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九疸秦王散中加入梔子,主要原因如下:
一、清熱瀉火:梔子性寒,味苦,入肝、胃經,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之效。九疸病症多因濕熱內蘊,熱毒熾盛而致,梔子能清泄肝膽濕熱,降低肝火,使熱毒得以消除。
二、利濕退黃:梔子亦有利濕退黃之功,能促進體內濕熱排泄,改善黃疸症狀,使患者體內積聚的熱毒和濕邪得以清除,達到祛黃止痛的效果。
九疸秦王散中加入葛根,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 清熱解毒,疏肝利膽: 葛根性涼,味甘,能清熱解毒,疏肝利膽,對於因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具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 通經絡,利水消腫: 葛根具有通經絡、利水消腫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液代謝,有助於降低黃疸的程度,改善患者的臨牀症狀。
因此,九疸秦王散中加入葛根,是為了更好地發揮清熱解毒、疏肝利膽、通經絡、利水消腫的作用,達到治療黃疸的目的。
九疸秦王散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通暢水道:葶藶子味辛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清熱利水、消腫通絡之效。對於九疸病症所引起的黃疸、水腫,葶藶子能利水消腫,通暢水道,使水液流通,減輕患者的症狀。
- 宣肺止咳,化痰利氣:九疸病症常伴隨咳嗽、氣喘等症狀,葶藶子亦可宣肺止咳,化痰利氣,有助於緩解肺部不適,改善呼吸道症狀,提升整體治療效果。
九疸秦王散中加入瓜蔞,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利濕:瓜蔞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之效,能有效清除體內濕熱,改善黃疸症狀。
- 疏肝利膽:瓜蔞入肝膽經,能疏肝利膽,促進膽汁分泌,有利於膽紅素的代謝,有助於解除黃疸。
因此,瓜蔞在九疸秦王散中起到清熱利濕、疏肝利膽的作用,與其他藥材配合,可有效治療黃疸病症。
九疸秦王散中包含瓜蒂,主要基於其清熱利濕、降逆止嘔的功效。
瓜蒂味苦性寒,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止嘔之效。其寒性可清熱瀉火,利濕可排泄體內濕熱,而降逆止嘔則可緩解因濕熱上逆所致的嘔吐。九疸秦王散用於治療黃疸病,該病症多由濕熱蘊積於肝膽所致,而瓜蒂可清熱利濕,降逆止嘔,從而緩解黃疸病症,達到治療目的。
九疸秦王散中加入鐘乳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利濕退黃:鐘乳石性寒,味甘鹹,入肝、脾、腎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之功效。九疸秦王散主要用於治療黃疸病,鐘乳石可清熱利濕,消退黃疸,與其他藥物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 化痰止咳,平喘定驚:鐘乳石還具化痰止咳、平喘定驚的功效。九疸病常伴有咳嗽、氣喘等症狀,鐘乳石的加入可輔助其他藥物,緩解患者的呼吸道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九疸秦王散中加入牡蠣,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平肝潛陽、鎮驚安神: 牡蠣味甘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之效。對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驚悸、失眠、眩暈等症狀,牡蠣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牡蠣還具有一定的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功效,能有效緩解因熱毒入侵所致的黃疸、腹痛、口渴等症狀。
因此,九疸秦王散中加入牡蠣,旨在發揮其平肝潛陽、鎮驚安神以及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協同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治療黃疸的功效。
九疸秦王散中加入澤瀉,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 利水滲濕: 澤瀉味甘淡性寒,具有利水滲濕的功效,能有效去除體內濕熱,對於因濕熱阻滯導致的黃疸,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二、 清熱解毒: 澤瀉性寒,能清熱解毒,對於濕熱蘊結,毒邪內侵所致的黃疸,可起到清熱解毒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清熱利濕的效果。
因此,澤瀉的加入,可謂是九疸秦王散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發揮利水滲濕、清熱解毒的功效,為治療黃疸提供重要保障。
九疸秦王散中加入白朮,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健脾燥濕:白朮味甘性溫,具有健脾燥濕的功效。九疸患者常伴有脾胃虛弱、濕濁內停,導致黃疸加重。白朮能補脾益氣,燥濕化痰,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促進濕邪排出,減輕黃疸症狀。
- 升陽利水:白朮能升陽利水,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的水分,降低血中膽紅素濃度,進而減輕黃疸。
因此,白朮在九疸秦王散中,起著健脾燥濕、升陽利水的作用,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提高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九疸秦王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依據
《外臺秘要》引《古今錄驗》
組成與主治分析
九疸秦王散,顧名思義,主治九種不同類型的「癉」症。根據古籍記載,本方針對不同臟腑的癉症,分別以特定藥物為主進行治療。以下逐一分析:
胃癉:食多喜飲。(梔子仁主之)
- 症狀:飲食過多且喜好飲水。
- 主藥:梔子仁。
- 原理:胃癉可能與胃火旺盛有關,梔子仁能清瀉胃火,降逆止嘔,緩解多食喜飲的症狀。
心癉:煩心心中熱。(葛根主之)
- 症狀:心煩、心中發熱。
- 主藥:葛根。
- 原理:心癉可能與心火亢盛有關,葛根具有升陽解肌,透疹止瀉,除煩止渴的功效,可以清心火,減輕心煩、心中熱等症狀。
腎癉:其人唇乾。(葶藶子主之)
- 症狀:口唇乾燥。
- 主藥:葶藶子。
- 原理:腎主水,腎癉可能與腎陰不足,津液虧虛有關。葶藶子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體內水液代謝,進而緩解唇乾症狀。
脾癉:溺赤出少,心惕惕若恐。(栝蔞主之)
- 症狀:小便短赤、量少,心悸不安。
- 主藥:栝蔞(即瓜蔞)。
- 原理:脾主運化,脾癉可能與脾虛濕熱有關。瓜蔞能清熱化痰、利氣寬胸,有助於消除脾胃濕熱,緩解小便短赤等症狀,心惕惕若恐可能與氣血不足有關,清熱之後能改善症狀。
肺癉:飲少小便多。(秦椒汗、瓜蒂主之,一云膏疸)
- 症狀:飲水少但小便頻繁。
- 主藥:秦椒汗、瓜蒂。
- 原理:肺主氣,司呼吸,肺癉可能與肺氣不宣,津液輸布失常有關。瓜蒂能湧吐痰涎,可宣洩肺中痰濁,而秦椒能發汗,有助於肺氣宣發,促進津液正常代謝,從而改善小便過多的問題。
舌癉:渴而數便。(石鐘乳主之)
- 症狀:口渴且小便頻繁。
- 主藥:石鐘乳。
- 原理:舌癉可能與陰虛火旺、津液不足有關。石鐘乳能溫肺助陽、平喘、通乳,用於治療虛勞喘咳等症,或能通過溫陽之功,改善陰虛火旺的問題,有助於改善口渴、小便頻繁等症狀。
肉癉:其人小便白。(凝水石主之)
- 症狀:小便色白。
- 主藥:凝水石。
- 原理:肉癉可能與脾虛濕盛有關,濕邪困阻,導致小便色白。凝水石在古籍中未有記載,有待考證,但結合症狀及其他成分,應為清熱利濕之藥,有助於改善小便色白的問題。
髓癉:目眶深,多嗜臥。(牡蠣、澤瀉主之)
- 症狀:眼眶深陷,嗜睡。
- 主藥:牡蠣、澤瀉。
- 原理:髓癉可能與腎精虧虛、氣血不足有關。牡蠣能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澤瀉能利水滲濕,兩藥合用,或能補益腎精、利水消腫,有助於改善眼眶深陷、嗜睡等症狀。
肝癉:胃熱飲多水激肝。(白朮主之)
- 症狀:胃熱、飲水多、水邪犯肝。
- 主藥:白朮。
- 原理:肝癉可能與肝氣鬱滯、胃熱有關,並提及胃熱飲水過多會激犯肝臟。白朮能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可以健運脾胃,減少水濕的產生,防止水濕激犯肝臟,從而達到治療肝癉的目的。
總結
九疸秦王散針對九種不同臟腑的癉症,分別選用不同的藥物進行治療。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臟腑理論和病機學說,通過清熱、利水、補虛、行氣等方法,調節臟腑功能,消除病邪,恢復機體平衡。然而,由於古籍記載簡略,部分藥物的功效及方劑的具體作用機理仍需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傳統服藥法
梔子仁、葛根、葶藶子、栝樓、秦椒(汗)、瓜蒂、石鐘乳、凝水石、牡蠣、澤瀉、白朮各等分。
上藥隨病所在加2分,搗合下篩。飲服5分匕,日3次,稍加至方寸匕。
忌桃、李、雀肉等。
"秦王散(原書同卷)、九疸秦椒散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慎用。
- 脾胃虛寒者慎用。
- 本方宜久煎。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九疸秦王散, 出處:《外台》卷四引《古今錄驗》。 組成:梔子仁、葛根、葶藶子、栝樓、秦椒(汗)、瓜蒂、石鍾乳、凝水石、牡蠣、澤瀉、白朮各等分。 主治:胃癉、心癉、腎癉、脾癉、肺癉、舌癉、肉癉、髓癉、肝癉。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