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藿香湯

QIAN JIN HUO XI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3

熱/寒比例

極熱 (5.67)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30%
胃經 30%
脾經 30%
膽經 8%
肺經
胃經
脾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藿香湯方中含有藿香,主要原因在於藿香的功效與該方劑所治病症相吻合。

藿香性微溫,味辛,具有芳香化濕、解暑止嘔的功效。其揮發油中的成分如香葉醇、丁香酚等,能有效抑制腸道內細菌的生長,緩解腸胃炎引起的嘔吐、腹瀉等症狀。

千金藿香湯主治濕濁內阻、脾胃不和所致的惡寒發熱、嘔吐腹瀉、胸悶脘痞等症。藿香的化濕解暑之效,可有效去除濕濁,解除脾胃之困,與方劑的治療目的相一致。

千金藿香湯中加入生薑,主要原因有二:

一、溫中散寒:生薑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作用。藿香性涼,擅長解暑化濕,但若單用藿香,容易寒涼傷胃,導致脾胃虛寒,加重嘔吐症狀。生薑的溫性可中和藿香的寒性,避免傷胃,同時增強其止嘔效果。

二、助藥力:生薑能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藿香等藥材的吸收和發揮功效,提升藥效。

千金藿香湯中加入竹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化痰: 竹茹味甘性寒,入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嘔止瀉的功效。方中以藿香、佩蘭、厚朴等辛溫解表之品為主,容易燥熱傷津,加入竹茹可以清熱潤燥,避免藥性過於燥烈,同時也促進痰液的排出。
  2. 和胃降逆: 竹茹還能和胃降逆,緩解因脾胃不和、痰濁上逆所致的噁心嘔吐、胸悶氣短等症狀。方中以藿香、佩蘭等辛溫之品解表,同時也容易引起胃氣上逆,加入竹茹可以起到降逆和胃的作用,使藥效更加協調。

主治功效


千金藿香湯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毒氣吐下腹脹,逆害乳哺。

治療原理分析:

根據古文記載,千金藿香湯主要用於治療「毒氣吐下」。此處「毒氣」並非指現代醫學的毒素,而是指因春夏之際,嬰幼兒腸胃脆弱,服用藥物後,藥物刺激腸胃,導致吐瀉不止,藥性影響臟腑,出現煩躁、疲倦等症狀。換言之,「毒氣吐下」更接近於現代醫學的藥物不良反應或藥物性胃腸炎。

古文又指出「毒氣吐下」的症狀包括腹脹、逆害乳哺,即腹部脹滿、嘔吐導致無法正常哺乳。這些症狀與脾胃功能失調密切相關。

千金藿香湯的組成中:

  • 藿香: 芳香化濕,健脾和胃,是方中的主藥。其芳香之性可以化解濕濁,恢復脾胃運化功能,從而緩解腹脹。其健脾和胃的作用,有助於改善消化不良,促進乳汁吸收。
  • 生薑: 溫中散寒,行氣止痛。生薑的辛溫之性能夠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緩解因寒邪引起的嘔吐。其行氣作用,亦有助於消散腹部脹滿。
  • 竹茹: 清熱化痰,除煩安神。竹茹的清熱作用,可以緩解因藥物刺激引起的胃熱症狀,減輕嘔吐。其除煩安神的功效,有助於緩解患兒的煩躁不安。
  • 甘草: 古文提及炙甘草,意指炮製過的甘草,其補脾益氣、調和藥性的功效更佳。

綜合以上四味藥的功效,千金藿香湯通過芳香化濕、溫中散寒、清熱化痰、健脾和胃等作用,調理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止吐、消脹、安神的效果,使嬰幼兒能夠正常進食和吸收營養。

**《幼科釋謎》**中補充到「熱加升麻五錢」,可見在原方基礎上,若患兒有明顯熱象,可以加入升麻以增強清熱解毒、升陽舉陷之功,更符合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總結而言,千金藿香湯以藿香為君,生薑、竹茹為臣,甘草為使,諸藥合用,共奏芳香化濕、健脾和胃、溫中降逆之功,對於脾胃虛弱,或因藥物刺激導致的吐瀉腹脹、乳食不進等症有良好的療效。

傳統服藥法


藿香1兩,生薑3兩,青竹茹半兩,炙草半兩。
熱,加升麻5錢。
每服5-6錢,水煎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胃。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藿香湯, 出處:《幼科釋謎》卷六。 組成:藿香1兩,生薑3兩,青竹茹半兩,炙草半兩。 主治:毒氣吐下腹脹,逆害乳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