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千秋散方劑中包含山楂,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消食化積:山楂味酸甘,性微溫,具有消食化積、行氣散瘀的功效。千秋散作為治療脾胃積滯、脘腹脹滿等症的方劑,山楂有助於消解食積,促進脾胃消化吸收,緩解脹滿不適。
- 活血化瘀:山楂除了消食化積,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千秋散中常與其他活血化瘀藥材配伍,共同達到疏通經絡、改善氣血循環的效果。山楂的加入,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促進瘀血消散,改善病情。
千秋散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之功效。方中加入陳皮,可助於理氣消滯,健脾和胃,增強脾胃運化功能,使藥物更好地吸收利用。
- 調和藥性: 千秋散方中可能包含一些寒涼性質的藥材,而陳皮性溫,加入其中可以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避免藥性過寒,減輕對胃腸的刺激,使藥效更加平和,更易於服用。
千秋散方中包含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一、理氣止痛:木香味苦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健脾消食之功效。方中加入木香,旨在疏肝理氣,緩解腹部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
二、燥濕健脾:木香還能燥濕健脾,對於脾胃虛寒、濕氣困脾導致的腹痛、泄瀉等症狀,有一定改善作用。
總而言之,千秋散方中加入木香,主要是為了發揮其理氣止痛、燥濕健脾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千秋散中包含瓦楞子,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瓦楞子味甘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針對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等症狀發揮作用。
- 配合其他藥材: 千秋散中其他藥材如金銀花、連翹等,亦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瓦楞子與之配合,可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瓦楞子在千秋散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目的。
千秋散方劑中包含胡黃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胡黃連性寒,味苦,入心、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千秋散多用於治療濕熱蘊結、瘡瘍腫毒、濕疹瘙癢等症,胡黃連可有效清除體內濕熱毒邪,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涼血止血: 胡黃連亦有涼血止血之效,對於濕熱蘊結所致的出血症狀,如皮膚潰瘍出血、鼻衄等,具有一定療效。千秋散中加入胡黃連,可起到涼血止血、促進傷口癒合的作用。
千秋散中加入砂仁,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化濕止嘔: 砂仁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解鬱、溫中止嘔的功效。千秋散多用於治療脾胃虛寒、氣滯濕阻所致的脘腹脹痛、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等症狀,砂仁可以溫脾散寒,理氣化濕,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增強消化能力,從而達到止嘔止瀉的效果。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千秋散中往往會配合其他藥物,如茯苓、白朮等,共同起到健脾利濕、和胃止嘔的作用。砂仁的加入,可以與這些藥物相輔相成,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千秋散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主治功效
根據古文記載,千秋散主治小兒各種疾病,包括:
- 食積、疳勞: 指小兒因飲食不節或疾病影響,導致脾胃功能失調,出現消化不良、營養不足、形體消瘦等症狀。
- 肚大青筋: 指小兒腹部脹大,且腹壁靜脈曲張明顯,多見於脾胃虛弱、肝鬱氣滯或血瘀等病症。
- 吐瀉軟弱: 指小兒嘔吐、腹瀉,且伴有精神倦怠、四肢無力等虛弱症狀。
- 傷食:指食物停滯胃腸,導致的消化不良。
- 腹肚熱痛:指腹部疼痛且帶有灼熱感。
- 潮熱:指發熱有定時,如潮汐般有規律。
- 腹肚冷痛:指腹部疼痛且帶有冷感。
- 白痢、赤痢:指痢疾的兩種不同症狀,白痢指大便呈白色粘液狀,赤痢指大便帶有膿血。
- 瘧疾:指由瘧原蟲引起的傳染病,表現為間歇性發冷、發熱、出汗。
- 蟲積:指腸道寄生蟲引起的疾病。
- 傷寒、傷風:指外感風寒引起的疾病。
- 疳積:指小兒疳症和食積的合稱。
治療原理
千秋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中醫的健脾消食、理氣化滯、清熱解毒等理論。其組成藥物的功效和相互作用如下:
- 山楂:消食化積,特別擅長消肉食積滯。在此方中為主要藥物,針對食積、疳勞等症狀。
- 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可調理脾胃氣機,促進消化,並能化痰濕,改善吐瀉等症狀。
- 木香:行氣止痛,調和脾胃。可疏理氣機,緩解腹脹、腹痛等不適,並能協助山楂、陳皮健運脾胃。
- 瓦楞子:制酸止痛、收斂固腸。可中和胃酸,緩解胃痛,並能收斂止瀉,改善腹瀉症狀。
- 胡黃連:清熱解毒、燥濕。可清熱解毒,燥濕止痢,針對濕熱內蘊引起的發熱、腹痛、痢疾等症狀。
- 砂仁:化濕行氣,溫中止嘔。可溫中散寒,行氣止痛,並能化濕和胃,改善嘔吐、腹瀉等症狀。
- 雞肫皮:消食健胃。可增強消化功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與山楂、陳皮等藥物協同作用。
綜合作用:
千秋散中各藥物相互配合,共奏健脾消食、理氣化滯、清熱解毒之效。山楂、陳皮、木香、雞肫皮共同作用,健運脾胃,消食化積,改善食積、疳勞等症狀;瓦楞子制酸止痛,收斂止瀉,針對吐瀉等症狀;胡黃連清熱解毒,針對濕熱引起的各種症狀;砂仁溫中行氣,進一步增強健脾和胃的功效。
此外,根據不同的症狀,千秋散還可以配合不同的藥物煎湯送服,例如:
- 嘔吐,薑湯下:生薑具有溫中止嘔的功效,可增強止嘔效果。
- 泄瀉,清湯下:清湯指米湯,具有健脾止瀉的功效。
- 傷食,麥芽湯下:麥芽具有消食和中,回乳消脹的功效,可增強消食作用。
- 腹肚熱痛,黑梔湯下:黑梔子具有清熱瀉火、涼血解毒的功效,可針對熱痛症狀。
- 潮熱,柴胡湯下: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退熱截瘧的功效,可針對潮熱症狀。
- 腹肚冷痛,吳萸湯下:吳茱萸具有溫中散寒、降逆止嘔、疏肝下氣的功效,可針對冷痛症狀。
- 飲食不通,米湯下:米湯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
- 白痢,砂糖湯下:白糖具有潤肺生津,和中益脾的功效。
- 赤痢,蜜湯下:蜂蜜具有清熱解毒、潤燥的功效。
- 瘧疾,鶴蝨湯下:鶴蝨具有殺蟲的功效,可針對瘧疾。
- 蟲積,苦楝樹根皮湯下:苦楝皮具有驅蟲的功效。
- 傷寒,紫蘇湯下:紫蘇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效,可針對傷寒症狀。
- 傷風,薄荷湯下:薄荷具有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的功效,可針對傷風症狀。
- 疳積,黃連湯下: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針對疳積症狀。
- 食積,神麯湯下:神麯具有消食健脾的功效。
- 一切雜症,白湯送下:白湯指白開水,可調和藥性。
這些不同的送服方法,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根據不同的病因病機,選用不同的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山楂8兩,陳皮8兩,木香2兩,瓦楞子(煅)1兩,胡連3錢,砂仁3錢,雞肫皮(炙焦)1兩。上為細末。
每服2匙,看兒大小加減;嘔吐,薑湯調下;泄瀉,清湯調下;傷食,麥芽湯調下;肚腹熱痛,黑梔湯調下;潮熱,柴胡湯調下;肚腹冷痛,吳萸湯調下;飲食不通,米湯調下;白痢,砂糖湯調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燥熱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千秋散, 出處:《串雅補》卷二。 組成:山楂8兩,陳皮8兩,木香2兩,瓦楞子(煅)1兩,胡連3錢,砂仁3錢,雞肫皮(炙焦)1兩。 主治:小兒一切雜症,食積,疳勞,肚大青筋,吐瀉軟弱。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