臁瘡阡張膏

臁瘡阡張膏

LIAN CHUANG QIAN ZHANG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3%
胃經 21%
腎經 21%
心經 12%
脾經 12%
肝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脾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臁瘡阡張膏中加入香油,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香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能有效改善臁瘡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退,減輕疼痛。
  2. 滋潤皮膚,促進癒合: 香油具有滋潤皮膚、促進癒合的作用,能有效改善臁瘡潰瘍部位的乾燥,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臁瘡阡張膏中加入香油,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滋潤皮膚、促進癒合的綜合效果,促進臁瘡的康復。

臁瘡阡張膏中包含血餘炭,主要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血餘炭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臁瘡多因溼熱蘊結、血瘀不通所致,血餘炭可清熱解毒,化解瘀血,緩解疼痛和腫脹。
  2. 收斂生肌,促進癒合: 血餘炭還能收斂生肌,促進創口癒合。臁瘡常伴有潰爛,血餘炭可加速創面收斂,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快癒合。

綜上所述,血餘炭在臁瘡阡張膏中發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收斂生肌的功效,對於臁瘡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臁瘡阡張膏中加入麝香,主要是利用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麝香性溫,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臁瘡多因氣血瘀滯,濕熱蘊結所致,而麝香能通經絡、散瘀血,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營養,加速創口癒合。同時,麝香也能止痛消腫,減輕臁瘡的疼痛和局部腫脹,輔助治療臁瘡。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臁瘡阡張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臁瘡遠近爛見骨者」,即下肢慢性潰瘍(臁瘡)已潰爛深入,甚至露出骨骼的嚴重情況。古籍強調其療效迅速,貼敷三日翻面、七日癒合,半月即可收功,顯示其對頑固性潰瘍的強效生肌斂瘡作用。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香油(麻油)

    • 性味甘涼,具潤燥、解毒、生肌之效。熬製後成為膏藥基礎,能軟化瘡面、促進藥物滲透,並形成保護層。
  2. 亂髮(血餘炭)

    • 煅燒後成血餘炭,性溫味苦,入血分。能止血化瘀、生肌收口,古人認為「髮為血之餘」,可引藥入血,促進瘡口修復。
  3. 杉木皮灰

    • 杉木皮燒灰後具收斂止血、燥濕殺蟲之效。其灰分能吸附瘡面滲液,減少腐敗,配合香油形成「斂濕不滯」的環境。
  4. 白佔(白蠟)

    • 為蜂蠟之白色者,性甘微溫。能定痛生肌、增強膏藥黏附性,與香油協同形成抗腐護瘡的物理屏障。
  5. 麝香

    • 辛溫香烈,穿透力極強。能活血散結、通絡開竅,引諸藥直達病所,破除瘡口局部瘀滯,促進新生血肉。

三、配伍邏輯與作用機理

此方以「油蠟膏」為基底(香油+白蠟),結合「炭類斂瘡」(血餘炭、杉木灰)與「香藥透達」(麝香),形成「清腐-生新-護瘡」三重機制:

  1. 清腐:杉木灰燥濕吸附腐膿,血餘炭化瘀排毒。
  2. 生新:麝香活血通絡,激活局部氣血;香油潤養瘡底。
  3. 護瘡:白蠟與油固化後形成保護膜,阻隔外邪侵襲。

四、外用特色

以「吁張紙」(吸油紙)浸透藥液後貼敷,使藥物緩釋滲透,符合「溻漬療法」原理。翻面使用可避免瘡口黏連,七日收功之效可能與麝香促進肉芽組織快速增生有關。

總結

此方針對臁瘡「久潰不斂、濕毒瘀滯」的病機,通過炭類吸附、香藥透達、油蠟護瘡的協同作用,達到祛腐生肌之效,尤其適合潰爛見骨的嚴重情況,體現古代外科「煨膿長肉」的治療思維。

傳統服藥法


香油4飯碗,亂頭髮4兩,杉木皮3兩(燒灰,研末),白佔2兩,麝香5分(研細)。
先將香油熬將熟,入發熬化;次下杉木灰、白佔熔化,後將余藥投入滾化攪勻,以吁張紙入油內,收盡為度。
貼3日,翻一面,7日痊癒;無論遠近爛見骨者,半月收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臁瘡

相同名稱方劑


臁瘡阡張膏, 出處:《外科方外奇方》卷四。 組成:香油4飯碗,亂頭發4兩,杉木皮3兩(燒灰,研末),白占2兩,麝香5分(研細)。 主治:臁瘡遠近爛見骨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