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鎖散

JIN SUO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6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14)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25%
大腸經 25%
脾經 25%
心經 8%
肝經 8%
膽經 8%
胃經
大腸經
脾經
心經
肝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鎖散中加入黃連,是因其苦寒的性質,可發揮以下兩點功效:

  1. 清熱解毒: 黃連性寒,能清熱瀉火,對於金鎖散所治療的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具有很好的解毒效果。
  2. 燥濕止癢: 黃連苦燥,能燥濕止癢,對於金鎖散治療的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瘙癢、濕疹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止癢效果。

因此,黃連在金鎖散中起到清熱解毒、燥濕止癢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物。

金鎖散方中包含厚朴,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厚朴燥濕化痰,行氣止痛:金鎖散用於治療痰熱咳嗽、胸悶氣喘等症,而厚朴性溫燥,善於燥濕化痰,並能行氣止痛,有助於疏通肺氣,緩解胸悶氣喘,配合其他藥物,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
  2. 厚朴降逆止嘔:金鎖散亦用於治療胃氣上逆、嘔吐等症,厚朴有降逆止嘔的作用,能平息胃氣上逆,減少嘔吐,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金鎖散」主治功效分析

「金鎖散」這一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病症:

  • 赤白痢疾,日久不癒: 這是金鎖散最主要的功效,也是方名中「金鎖」的寓意所在,意指能鎖住痢疾,使其停止。
  • 冷痢: 古文中提到用於治療「嬰孩、小兒冷痢」、「冷痢,大便色青,甚則有膿」等,表明金鎖散對於寒邪引起的痢疾有良好療效。
  • 腸胃虛冷,下痢頻並,日夜疼痛不可忍: 這進一步說明金鎖散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腹瀉、痢疾。
  • 遺精白濁: 《魏氏》提到金鎖散加味(茯苓、益智、菟絲子、車前子)可用於治療遺精白濁。
  • 瀉痢病證: 《幼幼新書》引述漢東王先生《家寶》指出,金鎖散可治療因「風冷所傷」而引起的「瀉痢病證」。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記載的組方和用法來看,金鎖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溫中散寒: 古方中常以官桂(肉桂)為君藥,並用薑汁炙,增強其溫裡散寒、溫通經脈的功效。此外,方中還常配伍乾薑、附子等溫熱藥物,進一步加強溫中散寒之力,以祛除腸胃中的寒邪。
  2. 清熱燥濕: 黃連是方中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可以清除濕熱邪氣,改善痢疾症狀。茱萸與黃連同炒,意在既能去除茱萸的辛溫之性,又能增強黃連的清熱燥濕之力。
  3. 收澀止痢: 古方中或以滑石為衣,取其清熱利濕,滑竅通淋,有利於將濕熱之邪通過小便排出體外。此外,方中也可能配伍赤石脂、白石脂等收澀止瀉的藥物,以增強止痢的效果。
  4. 行氣止痛: 厚樸具有行氣化濕、消積導滯、降逆平喘的功效。方中加入厚樸可以幫助理氣導滯,緩解腹痛、裡急後重等症狀。
  5. 健脾和胃: 方中還可能加入白朮、木香等健脾和胃的藥物,以調理脾胃功能,恢復正常的運化能力,有助於止瀉。

綜合來說,金鎖散以溫中散寒為主,兼以清熱燥濕、收澀止痢、行氣止痛、健脾和胃,從而達到治療寒濕痢疾、脾胃虛寒所致腹瀉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醫家所使用的金鎖散組方略有差異,例如:

  • 《幼幼新書》中王先生的「家寶」方中,金鎖散只有官桂和黃連兩味藥,並且指出「嬰孩、小兒冷痢」可用此方。
  • 《幼幼新書》中也提到金鎖散可作為加減方劑,例如加入雄黃、乳香、白礬(煅)等藥物,治療「嬰孩、小兒腸胃虛冷,下痢頻並,日夜疼痛不可忍」;加入白石脂,當歸(洗,焙乾),丁香,白朮(炮。各一兩),草豆蔻(去皮),厚朴(生薑汁炙)治療「冷痢,大便色青,甚則有膿」。

這些差異體現了古代醫家根據不同病情、不同體質進行辨證論治、靈活加減的用藥思路。

傳統服藥法


官桂半兩(去粗皮,薑汁炙) 黃連一分(同茱萸同炒,去茱萸不用,只用黃連)
上為末。
每服嬰孩1字,2-3歲半錢,紫蘇、木瓜湯調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前列腺炎精囊炎(精囊炎性疾患)多痰尿中混挾精液小便渾濁不清

相同名稱方劑


金鎖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九引《家寶》。 組成:官桂半兩(去粗皮,薑汁炙),黃連1分(同茱萸同炒,去茱萸不用,隻用黃連)。 主治:嬰孩、小兒冷痢。

金鎖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一。 組成:黃連(去須)1分(用茱萸1分同炒,去茱萸不用,隻用黃連),厚朴(去粗皮)半兩(生薑制)。 主治:赤白滯痢,日久不癒。

金鎖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二。 組成:鹿角霜1兩半,白龍骨3分(米醋浸令黃赤色),白茯苓(去皮)1兩,益智仁1兩,菟絲子(淘淨,酒浸,研成餅)1分,車前子(洗淨)1分,牡蠣粉半兩。 主治:益血養氣。主治:遺精,白濁。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