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風散

SAN FE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痘疹會通》卷四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5

熱/寒比例

中性 (0.93)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2%
胃經 28%
脾經 21%
心經 8%
大腸經 8%
肺經
胃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散風散方劑中包含牛蒡子,主要基於其 疏散風熱解毒消腫 的功效。

牛蒡子味辛、苦,性涼,入肺、胃經。其 疏散風熱 的作用,可有效治療風熱感冒、鼻塞流涕、咽喉腫痛等症狀。同時,其 解毒消腫 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風熱引起的皮膚紅腫、瘡瘍腫毒等。

散風散方劑多用於治療風熱感冒、風熱咳嗽、咽喉腫痛、皮膚紅腫等病症,而牛蒡子的藥性與之相符,故被列入方劑之中。

散風散方劑中加入陳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效。散風散方劑多用於風寒濕邪引起的感冒,而陳皮有助於化解脾胃濕氣,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力更好地發揮。
  2. 行氣散寒: 陳皮能疏肝理氣,散寒止痛,能促進氣血運行,使風寒邪氣更容易散發。尤其對於因風寒引起的鼻塞、咳嗽等症狀,陳皮能起到輔助緩解的作用。

總之,陳皮在散風散方劑中發揮著理氣健脾、行氣散寒的作用,有助於藥物更好地發揮功效,促進疾病的恢復。

散風散方劑中加入檳榔,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行氣消積,化痰止咳:檳榔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化痰止咳的功效。散風散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痰濕咳嗽等病症,檳榔有助於清除痰濁,促進氣血流通,使風邪得以散發。
  2. 驅風除濕,止痛止癢:檳榔具有一定的驅風除濕、止痛止癢功效。散風散方劑中,檳榔可輔助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散風除濕、止痛止癢的療效,有效緩解患者的風寒症狀。

總之,檳榔在散風散方劑中,發揮著行氣消積、化痰止咳,以及驅風除濕、止痛止癢的作用,有助於提升方劑的療效。

散風散方劑中加入甘草,主要是為了調和藥性,緩解藥物對人體的副作用。

甘草味甘,性平,歸心、脾、肺經,具有補脾益氣、緩和藥性、調和諸藥的作用。散風散方劑往往用藥辛溫燥烈,容易傷及脾胃,甘草可以緩解辛溫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的損傷。此外,甘草還能協調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效發揮更佳。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散風散」主治功效分析

古文內容分析

《嬰童百問》|魯伯嗣

上末,煮棗肉為丸,如麻子大,煎人參湯下,一歲十丸,大小加減。

散風散,治風癇,先用此。

這段文字指出了散風散可用於治療小兒的風癇病症,服用方式為以棗肉為丸,用人參湯送服。劑量根據年齡調整。

《醫學實在易》|陳念祖

頭痛至神昏,則入陰之盡,如日沉海底矣。此症治之得法,百中僅能救其二、三,而淺學之醫,妄投湯藥,至治之不效。有云肝風入腦者,有云客氣犯腦者,有云真頭痛者,其言如是,而散風散寒之藥,終以不免。豈知散之之法。非所以治之,適所以害之旨哉。《靈柩·四海論》云:「得順者生,得逆者敗,知調者利,不知調者害。」其即日逆於海之頭痛,而醫者倒行逆施,不善治而致死之謂歟。

愚按:高士宗此論,發前人所未發,但恨有論無方,所云「非桂附參耆不能治之」。膚淺之語,不足尚也。余擬白通湯,倍加附子為的劑。蓋陽氣起於下焦,妙在重用附子之辛熱,在下以啟之,乾薑從中以接之,蔥白自上以通之,可以救十中之一。

這段文字主要討論了頭痛至神昏的危重症狀,作者批評了當時一些醫者不辨病機,濫用散風散寒之藥,導致病情加重的現象。作者認為此類重症應當溫補陽氣,而非發散,並推崇使用白通湯加重附子。需要注意的是,此處的「散風散」並非指特定的方劑,而是一種治療方法的統稱。

治療原理分析

基於以上古文內容,可以推測:

  • 《嬰童百問》中提到的「散風散」可能具有疏散風邪、緩解痙攣的作用,因此可用於治療小兒風癇。這與方劑組成中牛蒡子疏散風熱的功效相符。然而,由於缺乏更詳細的描述,難以完全確定其治療原理。

  • 《醫學實在易》中提到的「散風散」泛指發散、散風寒的治療方法,用於頭痛至神昏的危重症狀並不適宜。作者的觀點強調了在危重症狀下,應當根據病機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而非一味發散。

總結

《嬰童百問》與《醫學實在易》中提到的「散風」概念有所不同。前者指向特定方劑,用於治療小兒風癇,可能具有疏散風邪的作用;後者泛指一類治療方法,作者認為其不適用於治療頭痛至神昏的危重症狀。由於缺乏對《嬰童百問》中「散風散」的更詳細記載,其確切的主治功效和治療原理仍需進一步考證。

傳統服藥法


牛蒡子(半生)2錢,牛蒡子(半炒)2錢,陳皮3錢,檳榔1錢,甘草1錢。
上為細末。
每服5-7分,多不過1錢,食前蜜水調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適用於痘疹黑陷裏實之證,若有發熱、口渴、煩躁等熱毒內盛的表現,可加用黃連、黃芩等清熱解毒的藥物;若有便秘、腹脹等氣機不暢的表現,可加用木香、枳實等理氣行氣的藥物;若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等脾胃虛弱的表現,可加用黨參、白朮等健脾益氣的藥物。

相關疾病


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散風散, 出處:《痘疹會通》卷四。 組成:牛蒡子(半生)2錢,牛蒡子(半炒)2錢,陳皮3錢,檳榔1錢,甘草1錢。 主治:痘疹黑陷裏實之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