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粟丸

JIN SU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4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2%
胃經 19%
肝經 12%
心經 9%
大腸經 9%
膽經 9%
肺經 8%
膀胱經 2%
心包經 2%
三焦經 2%
脾經
胃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膽經
肺經
膀胱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粟丸方劑中包含黃連,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瀉火: 黃連味苦性寒,入心、胃、肝、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燥濕止瀉之功效。金粟丸主治心火亢盛,導致口舌生瘡、心煩失眠等症狀,而黃連可以清心火,降心熱,起到改善症狀的作用。
  2. 解毒消腫: 黃連亦具解毒消腫之效,可解毒消炎,對於因熱毒引起的口瘡潰瘍、咽喉腫痛等症狀也具有一定的療效。金粟丸中加入黃連,可以輔助其他藥物共同發揮解毒消腫的作用,促進傷口癒合,緩解疼痛。

金粟丸中加入神麴,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健脾消食,助消化吸收: 神麴性溫和,入脾胃經,具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功效。金粟丸主要針對脾胃虛弱,消化不良引起的腹脹、食慾不振等症狀,加入神麴可以增強脾胃功能,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改善症狀。
  2. 協同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金粟丸中含有山藥、蓮子、芡實等補脾益腎的藥物,而神麴可以促進這些藥物的吸收和利用,從而增強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金粟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源於其活血行氣、止痛功效,與方劑的整體作用相輔相成。

首先,川芎能活血化瘀,改善氣血運行不暢,有助於治療因血瘀引起的頭痛、眩暈、耳鳴等症狀。金粟丸主要用於治療肝腎不足、氣血虧虛所致的頭昏耳鳴、腰膝酸軟、失眠健忘等症,川芎的活血化瘀作用,可促進氣血運行,改善肝腎功能,減輕上述症狀。

其次,川芎具有行氣止痛作用,可緩解因氣血不通所致的疼痛。金粟丸中加入川芎,可增強方劑的止痛功效,改善患者頭痛、耳鳴等症狀。

金粟丸中加入枳殼,主要基於其行氣消積之效,以達到健脾消食的功效。

枳殼味苦,性寒,歸脾、胃經,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止嘔的作用。金粟丸主要用於治療脾胃虛弱,食積不消,脘腹脹滿等症,而枳殼的加入有助於疏肝理氣促進脾胃運化消除食積,進一步增強藥效,達到健脾消食之目的。

金粟丸方劑中含有穀芽,主要原因有二:

  1. 健脾消食: 穀芽性味甘平,入脾經,具健脾消食、和胃止嘔之功效。金粟丸方劑多用於脾胃虛弱、消化不良所致的食積腹脹、脘腹疼痛等症,穀芽能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助於脾胃運化,緩解食積。
  2. 疏肝理氣: 穀芽亦可疏肝理氣,緩解肝氣鬱結所致的胸悶、脅痛等症。金粟丸中常與其他疏肝理氣藥物配伍,共同達到疏肝解鬱、和胃消食的效果。

因此,穀芽在金粟丸中起到健脾消食、疏肝理氣的作用,有助於改善脾胃功能,緩解消化不良和肝氣鬱結等症狀。

金粟丸方劑中使用赤茯苓,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健脾利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健脾燥濕、利水滲濕的功效。金粟丸主治脾虛濕盛,導致的食慾不振、腹脹便溏等症,赤茯苓可以健脾胃,幫助消化吸收,同時利濕化濁,改善濕邪困脾之症。
  2. 寧心安神: 赤茯苓還有寧心安神的作用。金粟丸除了健脾利濕,也兼具安神定志的作用,赤茯苓可以幫助緩解因脾虛濕盛導致的心神不安、失眠多夢等症狀。

金粟丸中包含白芷,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風散寒,通鼻竅:白芷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通鼻竅的功效。金粟丸主治風寒感冒,鼻塞流涕等症,白芷可幫助散寒解表,打開鼻竅,改善鼻塞症狀。
  2. 消炎止痛,生肌斂瘡:白芷亦具消炎止痛、生肌斂瘡之效。金粟丸亦可用於治療鼻腔炎症、鼻竇炎等,白芷可幫助消炎止痛,促進創面癒合,加速康復。

金粟丸中包含木香,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行氣止痛:木香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金粟丸主治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食少便溏等症,木香可溫中散寒,行氣止痛,改善脾胃功能。
  2. 健脾消積:木香除了行氣止痛外,還有健脾消積的作用。金粟丸中常與山楂、麥芽等健脾消積藥物配合使用,可促進脾胃運化,消食積,改善脾胃功能,進一步緩解脘腹冷痛等症狀。

主治功效


金粟丸主治功效分析

金粟丸,根據不同古籍的記載,其組方、製法及功效均有差異,主要可分為兩大類:

一、以黃連、神麴等為主要成分的金粟丸

這類金粟丸見於《活幼心書》等醫書,其組方主要包括:

  • 黃連: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神麴: 健脾和胃、消食化積。
  • 川芎: 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枳殼: 理氣寬中、行滯消脹。
  • 谷芽: 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 赤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白芷: 解表散寒、祛風止痛。
  • 木香: 行氣止痛、溫中和胃。

主治: 下痢赤白,水谷不化。

治療原理:

此方以黃連清熱燥濕、解毒止痢為主藥;神麴、谷芽健脾消食,助運化水谷;枳殼、木香理氣行滯,助脾胃運化;赤茯苓利水滲濕,導濕熱下行;川芎活血行氣,白芷祛風散寒,二藥合用可緩解腹痛等症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燥濕、健脾止痢之功,使脾胃得健,濕熱得清,則下痢自止。主要針對濕熱內蘊、脾胃功能失調所致的痢疾。

二、以雄黃為主要成分的金粟丸

這類金粟丸見於《勝金方》、《本草綱目》等醫書,其主要成分為雄黃,經特殊炮製而成。

主治: 久嗽、暴嗽、勞嗽。

治療原理:

此方以雄黃為主藥,雄黃具有燥濕祛痰、殺蟲解毒之功,經特殊炮製後,吸入其煙,可直達肺部,發揮祛痰止咳的作用。但雄黃有毒,這種治療方法在現代中醫中已不常用,更不可擅自使用。

總結:

從古籍記載來看,“金粟丸”並非一個單一的方劑,而是具有相同或相似名稱的不同方劑。其主治功效涵蓋了 下痢咳嗽 兩大方面,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靈活性。其中,治療下痢的金粟丸,以清熱燥濕、健脾和胃為主要治療原則;而治療咳嗽的金粟丸,則以雄黃燥濕祛痰、殺蟲解毒為主,但其安全性值得商榷。

傳統服藥法


淨黃連一兩 神曲一兩(別研為末,作糊) 川芎 枳殼 谷芽(淨洗,焙乾) 赤茯苓(去皮) 白芷 南木香各半兩
上除木香別銼不過火,余六味焙,入木香同為末,用神曲末煮糊為丸,如粟殼大。
每服70-100丸,空心溫米清湯下,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百日咳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支氣管炎肺氣腫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咳嗽

相同名稱方劑


金粟丸, 出處:《證類本草》卷四引《勝金方》。 組成:葉子雌黃一兩。 主治:久嗽,暴嗽,勞嗽。

金粟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七引《內外傷辨》。 組成:雌黃、雄黃、信各等分。 主治:咳嗽,不問新舊。

金粟丸,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七。 組成:粟殼(去筋,蜜炒)1兩,五味子半兩,杏仁(炒)半兩,胡桃肉半兩。 主治:一切嗽。

金粟丸,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沉香2錢,丁香2錢,木香2錢,青皮(醋炒)5錢,陳皮5錢,莪朮5錢,檳榔5錢,巴霜5錢,烏梅肉5錢。 主治:九種心胃疼痛,兩脅脹滿。

金粟丸, 出處:《聖惠》卷八十六。 組成:谷精草(寒食前後花出時收,令乾)1兩,白薔薇根(花出時收用)1兩,丁香末1兩,蝦蟆1兩(雄者;乾炙爲末),朱砂。 主治:小兒五疳。

金粟丸, 出處:《活幼心書》卷下。 組成:淨黃連1兩,神曲1兩(别研爲末,作糊),川芎半兩,枳殼半兩,谷芽(淨洗,焙乾)半兩,赤茯苓(去皮)半兩,白芷半兩,南木香半兩。 主治:下痢赤白,水谷不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