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塗方

麝香塗方

SHE XIANG TU F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22.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64%
心經 17%
脾經 17%
肝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麝香塗方中包含麝香,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麝香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顯著療效。而麝香塗方多用於外傷、骨折等症狀,因此加入麝香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減輕疼痛。

其二,麝香性溫,且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夠迅速滲透至患處,並發揮其藥效。對於外傷引起的疼痛、炎症等,麝香的溫通作用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快組織修復,達到止痛消腫的目的。

總而言之,麝香的藥用特性與麝香塗方所治療的病症相契合,故而成為方劑的重要組成部分。

麝香塗方中包含雌黃,主要原因有二:

  1. 解毒消腫: 雌黃性寒,味酸,具有解毒消腫之效。與麝香等藥材配伍,可減輕毒蛇咬傷、蜂螫、跌打損傷等引起的腫痛,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
  2. 引藥入膚: 雌黃質地細膩,易於與其他藥材研磨成細粉,有助於藥物深入肌膚,提高藥效。配合麝香等活血化瘀藥物,可加速傷口癒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總而言之,雌黃在麝香塗方中起到解毒消腫和引藥入膚的作用,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發揮更佳的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麝香塗方分析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麝香塗方」主要用於治療「鼠瘻」,即古代所指的淋巴結結核(瘰癧)破潰後形成的瘻管,或類似慢性潰瘍、深部組織感染形成的竇道。中醫認為此病多因肝鬱化火、痰毒凝結所致,破潰後形成難癒之瘻管。

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方劑組成

  • 麝香(研):具有極強的穿透開竅、活血散結、消腫止痛之效,能促進藥效深入瘻管內部。
  • 雌黃(研):礦物類中藥,有毒但外用可殺蟲解毒、燥濕斂瘡,對頑固性皮膚疾患有效。
  • 蝦蟆背白汁:取自蟾蜍背部腺體分泌物,具強烈解毒消腫作用,可增強局部藥物滲透性。

組成邏輯推理

  1. 麝香與雌黃配伍:麝香的辛香走竄能攜帶雌黃的毒性成分深入瘻管,既發揮殺菌解毒作用,又避免過度刺激周圍組織。二者比例相等,既保持療效又不致過於峻烈。

  2. 蝦蟆汁為引:其黏稠性可延緩藥物釋放,使藥效持久;同時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能腐蝕壞死組織、促進新肉生長。

可能作用機理

  • 物理層面:麝香促進藥物滲透,雌黃粉末可機械性填塞小瘻管。
  • 化學層面:雌黃(As₂S₃)的砷成分具細胞毒性,能破壞病變組織;麝香的多種大環酮類物質抑制細菌生長。
  • 藥效協同:三藥合用產生「化腐生肌」效果—先清除瘻管內壞死物(化腐),繼而刺激組織再生(生肌)。

治療特點

此方體現中醫外科「以毒攻毒」療法,適用於深在性、頑固性瘻管。通過局部強效作用直達病所,避免了內服毒性藥物的全身性風險。每日一次的使用頻率既保證療效又防止過度刺激。

傳統服藥法


麝香(研)、雌黃(研)各等分。
上為散。
取蝦蟆背白汁和塗瘡孔中,每日1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麝香塗方, 出處:《外台》卷二十三引《古今錄驗》。 組成:麝香(研)、雌黃(研)各等分。 主治:鼠瘻。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