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急喉丹中加入山豆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山豆根性寒,味苦,入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治療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舌生瘡等症狀。急喉丹的方劑組成中,以山豆根配伍其他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藥材,如金銀花、連翹、板藍根等,共同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達到治療咽喉腫痛的目地。
急喉丹方劑中包含白僵蠶,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白僵蠶性寒,味辛,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的功效。急喉丹主要針對喉嚨發炎、腫痛、咳嗽等症狀,白僵蠶可有效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並化解痰液,緩解咳嗽。
- 疏風散熱,止痛止癢:白僵蠶還能疏風散熱,止痛止癢。急喉丹所治的喉嚨疼痛,往往伴隨著風熱之邪入侵,白僵蠶可有效散風熱,緩解喉嚨痛癢。
總而言之,白僵蠶在急喉丹方劑中,發揮著清熱解毒、化痰止咳、疏風散熱等多重作用,有助於治療喉嚨發炎、腫痛、咳嗽等症狀。
急喉丹中包含連翹,主要基於其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
連翹性寒,味苦,歸肺、心經。其清熱解毒之力著稱,能有效清除咽喉部位的熱毒,緩解咽喉腫痛、發熱等症狀。同時,連翹還具備消腫散結的功效,有助於消散咽喉局部積聚的毒邪,促進炎症消退。
因此,急喉丹中加入連翹,能夠有效治療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急喉丹中加入玄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玄參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的功效。急喉症多因外感熱毒,或內火上炎所致,而玄參可有效清熱瀉火,消除咽喉部的炎症,緩解疼痛腫痛。
- 滋陰潤燥:玄參亦能滋陰潤燥,生津止渴。急喉症常伴有口乾舌燥、咽喉乾燥等症狀,玄參能滋潤咽喉,緩解乾澀疼痛,起到舒緩喉嚨的不適感。
急喉丹方劑中加入防風,主要是利用其 疏散風熱 和 止痛 的功效。
防風性味辛溫,入肺、膀胱經,具有解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當喉嚨發炎疼痛時,往往是由於風熱之邪侵襲所致,防風可以疏散風熱,使邪氣外散,達到止痛的效果。
此外,防風還可以 通鼻竅 ,對於因風熱引起的鼻塞、流鼻涕等症狀也有輔助作用。
總而言之,防風在急喉丹方劑中,發揮著 疏風解表,止痛止癢 的作用,有助於緩解喉嚨發炎疼痛的症狀。
急喉丹中加入射干,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 清熱解毒,利咽消腫: 射干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效。對於因熱毒壅盛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口乾舌燥等症狀,射干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 化痰止咳,宣肺降氣: 射干亦有化痰止咳之功,可宣肺降氣,對於痰熱鬱肺所致的咳嗽、痰多等症狀亦有所助益。
因此,急喉丹中加入射干,可有效改善因熱毒或痰熱所致的咽喉不適,達到清熱解毒、利咽消腫、化痰止咳之目的。
急喉丹中加入白芷,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解表散寒,宣肺止痛: 白芷性溫,味辛,歸肺經,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痛的功效。對於因風寒外襲、肺氣鬱閉所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白芷可起到疏散風寒、宣通肺氣、止痛的作用。
2. 消腫止痛,生津潤燥: 白芷還具有消腫止痛、生津潤燥的作用。對於咽喉腫痛、口乾舌燥等症狀,白芷可通過消腫止痛、生津潤燥,緩解咽喉不適。
因此,白芷在急喉丹中發揮着解表散寒、宣肺止痛、消腫止痛、生津潤燥的功效,有助於緩解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狀。
急喉丹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冰片性涼,味辛,入心、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急喉症引起的咽喉腫痛、口乾舌燥、聲音嘶啞等症狀,冰片能有效緩解炎症,減輕疼痛。
- 開竅醒神,通竅止痛: 冰片具有開竅醒神、通竅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的供血,加快藥物吸收,使藥效更快發揮。對於急喉症引起的喉嚨發癢、呼吸不暢等症狀,冰片能起到通竅止痛的作用,緩解不適。
綜上,冰片在急喉丹方劑中,發揮了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醒神的功效,起到緩解急喉症狀的作用。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急喉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萬氏家抄濟世良方》的記載,「急喉丹」主要用於治療單蛾、雙蛾、重舌等咽喉疾病。
治療原理分析:
此方由以下藥物組成:
- 山豆根、蚤休(七葉一枝花):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的功效,是治療咽喉腫痛的主藥。
- 殭蠶: 具有清熱化痰、散結消腫的功效,可輔助山豆根、蚤休治療咽喉腫痛。
- 連翹: 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可增強全方清熱解毒的效力。
- 玄參: 具有滋陰降火、潤燥生津的功效,可緩解咽喉乾燥疼痛的症狀。
- 防風: 具有祛風解表、勝濕止痛的功效,可疏散風邪,緩解咽喉疼痛。
- 射干: 具有清熱解毒、祛痰利咽的功效,可緩解咽喉腫痛、痰多等症狀。
- 白芷: 具有祛風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可輔助防風緩解疼痛。
- 冰片: 具有清熱解毒、開竅醒神、消腫止痛的功效,可增強全方清熱止痛的效力。
- 銅綠: 少量銅綠作為外衣,可能取其清熱解毒,收斂燥濕之效。
綜合分析:
急喉丹全方以清熱解毒、消腫利咽為主要治療原則。方中山豆根、蚤休、連翹、射干、冰片共奏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針對咽喉紅腫疼痛的病因病機;玄參滋陰降火,緩解陰虛火旺所致的咽喉乾痛;防風、白芷疏散風邪,緩解外感引起的咽喉不適;殭蠶化痰散結,有助於消除咽喉部的腫脹。諸藥合用,標本兼顧,共奏清熱解毒、消腫利咽、止咳化痰之功,故可有效治療單蛾、雙蛾、重舌等咽喉疾病。
此外,書中還記載了祝由科的輔助療法,但其原理與中藥方劑無直接關聯,本文不作分析。
傳統服藥法
山豆根1兩,薑蠶(炒)1兩,蚤休1兩,連翹7錢 ,玄參7錢,防風7錢,射乾7錢,白芷5錢,冰片3分。
上為極細末,糯米粉糊和成錠,銅綠二錢為衣。
水磨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急喉丹性味辛涼,有一定的刺激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慎用。
- 急喉丹不宜長期服用,以免引起胃腸道不適。
- 急喉丹服用後,如果出現不良反應,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生。
相同名稱方劑
急喉丹, 出處:《萬氏家抄方》卷三。 組成:山豆根1兩,薑蠶(炒)1兩,蚤休1兩,連翹7錢,玄參7錢,防風7錢,射乾7錢,白芷5錢,冰片3分。 主治:單蛾、雙蛾、重舌。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