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鈴丸

JIE LI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2.8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脾經 21%
胃經 12%
腎經 12%
膀胱經 12%
心經 12%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膀胱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解鈴丸中加入茴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理氣止痛: 茴香性溫,味辛,入脾、胃、肝經,具有理氣止痛、溫中散寒的功效。解鈴丸常用於治療胃脘疼痛、消化不良等症,而茴香的理氣作用可以緩解胃腸痙攣,止痛作用可以緩解疼痛症狀。
  2. 行氣開鬱: 茴香氣味芳香,可以行氣開鬱,疏肝解鬱。解鈴丸中加入茴香,可以輔助其他藥材,起到行氣開鬱的作用,進一步緩解因氣滯血瘀引起的疼痛。

總之,解鈴丸中加入茴香,是為了發揮其理氣止痛、行氣開鬱的功效,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解鈴丸中包含全蠍,主要是取其毒性入肝經,能散瘀止痛、通絡止痙的特性。

全蠍性寒,味辛,入肝經,具有較強的毒性,可以破血通絡、散瘀止痛,對於因瘀血阻絡而導致的筋脈拘攣、肢體麻木、痙攣抽搐等症狀有良好的療效。

此外,全蠍還有息風止痙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小兒驚癇、破傷風等疾病。因此,在解鈴丸中加入全蠍,能夠有效地化解風邪、止痛散瘀、通經活絡,達到治療目的。

解鈴丸方劑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如下:

  1. 破血行氣:莪朮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並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解除因氣血運行不暢所導致的病症。
  2. 消積化滯:莪朮同時具備消積化滯的功效,能幫助消化不良、積食停滯等病症的改善,對於解除腹部疼痛、脹滿等症狀具有積極作用。

因此,莪朮在解鈴丸方劑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有助於整體方劑達到解痛、消積化滯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解鈴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解鈴丸」主治奔豚氣疼痛,手足蜷縮,不可忍者

治療原理

「解鈴丸」由茴香、全蠍、莪朮三味中藥組成,其治療原理可從各藥材的功效來分析:

  • 茴香: 古文中記載其與青鹽同炒,茴香性溫,味辛,具有理氣和胃、散寒止痛的功效。青鹽味鹹,性寒,有清熱、涼血的作用。二者同炒,可增強茴香溫經散寒、行氣止痛的功效,同時利用青鹽的寒性制約茴香的溫燥之性。
  • 全蠍: 古文中記載為「蠍梢,去毒」,全蠍味辛、性平,有小毒,具有息風鎮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的功效。此處取蠍梢,毒性較全蠍為弱,但仍保留其通絡止痛的作用。
  • 莪朮: 古文中記載其「用濕紙數重,蘸油燈上燒過」,即炮製後的莪朮。莪朮味辛、苦,性溫,具有行氣破血、消積止痛的功效。經過炮製,可增強其溫經通絡、行氣止痛的效果。

三藥合用,共奏溫經散寒、行氣活血、通絡止痛之功。針對奔豚氣疼痛的病機,即寒邪凝滯、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解鈴丸以溫熱之性驅散寒邪,以行氣活血之力疏通氣血,以通絡止痛之效緩解疼痛。

藥物配伍分析

  • 茴香與莪朮配伍,可增強行氣止痛的效果。茴香偏於理氣和胃,莪朮偏於行氣破血,二者合用,可使氣機通暢,氣行則血行,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 全蠍與莪朮配伍,可增強通絡止痛的效果。全蠍善於搜風通絡,莪朮善於行氣破血,二者合用,可使經絡通暢,氣血流通,從而達到止痛的目的。
  • 茴香、全蠍、莪朮三藥合用,可起到溫經散寒、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的綜合效果,從而治療奔豚氣疼痛,手足蜷縮等症狀。

總結

「解鈴丸」通過茴香、全蠍、莪朮三味藥材的配伍,以溫經散寒、行氣活血、通絡止痛為主要治療原則,有效緩解奔豚氣引起的疼痛、手足蜷縮等症狀。其配伍精妙,針對病機,發揮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茴香1兩(用青鹽1兩,研細同炒,和鹽用),蠍梢1分(去毒,炒),蓬莪荗(用紙數重裹,油內浸,燈上燒過,研銼)1兩。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空心、食前,溫酒、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毒,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氣從少腹起上衝咽喉

相同名稱方劑


解鈴丸, 出處:《楊氏家藏方》卷十。 組成:茴香1兩(用青鹽1兩,研細同炒,和鹽用),蠍梢1分(去毒,炒),蓬莪荗(用紙數重裹,油內浸,燈上燒過,研銼)1兩。 主治:奔豚氣疼痛,手足蜷縮,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