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子一物丸

JIU ZI YI WU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方考》卷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24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4.00)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肝經 25%
腎經 25%
脾經 25%
胃經
肝經
腎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韭子一物丸」中加入韭根,主要是利用韭根溫腎壯陽、散寒止痛的功效。韭根能夠溫腎壯陽、散寒止痛,對於治療腎虛所致的各種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腎虛導致的腰膝酸軟、疼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韭子一物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韭子一物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大人遺濁: 指成年男性的遺精、滑精等症狀。
  • 小兒遺尿: 指兒童的尿床症狀。

治療原理

「韭子一物丸」的藥方組成非常簡單,僅由韭子一味藥組成。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對腎臟功能的認識,以及韭子的藥性功效。

古文《醫方考》中引述《經》曰:「淫氣遺溺,痹聚在腎。痹聚者,濕氣聚而為痹也。」這句話闡述了遺尿、遺濁等症狀的病機,認為是由於「濕氣」在腎臟聚集,形成「痹聚」所致。

而韭子,根據古文記載,「潤而辛熱,辛熱則能散濕,潤則能就下」。這句話分析了韭子的藥性:

  • 辛熱: 具有溫熱的性質,可以溫補腎陽,並能散除體內寒濕之邪。
  • 潤: 具有滋潤的特性,可以滋養腎陰,並能引導藥性向下作用於下焦(包括腎臟、膀胱等)。

因此,「韭子一物丸」通過韭子的辛熱之性,溫腎助陽,驅散腎中濕氣;同時,其滋潤的特性又能使藥效直達下焦,從而改善腎臟功能,達到固精縮尿、治療遺濁和遺尿的目的。

古文《醫方考》更進一步提到「故孫真人每用之,令其就下而療痹氣爾!」,指出古代名醫孫思邈也經常使用韭子來治療痹症,並通過其「就下」的特性來發揮療效。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韭子對於治療下焦疾病,特別是與腎相關的疾病的有效性。

傳統服藥法


韭子。
上為丸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夜間遺尿尿失禁夜間頻尿多尿多痰幼兒遺尿

相同名稱方劑


韭子一物丸, 出處:《醫方考》卷四。 組成:韭子。 主治:大人遺濁,小兒遺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