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子煎
JIU ZI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極熱 (5.00)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韭子煎中包含韭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補腎壯陽: 韭根性溫,入腎經,具有溫補腎陽、益精壯陽的作用。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韭菜子、杜仲等共同發揮補腎壯陽的功效,適合腎陽不足、陽痿早洩、腰膝酸軟等症狀。
- 溫通經絡: 韭根味辛,能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與方劑中其他藥材如肉桂、附子等配合,可改善寒凝血瘀導致的腰膝冷痛、肢體麻木等症狀。
總之,韭根在韭子煎方劑中,既可補腎壯陽,又可溫通經絡,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目的。
韭子煎方中包含補骨脂,其原因主要有二:
- 溫腎助陽:補骨脂性溫,味辛,入腎經,具有溫腎助陽、散寒止痛之功效。與韭菜子相配,可增強溫腎助陽之力,對於腎陽虛所致的腰膝痠冷、陽痿早洩、宮寒不孕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 溫脾止瀉:補骨脂亦能溫脾止瀉,對於脾腎陽虛所致的腹瀉、久瀉不止等症狀也有一定療效。與韭菜子一同使用,可促進脾胃消化功能,改善腹瀉症狀。
主治功效
韭子煎主治功效分析
組成:
- 韭菜根(韭子):溫腎助陽、固精縮尿。
- 補骨脂:補腎壯陽、暖脾止瀉。
主治:
強中。莖強不痿,精流不住,常如針刺,捏之則痛。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中醫角度來看,「強中」屬於腎陽虛衰,精關不固,兼有濕熱下注之證。
- 腎陽虛衰:腎主生殖,腎陽虛則不能溫煦、固攝,導致精關不固,出現精流不住的症狀。
- 精關不固:精關失於固攝,則精液易於流失。
- 濕熱下注:濕熱之邪下注於下焦,阻滯氣機,損傷精室,導致莖強不痿,常如針刺,捏之則痛。
韭子煎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溫腎助陽:方中韭子和補骨脂均為溫補腎陽之品。韭子溫腎助陽,固精縮尿;補骨脂補腎壯陽。二藥合用,可以增強溫腎助陽之力,改善腎陽虛衰的症狀。
固精止遺:韭子和補骨脂均有固精止遺的作用。韭子能夠固精縮尿,補骨脂可以補腎固精。二藥合用,可以增強固精止遺之效,改善精流不住的症狀。
清利濕熱:雖然方劑中沒有直接清利濕熱的藥物,但韭子和補骨脂的溫陽作用有助於氣化水濕,間接起到清利濕熱的作用。
古文內容分析:
多個古文提到以韭子煎湯漱口或燻蒸的方式治療蟲牙,其原理與上文所論及的強中病症無直接關聯。蟲牙的治療應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殺蟲等原則進行處理。但古文有出現[兩足心凸腫,上生黑豆瘡,硬如釘,脛骨生碎孔髓流出,身發寒顫,惟思飲食,此是肝腎冷熱相吞。用韭子煎湯日服,外以炮川烏末敷之。]的內容,說明韭子煎在古代亦有外用方式,用以治療肝腎冷熱相吞導致的病症。
結論:
韭子煎主要針對腎陽虛衰,精關不固,兼有濕熱下注所致的強中症狀,通過溫腎助陽、固精止遺,並間接清利濕熱,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家韭子1兩,破故紙1兩。
上為末。
每服3錢,水煎服,日3次,即住。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韭子煎, 出處:《雜病源流犀燭》卷十八。 組成:家韭子1兩,破故紙1兩。 主治:強中。莖強不痿,精流不住,常如針刺,捏之則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