘔吐,而竹茹可以清熱降火,緩解胃部熱邪,減少嘔吐的發生。

二、保護胃黏膜: 竹茹還具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能夠減輕胃熱對胃黏膜的刺激,防止胃黏膜受損,進一步緩解嘔吐症狀。

因此,竹茹的加入,不僅可以清熱止嘔,更能保護胃黏膜,使韭根散的治療效果更加顯著。

韭根散中加入乾薑,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 韭根性寒,入肺經,善治寒邪客肺之症。乾薑性溫,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痛、回陽之效。兩者配伍,可溫中散寒,減緩韭根的寒性,避免損傷脾胃,並增強其散寒止痛之效。
  2. 調和氣血: 韭根入肺經,而肺主氣,脾主血。乾薑入脾胃經,可補脾益氣,溫陽化氣血。兩者合用,可協調肺脾之氣血,促進氣血運行,增強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韭根散」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與功效

  • 韭根: 溫腎助陽、行氣活血。
  • 栝蔞根 (天花粉): 清熱解毒、生津止渴。
  • 青竹茹: 清肺化痰、和胃降逆。
  • 乾薑 (炮製):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

主治

根據古文記載,韭根散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後陰陽易」之症,具體症狀包括:

  • 頭重
  • 百節解痛 (全身關節疼痛)
  • 翕翕氣劣 (呼吸微弱、氣短)
  • 著床不能起動 (虛弱無力,臥床不起)
  • 甚者手足攣 (手腳抽搐、痙攣)
  • 卵腫疼痛 (睪丸腫脹疼痛) (男子)
  • 小腹急 (小腹部拘急)
  • 熱上衝 (熱氣向上衝)
  • 胸頭重 (胸悶)
  • 不能舉 (四肢無力)
  • 眼中生翳 (視力模糊)
  • 膝脛拘急 (膝蓋和小腿僵硬)

治療原理

從中醫角度來看,「傷寒後陰陽易」屬於病後正氣虛弱,陰陽失調,邪氣留戀的一種病症。結合本方藥物的功效,可推測其治療原理如下:

  1. 溫陽散寒,祛除陰邪: 乾薑 (炮製) 溫中散寒,回陽救逆,可驅散體內寒邪;韭根溫腎助陽,有助於恢復陽氣,與乾薑相配,加強溫陽散寒之效。

  2. 清熱解毒,滋陰生津: 栝蔞根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可清除體內餘熱,緩解熱邪傷津的症狀;青竹茹清肺化痰,和胃降逆,有助於清除體內痰熱,與栝蔞根相配,清熱作用更為顯著。

  3. 調和陰陽,恢復氣機: 韭根除了溫陽之外,還可行氣活血,與其他三味藥物合用,可調和陰陽,恢復氣機升降,從而緩解各種症狀。

  4. 鼠糞: 古方中加入鼠糞(或寫作鼠屎),可能是取其「行散」之性,以助藥力通達周身,加速藥效發揮。現代研究對其具體作用尚不明確。

總結

韭根散以溫陽散寒為主,兼以清熱解毒、滋陰生津,旨在調整傷寒後虛弱的身體狀態,恢復陰陽平衡,從而達到治療「陰陽易」的目的。此方寒溫並用,藥力較強,適用於病情較為危急的情況。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此方藥物組成複雜,其藥理作用和臨床療效還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傳統服藥法


韭根2兩,栝樓根2兩,青竹茹半兩,乾薑半兩(炮裂)。上銼細和勻,分作八服。
每服以水1大盞,煎至5分,去滓,入鼠糞末1字,攪令勻,溫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性味辛溫,有發散風寒、通經活絡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頭重

相同名稱方劑


韭根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七。 組成:韭根1握(去土),麝香1錢。 主治:蜘蛛咬,遍身成瘡。

韭根散, 出處:《金匱》卷下。 組成:韭根1把,烏梅2-7個,吳茱萸半升(炒)。 主治:卒死,客忤死。

韭根散, 出處:《聖惠》卷五十七。 組成:豉1合,雄鼠糞1兩,杏仁1兩,韭根1兩。 主治:猘犬咬人,疼痛不止。

韭根散, 出處:《聖惠》卷十四。 組成:韭根2兩,栝樓根2兩,青竹茹半兩,乾薑半兩(炮裂)。 主治:傷寒後,陰陽易,頭重,百節解痛,翕翕氣劣,著床不能起動,甚者手足拳,卵腫疼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