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藿香正氣散方中加入生薑,主要為其辛溫解表之效,與藿香、佩蘭、蒼朮等藥物相輔相成,發揮以下作用:
- 溫中和胃: 生薑性溫,能溫中散寒,和胃止嘔,緩解因寒邪入侵所致的胃寒、嘔吐等症狀,增強脾胃消化功能,使藥物更易吸收。
- 助藥力: 生薑能助藥力,使其他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有助於驅散外邪、解表化濕,促進病邪排出體外,達到治癒疾病的效果。
此外,生薑亦有助於調節氣血運行,使藥物更有效地作用於病竈,提高療效。
藿香正氣湯中加入厚朴,是基於厚朴的以下兩點特性:
1. 燥濕化痰:厚朴味辛、苦,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燥濕化痰之效。藿香正氣湯主治濕濁內阻,脾胃不和,症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嘔吐泄瀉等。厚朴可以燥濕化痰,促進脾胃運化,改善濕邪阻滯所致的症狀。
2. 行氣消脹:厚朴還具有行氣消脹之效,可以緩解濕濁停滯所致的胸悶氣脹。藿香正氣湯中加入厚朴,可以促進氣機流通,解除氣滯,進一步緩解濕濁內阻所致的症狀。
藿香,為脣形科植物藿香的乾燥地上部分,性辛溫,味甘,歸脾、胃經。其功效為化濕解暑、理氣和中,可用於暑濕傷中、脘腹脹滿、嘔吐泄瀉、暑濕感冒等症。
藿香在藿連湯中的作用主要有二:
- 化濕解暑: 藿香能化解暑濕之邪,解除暑熱引起的胸悶、嘔吐、腹瀉等症狀,與連翹、黃芩等清熱解毒藥物協同作用,增強清熱解暑的效果。
- 理氣和中: 藿香具有行氣解鬱、和胃止嘔的作用,能緩解因暑濕引起的胃氣不舒、脘腹脹滿等症狀,與其他藥物配合,促進脾胃運化,增強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藿連湯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小兒熱吐不止」,其證候特徵為:
- 外顯熱象:面赤唇紅、遍身發熱、煩躁。
- 嘔吐特徵:吐物量多而次數少,呈黃色、乳食已消化狀態,符合「熱吐」之病理。
- 季節相關性:夏季多發,因暑熱之邪易犯脾胃,或乳食積滯化熱,上逆作吐。
此證機理為「濕熱中阻,胃氣上逆」。方中藥味簡潔,針對小兒臟腑嬌嫩、病勢急迫之特點,以清熱化濕、和胃降逆為核心。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君藥:黃連(薑汁炒)
- 性苦寒,直折胃火,清解鬱熱。
- 薑汁炒製,兼顧其寒性過甚傷胃之弊,反佐溫中止嘔之效。
臣藥:藿香葉
- 芳香化濕,醒脾辟穢,善解暑濕之邪。
- 與黃連相配,一清一散,濕熱並治,尤宜夏季濕熱交蒸之病機。
佐藥:厚朴(薑汁炒)
- 辛溫苦燥,行氣寬中,助藿香化濕,兼破氣滯。
- 薑汁炒製增強溫中止嘔之力,與黃連寒溫互制,調和脾胃。
使藥:生薑、大棗
- 生薑和胃降逆,助藥力直達中焦;大棗補脾安中,緩和藥性。
- 二者為調和脾胃的經典藥對,兼護小兒正氣。
全方配伍特點
- 寒溫並用:黃連清熱,厚朴溫中,生薑佐制,使清熱不傷陽,溫中不助火。
- 標本兼顧:黃連治熱為本,藿香、厚朴祛濕為標,生薑、大棗調和營衛,防復發。
- 因時制宜:夏季濕熱為患,此方切合「暑必夾濕」之特性,解暑熱而和脾胃。
此方展現中醫「清熱不礙濕,化濕不助熱」的治療智慧,針對小兒熱吐之急症,藥少力專,層次分明。
傳統服藥法
正雅連7分(薑汁炒),紫厚朴(薑汁炒)1錢,藿香葉1錢。
加生薑3片,大棗3個,水煎,熱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傷胃。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藿連湯, 出處:《幼幼集成》卷三。 組成:正雅連7分(薑汁炒),紫厚朴(薑汁炒)1錢,藿香葉1錢。 主治:小兒熱吐不止。熱吐者,面赤唇紅,吐次少而出物多,乳片已消,色黃,遍身發熱而煩躁。夏月多此證。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