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骨韭子湯
LONG GU JIU ZI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2.0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腎經 25%
胃經 15%
脾經 15%
心經 9%
大腸經 9%
肝經
腎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龍骨韭子湯中加入龍骨,主要原因有二:
- 鎮心安神: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腎經,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韭子則性溫,味辛,入肝、胃經,可溫陽散寒,二者合用,可協同鎮心安神,適用於心神不寧、失眠多夢等症。
- 固本培元:龍骨有補腎壯骨的功效,可補益腎精,固本培元。韭子則能補肝益腎,二者合用,可共同滋補腎氣,增強體質,適用於腎虛虧損、體虛乏力等症。
龍骨韭子湯方劑中,以「韭根」而非「韭子」為藥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藥性不同: 韭子性溫燥,偏於補腎壯陽,而韭根性溫平,善於溫陽散寒,且能理氣行血,更適合治療本方所針對的寒凝血瘀之證。
- 臨牀應用: 龍骨韭子湯主治寒凝血瘀、經行腹痛等症狀,而韭根具有溫經散寒、活血止痛的功效,更能配合龍骨、牡蠣等藥材,達到舒筋活血、止痛安神的效果。
因此,方劑中選用韭根而非韭子,更符合臨牀治療需求,更能達到藥效最佳化。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龍骨韭子湯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失精,暫睡即洩」,即遺精滑精,尤以睡中不自覺泄精為特徵。此證多因腎氣不固、精關失攝所致,屬虛證範疇。
二、組成與藥性分析
1. 白龍骨(4分)
- 性味歸經:甘澀,平;入心、肝、腎、大腸經。
- 傳統功效:
- 斂汗固精:用於遺精、滑精、盜汗等虛性不固之證。
- 鎮心安神:適用於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
- 在本方作用:
- 通過收澀之性,直接固攝精關,減少精液外洩。
- 安神作用可輔助改善睡眠,間接減少因神志不寧誘發的遺精。
2. 韭子(5合)
- 性味歸經:辛甘溫;入肝、腎經。
- 傳統功效:
- 補腎壯陽:用於腎陽虛衰所致的遺精、早洩、腰膝冷痛。
- 固精止遺:其溫澀之性能助龍骨加強固精效果。
- 在本方作用:
- 溫補腎陽,從根本改善腎氣不攝的病機。
- 與龍骨一溫一澀,標本兼顧,既補腎又固精。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虛損為本,不固為標
- 遺精頻繁多因腎氣虧虛(尤以陽虛為主),導致精關不固。韭子溫腎助陽,補其不足;龍骨收澀治標,急則固精。
動靜相兼,標本同治
- 韭子辛溫主動,能激發腎氣;龍骨甘澀主靜,專於收斂。二者一動一靜,既防過澀留邪,又避免溫散耗精。
酒調服增強藥效
- 酒性溫通,可助韭子溫腎之行,亦能引藥入經,強化龍骨鎮攝之力。
四、潛在適用證延伸
- 腎陽虛兼心神浮越:若遺精伴隨心悸、易驚,龍骨可安神,韭子溫腎,適合心腎不交證。
- 老年陽衰夜尿頻多:韭子溫腎陽,龍骨固下焦,或可擴展用於膀胱失約之證。
總結
此方簡約而力專,針對「腎虛不固」核心病機,通過溫補與收澀並行,體現中醫「補斂結合」的治法特色。
傳統服藥法
白龍骨4分,韭子5合。
上為散。
每服方寸匕,空心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遺精
相同名稱方劑
龍骨韭子湯, 出處:《證類本草》卷十六引《梅師方》。 組成:白龍骨4分,韭子5合。 主治:失精,暫睡即泄。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