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龍散

金龍散

JIN LONG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格物堂經驗良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8

寒性指數

14

熱/寒比例

偏熱 (1.2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脾經 25%
肺經 12%
心經 12%
腎經 12%
大腸經 12%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金龍散中包含硫磺,主要源於其殺蟲止癢的功效。硫磺性溫,具有殺菌、驅蟲、止癢等作用,用於治療疥瘡、風癬、濕疹、陰癢等皮膚病,以及頭癬、體癬、股癬等真菌感染。

此外,硫磺還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可用於治療瘡瘍腫毒等。金龍散中加入硫磺,旨在發揮其殺菌止癢、消腫止痛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皮膚病的目的。

金龍散中添加冰片,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冰片性涼,味辛,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之效。其清熱解毒之力,可針對金龍散所治之火熱毒邪,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的作用;而其消腫止痛之效,則可緩解因火熱毒邪引起的疼痛腫脹,達到消炎止痛之目的。

此外,冰片還具有開竅醒神之效,對於因火熱毒邪矇蔽心竅所致的昏迷、神志不清等症狀,亦有輔助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金龍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虛痘難發出者」及「麻疹難發出者」,屬中醫兒科「痘疹」範疇。古代醫家認為,痘(天花)、麻疹等疹病,其病機關鍵在於「毒邪外透」,若正氣虛弱(如小兒稟賦不足),或邪氣鬱閉,則疹點難以順利透發,症見疹色淡、隱伏不顯,或發熱而疹不出,甚至導致險證。此方以「助透發」為核心,藉辛溫開透之力,推動毒邪外散。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金硫黃(5釐)

    • 硫黃性溫有毒,傳統用於「壯陽氣、破陰寒」。在痘疹中的運用,取其「溫通陽氣」之效,透過提振人體陽氣(尤其脾胃之陽),推動氣血運行,協助鬱閉之毒邪外透。古人亦認為硫黃能「殺蟲解毒」,間接化解痘疹毒蘊。
  2. 龍腦(冰片,5釐)

    • 龍腦辛香走竄,性涼而透散,具「開竅通絡」之能。在方中與硫黃配伍,一溫一涼,硫黃溫通基礎上,冰片助其「透達肌表」,使藥力直達皮膚腠理,促進疹毒外發。其芳香之性亦能醒神,針對痘疹伴隨的熱鬱神昏。
  3. 沙糖(3分)

    • 沙糖甘緩和中,一則緩和硫黃、冰片之峻烈,防其傷正;二則「甘補脾土」,助脾胃氣血生化,間接扶助正氣,符合「虛痘」需兼顧補益的治療思路。

方劑配伍特點
全方藥簡力專,以「溫通透發」為主軸:

  • 硫黃為君:溫陽通滯,破陰寒鬱結。
  • 冰片為臣:引藥透表,開泄腠理。
  • 沙糖為佐使:調和藥性,補中護胃。

此方體現「以毒攻毒」「溫透並舉」的治法,針對「正虛毒鬱」之痘疹難透,透過激發人體陽氣、開通腠理,強制毒邪外達。然須注意,清代後醫家對硫黃用於兒科已趨謹慎,多配伍益氣養陰藥(如人參、麥冬),以制其燥烈。

傳統服藥法


金硫黃5釐,龍腦5釐,沙糖3分。
上為末。
分為2服。日數次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麻疹蕁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金龍散, 出處:《格物堂經驗良方》。 組成:金硫黃5厘,龍腦5厘,沙糖3分。 主治:虛痘難發出者;及麻疹難發出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