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中丹

建中丹

JIAN ZHONG D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8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9.33)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肝經 20%
胃經 16%
大腸經 16%
腎經 7%
肺經 7%
三焦經 7%
脾經
肝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肺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建中丹方劑中加入胡椒,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中散寒:胡椒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建中丹為補中益氣之方,但若脾胃虛寒,則補益藥效難以發揮。胡椒加入方中,可溫脾胃之陽氣,助藥力行氣散寒,提升補益效果。
  2. 調和藥性:建中丹中含有甘草、芍藥等較寒涼的藥物,胡椒的溫性可以中和藥性,避免藥物過寒,減輕對脾胃的負擔,使藥物更加平和溫和,更適合脾胃虛寒者服用。

建中丹的組成中包含莪朮,主要原因如下:

  1. 理氣止痛: 莪朮性溫,味辛,入肝、脾經,具有行氣止痛、消積化瘀之效。建中丹以補脾胃為主,但脾胃虛弱往往會導致氣機不暢,出現疼痛等症狀。莪朮能理氣止痛,協同補脾胃藥物,改善脾胃氣機,緩解疼痛。
  2. 消食導滯: 莪朮有消食化積的作用,對於脾胃虛弱導致的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等症狀,有很好的改善效果。建中丹中加入莪朮,可加強其健脾消食的作用,促進脾胃功能恢復。

建中丹中加入肉荳蔻,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個作用:

  1. 溫中散寒: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能溫中散寒,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腹瀉、消化不良等症狀。
  2. 理氣止痛: 肉荳蔻有理氣止痛的作用,可以緩解因寒氣凝滯導致的胃脘疼痛、腹脹等症狀。

因此,建中丹中加入肉荳蔻,有助於溫補脾胃,理氣止痛,達到治療脾胃虛寒證的功效。

建中丹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精妙,旨在調理中焦,增強脾胃功能。方中含全蠍,此蟲性平、味辛,歸肝經,具有熄風止痙、通絡止痛之效。全蠍入藥,能直達病所,善治因風邪內侵所致之痙攣、抽搐,以及各種神經性疼痛。在建中丹中,全蠍與其它溫補脾胃之品相輔相成,一方面增強了方劑的療效,另一方面,通過熄風定驚,減輕了因脾胃虛弱導致的肢體麻木、筋骨疼痛等症狀。全蠍的加入,使建中丹不僅能溫中健脾,還兼有安神定志、舒筋活絡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寒伴隨神經系統症狀的患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建中丹方劑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建中丹主治小兒洩注不止,腹痛多啼。此證屬脾胃虛寒,運化失常,濕濁下注所致。小兒臟腑嬌嫩,脾胃虛弱,易受寒邪侵襲,或飲食不節,導致中焦虛寒,升降失司,故見泄瀉不止;寒凝氣滯,不通則痛,故腹痛哭啼。

組成與方義分析

胡椒(辛熱)
溫中散寒,下氣止痛。主入脾胃經,善除中焦陰寒,振奮脾陽,止瀉止痛。
蓬莪朮(辛苦溫)
行氣破血,消積止痛。能破中焦陳寒積滯,通滯止痛,兼能燥濕健脾。
肉豆蔻(辛溫)
溫中澀腸,行氣消食。既可溫脾止瀉,又能行氣消脹,標本兼顧。
全蠍(辛平,有毒)
通絡止痛,息風鎮痙。用以通絡解痙,緩解腹痛,兼能調暢氣機。
麵糊為丸
保護藥力,緩釋藥性,兼顧護胃。
米飲送服
米飲甘溫,益氣和中,助藥力溫補脾胃。

治療原理

全方以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為主,輔以澀腸止瀉、通絡解痙

  1. 溫中散寒:胡椒、肉豆蔻直祛中焦寒邪,恢復脾陽溫運之職。
  2. 行氣止痛:莪朮破氣滯,全蠍通絡解痙,氣行則痛止。
  3. 澀腸止瀉:肉豆蔻收澀大腸,固攝滑脫。
  4. 標本兼治:溫散與收澀並用,祛邪而不傷正,止瀉而不留邪。

此方針對小兒虛寒泄瀉伴氣滯腹痛之證,寒散、氣行、痛止則泄瀉自愈。

傳統服藥法


胡椒、蓬莪朮、肉豆蔻半兩,全蠍1分。
上為細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
每服10粒,米飲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有溫燥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

相同名稱方劑


建中丹,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八引張渙方。 組成:胡椒、蓬莪朮,肉豆蔻半兩,全蠍1分。 主治:小兒泄註不止,腹痛多啼。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