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子膏

JI ZI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惠》卷九十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0.4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9%
腎經 22%
大腸經 12%
小腸經 12%
胃經 10%
心經 7%
脾經 7%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胃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雞子膏是一種傳統的中藥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輕粉(也稱為滑石粉)。輕粉的主要功能是解暑降火、清熱利尿,常用於治療因暑熱、內火過旺而引起的身體不適。其質地細膩,能夠在煎藥時發揮良好的溶解效果,有助於藥物成分的釋放,提高方劑的療效。

在雞子膏的配方中,輕粉的使用可能是為了增強其清熱解毒的作用,同時也可以幫助調和其他藥材的性質,使整個方劑更加平衡。此外,輕粉還有一定的導引作用,能幫助藥效更好地達到病變部位,提高整體療效。然而,由於輕粉屬於重金屬礦物成分,使用時需謹慎,以避免過量或不當使用引起的不良反應。綜合來看,輕粉在雞子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促進了方劑的療效。

雞子膏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通竅開竅,活血化瘀: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雞子膏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而麝香的通竅活血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加速傷口癒合。
  2. 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麝香氣味濃烈,能引導藥力深入病竈,起到引藥入經的作用,可以增強其他藥材的藥效,提高雞子膏的療效。

因此,麝香在雞子膏中起着通竅活血、引藥入經的作用,對治療相關疾病具有重要意義。

雞子膏方劑中加入血餘炭,主要原因在於其獨特的藥性:

  1. 止血生肌: 血餘炭為動物血經煅燒後的炭,具有止血生肌、消腫止痛的功效。雞子膏本身也以滋陰潤燥、活血化瘀著稱,加入血餘炭能加強其止血功效,並促進創面癒合。
  2. 清熱解毒: 血餘炭還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與雞子膏中其他清熱藥材協同作用,消炎止痛,治療外傷感染等。

主治功效


雞子膏主治功效分析

雞子膏,顧名思義,是以雞蛋黃為主要成分的中藥方劑。從提供的古文內容來看,雞子膏的應用歷史悠久,且主要用於治療瘡瘍類疾病,特別是兒科瘡瘍。

主治功效:

綜合各古文記載,雞子膏的主要功效可歸納為:

  1. 清熱解毒: 多篇文獻都提到了雞子膏用於治療「熱瘡」,包括小兒熱瘡、赤白遊疹、火焱熱瘡等。熱瘡的症狀通常表現為紅腫熱痛,而雞子膏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緩解這些症狀。
  2. 消腫止痛: 《聖濟總錄》記載雞子膏「治痔疾」,痔疾常伴有腫痛症狀,可見雞子膏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此外,《經驗秘方》中提到「雞子清和酒調洗,勤洗止痛生肌」,也說明了雞蛋在瘡瘍治療中具有止痛的作用。
  3. 收斂生肌: 《聖濟總錄》中提到雞子膏「治瘡瘢痕,無問新舊,塗之」,說明雞子膏具有促進傷口癒合、減少疤痕的作用。這可能與其收斂生肌的功效有關。
  4. 去痰熱,主百病: 《證類本草》中引述「俗中嫗母為小兒作雞子煎,用發雜熬,良久得汁,與小兒服,去痰熱,主百病。」,雖未明言此即雞子膏,但其製法與功效皆與雞子膏相近,可見古人認為雞子膏還具有更廣泛的治療作用。
  5. 殺蟲燥濕: 《太平聖惠方》及《幼幼新書》記載雞子膏「治小兒頭瘡及白禿瘡」,白禿瘡是頭癬的一種,具有傳染性,由真菌引起。這提示雞子膏可能具有殺蟲燥濕的作用,但這一點在其他文獻中並未明確提及。

治療原理分析:

雞子膏的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雞蛋黃的藥性: 《本草綱目》記載「雞子黃,氣味俱厚,陰中之陰,故能補形。昔人謂其與阿膠同功,正此意也。其治嘔逆諸瘡,則取其除熱引蟲而已。」。雞蛋黃性味甘平,具有滋陰潤燥、養血息風的功效。在瘡瘍的治療中,它可以滋養局部組織,促進傷口癒合,同時其「除熱引蟲」的功效也可能有助於控制感染。
  2. 與其他藥物的配伍: 雞子膏在應用過程中,常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例如:
    • 亂髮(血餘炭): 具有化瘀止血、收斂生肌的作用,與雞蛋黃同用,可以增強療效,特別是在治療熱瘡、下痢等疾病時。
    • 沒藥、麝香: 如《聖濟總錄》中治療痔疾的雞子膏方,配伍沒藥、麝香,增強了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 水銀、胡粉、松脂: 如《幼幼新書》引《千金》方,用於治療小兒熱瘡,其中水銀具有解毒殺蟲的作用,胡粉具有收斂燥濕的作用,松脂具有祛風燥濕的作用,與雞子膏配伍,可以增強清熱解毒、收斂燥濕的療效。
    • 杏仁、茱萸、紫草、馬腸草、雄黃: 如《幼幼新書》中的另一雞子膏方,用於治療小兒頭瘡,這些藥物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活血、殺蟲止癢的作用,與雞子膏配伍,可以增強治療頭瘡的療效。
  3. 外用塗敷的優勢: 雞子膏作為一種外用藥,可以直接作用於患處,避免了口服藥物可能帶來的副作用,同時也更方便針對局部病灶進行治療。

總結:

雞子膏是一種歷史悠久的中藥外用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瘡瘍,特別是兒科的熱瘡、頭瘡等。其治療原理主要是基於雞蛋黃滋陰潤燥、養血息風的藥性,以及與其他藥物配伍後產生的協同作用。通過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等功效,雞子膏可以有效地緩解瘡瘍的症狀,促進傷口癒合。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是基於古代文獻的記載,現代醫學對雞子膏的研究尚不充分。如果需要使用雞子膏治療疾病,建議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雞羽(燒存性)。
麻油調敷。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雞子膏, 出處:《聖惠》卷四十。 組成:雞子5-7枚。 主治:瘡痕。

雞子膏, 出處:《直指》卷二十五。 組成:雞羽(燒存性)。 主治:蠼螋尿射人,令人遍體瘡如湯火所傷。

雞子膏, 出處:《聖惠》卷九十。 組成:新雞子2枚(去殼),膩粉半兩,麝香1分(研細),婦人油頭發1團(如雞子大)。 主治:小兒頭瘡及白禿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