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屑丸
JIN XIE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3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3.00)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00%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金屑丸中包含雌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雌黃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止癢之效。金屑丸主治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如濕疹、癬瘡等,而雌黃的藥性正好能針對這些病症,起到清熱利濕、消腫止癢的作用。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金屑丸中除了雌黃外,還包含其他藥材,例如黃柏、苦參等。這些藥物與雌黃互相配合,能夠更好地發揮藥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例如,黃柏與雌黃同為清熱解毒之品,苦參則能燥濕殺蟲,三者合用,效果更佳。
主治功效
金屑丸主治功效分析
金屑丸,為中藥方劑名。其主要成分為雌黃、硃砂。
古文內容分析
綜合分析以下古文內容,可以歸納出金屑丸的治療原理與主治功效:
《聖濟總錄》
- 主治: 便血,一切血妄行。
- 方解: 此書提到金屑丸的具體用法,以雄豬膽為丸,甘草湯送服。指出其可治療便血及一切血妄行之症。這裡的「血妄行」指的是血液不循常道而外溢,可包括便血、吐血、衄血等各種出血症狀。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 主治: 赤痢,鮮血痢。
- 方解: 此書將金屑丸用於治療痢疾,特別是赤痢(痢疾帶血)和鮮血痢(下痢純為鮮血)。指出下痢白少赤多者,可與黃連阿膠丸、萬金丸、金屑丸合用;下痢純赤或鮮血者,可與黃連阿膠丸、地榆散、萬金飲合用。並提到鮮血痢是有熱的表現。這說明金屑丸在此被視為治療熱性痢疾的藥物。
《名家方選》
- 主治: 食毒,痢疾,卒中風心痛,一切急卒病。
- 方解: 此書指出金屑丸可解食毒,治療痢疾、卒中風心痛等一切急症,並提供了另一種金屑丸的組成,包含菊名石、硫黃、木香、伏龍肝,並以金箔為衣。這版本與原方組成不同,但仍強調其解毒、治療急症的功效。
《眼科錦囊》
- 主治: 大頭風。
- 方解: 此書將金屑丸用於治療大頭風,並指出屢效。其組成僅包含硫黃和糯米粉,這與原方差異較大,但仍強調其在急症中的應用。
治療原理
從上述古文內容可以看出,金屑丸主要被用於治療出血性疾病和急性熱性疾病,包括便血、痢疾(尤其是赤痢)、食毒、以及某些急症如卒中風心痛等。
- 止血: 結合《聖濟總錄》的記載,金屑丸被認為具有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出血症狀。
- 清熱解毒: 結合《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和《名家方選》的記載,金屑丸被用於治療熱性痢疾和食毒,暗示其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 急症應用: 《名家方選》和《眼科錦囊》都強調了金屑丸在急症中的應用,例如卒中風心痛和大頭風,顯示其可能具有一定的急救作用。
總結
綜合各古文內容,金屑丸主要被用於治療便血、赤痢等出血性疾病,以及食毒、卒中風心痛等急性熱性疾病。其治療原理可能包括止血、清熱解毒等多種作用。
傳統服藥法
硫黃(極末)、糯米粉各等分。
上二味為丸,如龍眼大。
每用半粒,為末,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屑丸, 出處:《眼科錦囊》。 組成:硫黃(極末)、糯米粉各等分。 主治:大頭風。
金屑丸, 出處:《續名家方選》。 組成:菊名石1兩,硫黃1兩,木香1兩,伏龍肝20錢。 主治:解毒。主治:食毒及痢疾,卒中風,心痛,一切急卒病。
金屑丸, 出處:《中藏經》卷七。 組成:大天南星5個,半夏2兩(洗7次),甘草半兩,鬱金1兩。 主治:傷風寒,頭痛肌熱,四肢厥冷,大便不通,小便不通。
金屑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七。 組成:葉子雌黃(不計多少,入在棗內,滿線繫定,煎湯,用黑鉛1兩半熔成汁,傾入湯內同煮,自早至晚不住添沸湯,取出研令極細,其棗以盞盛,飯上蒸過)。 主治:便血,一切血妄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