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固散

淨固散

JING G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5

寒性指數

2

熱/寒比例

極熱 (7.5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9%
肝經 39%
心經 21%
脾經
肝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淨固散中加入當歸,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補血活血,促進傷口癒合: 當歸味甘辛,性溫,入心、肝、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對於外傷所致的瘀血腫痛、創口難癒等症狀,當歸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供應,加速傷口癒合。
  2. 調和藥性,增強療效: 淨固散屬於活血化瘀、清熱解毒的方劑,藥性偏寒。而當歸性溫,可以調和藥性,避免過於寒涼,同時也能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使藥效更加顯著。

淨固散中包含密陀僧,主要原因如下:

  1. 收斂止瀉: 密陀僧性寒,味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淨固散用於治療濕熱下痢,而密陀僧可收斂腸道,減少分泌,有助於止瀉。
  2. 燥濕止癢: 密陀僧亦有燥濕止癢之效。淨固散除治療濕熱下痢外,亦可治濕疹、皮膚瘙癢等症。密陀僧可吸附濕氣,並抑制炎症,達到止癢的效果。

因此,淨固散中加入密陀僧,可以發揮其收斂止瀉及燥濕止癢的功效,有助於治療濕熱下痢及其他相關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淨固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淨固散主治「諸痔」,即泛指各種痔瘡症狀,如內痔、外痔、便血、腫痛等。古代醫家認為痔瘡多因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或風燥血熱所致,此方以調血、收澀為主,針對痔瘡的血瘀腫痛或滲血現象。

二、組成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1. 當歸(半兩)

    • 性味歸經: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 功效: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在方中的作用
      • 活血化瘀:痔瘡常伴隨局部氣血瘀滯,當歸能改善血行,緩解腫痛。
      • 潤燥通腸:透過潤腸緩解便秘,間接減輕排便時對痔瘡的刺激。
  2. 密陀僧(二錢半)

    • 性味歸經:鹹辛平,有毒,歸肝、脾經。
    • 功效:收斂止血、消腫殺蟲、燥濕斂瘡。
    • 在方中的作用
      • 收澀止血:針對痔瘡出血,密陀僧能外斂瘡口,減少滲血。
      • 燥濕消腫:其燥濕之性可緩解痔瘡濕熱下注的腫脹滲液。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此方以「活血收澀」為核心:

  • 活血行滯(當歸)解決氣血瘀滯導致的腫痛。
  • 收澀止血(密陀僧)針對痔瘡破潰出血或濕瘡滲液。
  • 酒調服:酒性辛散,助藥力行散,加強活血功效。

適用證候推測
可能用於痔瘡伴有「血瘀夾濕」之證,如局部腫硬、疼痛、輕微出血或滲液,適合體質偏虛或血瘀不明顯者。然密陀僧有毒,內服需嚴格控制劑量,古人或外用為主,後世宜謹慎參考。

四、總結

淨固散以簡潔配伍針對痔瘡的關鍵病機,體現古人「活血歛瘡」的治療思路,為痔瘡的內治方劑之一,然其毒性成分及劑量需進一步考證。

傳統服藥法


當歸半兩,密陀僧2錢半。
上為末。
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淨固散, 出處:《普濟方》卷二九六。 組成:當歸半兩,密陀僧2錢半。 主治:諸痔。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