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苦散
QU KU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熱 (1.27)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去苦散」方劑中包含「五靈脂」,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功效:
- 活血化瘀:五靈脂性溫,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去苦散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五靈脂可有效化解瘀血,促進血液循環,減輕疼痛。
- 止痛止癢:五靈脂亦可止痛止癢,對於因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瘙癢,五靈脂能起到緩解作用,配合其他藥材,達到去苦止癢的效果。
去苦散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由於濕熱及痰濁引起的各類不適症狀,其中包含雄黃作為其核心成分之一。雄黃,又稱為硫化砷,是一種具有較強毒性的礦物藥物。其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熱毒的解毒劑,具有清熱解毒、燥濕化痰的功能。
在去苦散中,雄黃的加入主要是因其獨特的藥理特性,有助於消除體內的濕熱,緩解因熱毒引發的苦澀症狀。雄黃的強抗菌和抗炎特性,能夠有效對抗由於濕熱引起的炎症,從而改善病症。此外,雄黃也能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排出毒素,加速痊癒過程。
然而,由於雄黃含有砷成分,使用時應謹慎,需在專業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以確保安全與療效的平衡。這也是中藥方劑調配中,遵循藥物相生相剋,兼顧療效與安全的重要考量。
主治功效
去苦散方劑主治功效分析
本文將針對《洞天奧旨》中記載的去苦散方劑,從其組成藥物及古文記載的主治功效出發,探討其治療原理。
去苦散方劑僅由五靈脂與雄黃兩種藥物組成,其古文記載主治為:「治蛇傷,解蟲毒神效」。方中用量為五靈脂一兩,雄黃五錢,用法為「為末,塗患處良久,後灌二錢」。此處的「灌」字,應指內服。
藥物分析與治療原理:
五靈脂: 具有活血止痛、調經止血、消癥散積的功效。在去苦散中,其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蛇毒造成的局部血液循環障礙,減輕腫脹疼痛。止血作用則能控制蛇毒引起的出血。消癥散積的功能,則能協助清除蛇毒在體內積聚的毒素及壞死組織。
雄黃: 具有解毒殺蟲、燥濕祛風、止血止痢的功效。雄黃為傳統的解毒藥物,其解毒殺蟲作用,能直接對抗蛇毒中的毒性成分,抑制其毒性作用的擴散。燥濕祛風的作用,則能有效緩解蛇毒引起的局部濕熱和炎症反應。
綜合作用機理推測:
去苦散方劑的治療原理,應是基於五靈脂與雄黃的協同作用:五靈脂主要從局部入手,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血液循環,清除毒素;雄黃則主要以解毒殺蟲為主,內服外敷雙管齊下,直接抑制蛇毒的毒性。 外敷可以局部迅速起效,減輕蛇毒造成的局部反應;內服則可更全面地清除體內殘餘的毒素,達到徹底治療的目的。 此「內服外敷」的治療策略,也符合古代治療蛇傷的經驗總結。
總而言之,去苦散方劑運用五靈脂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作用與雄黃的解毒殺蟲作用,協同作用以達到治療蛇傷的目的。其內服外敷的施藥方式,也體現了古代醫家對蛇傷治療的獨到見解。 值得注意的是,古方劑的療效與現代醫學有其差異,臨牀應用需謹慎,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五靈脂1兩,雄黃半兩。
解蟲毒。
上為末。
以酒調藥2錢灌之,及以藥滓塗咬處,良久,復灌2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去苦散, 出處:《本草衍義》卷十七。 組成:五靈脂1兩,雄黃半兩。 主治:解蟲毒。主治:被毒蛇所傷,甚則已昏困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