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鬱金飲子中包含鬱金,主要源於鬱金藥性及功效:
- 疏肝解鬱:鬱金味苦辛,性溫,入肝經,能疏解肝氣鬱結,對於肝氣不舒、胸悶脅痛等症狀有明顯療效。
- 活血化瘀:鬱金有活血化瘀作用,能改善血瘀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鬱金飲子中加入鬱金,正是利用其疏肝解鬱、活血化瘀的藥效,以達到治療肝氣鬱結、血瘀不通等疾病的目的。
鬱金飲子方中包含黃芩,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燥濕:鬱金飲子主治濕熱蘊結之證,而黃芩性寒,苦燥,善於清熱燥濕,可與鬱金相輔相成,共同化解濕熱,達到清熱利濕之效。
- 瀉火解毒:濕熱蘊結常伴有熱毒內盛,黃芩苦寒入心經,具有瀉心火、解毒的功效,可以抑制熱毒的蔓延,防止病情加重,進一步促進濕熱的消散。
鬱金飲子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涼血,活血化瘀: 赤芍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治療熱毒壅滯、血瘀經閉等症狀。鬱金飲子主要用於治療肝鬱氣滯、血瘀所致的胸脅脹痛、心煩易怒等症狀,赤芍的清熱涼血、活血化瘀作用有助於疏肝理氣、化瘀止痛,協同鬱金等藥物發揮療效。
- 配伍相宜: 赤芍與鬱金相配,可起到相輔相成、增強療效的作用。鬱金善於行氣解鬱,赤芍則以清熱涼血、活血化瘀見長,二者配合,可有效改善肝鬱氣滯、血瘀不通的病症,使治療效果更佳。
鬱金飲子中包含枳殼,主要是因為枳殼具有以下兩方面的功效:
- 疏肝理氣:枳殼味苦辛,性微寒,歸脾、胃經,具有行氣消積、破氣散結的作用。鬱金飲子常用於治療肝鬱氣滯所致的胸悶脅痛、胃脘脹滿等症狀,而枳殼能疏肝理氣,有助於緩解氣滯,促進肝氣的疏泄,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 消食導滯:枳殼亦具消食導滯的功效,能幫助消化積滯,改善食慾不振、腹脹等症狀。鬱金飲子中也常加入其他消食導滯的藥物,如山楂、麥芽等,枳殼的加入可以增強消食導滯的效果,使藥效更加全面。
鬱金飲子中加入生地黃,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 清熱涼血:生地黃性寒,味甘,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鬱金飲子主治血熱妄行,心煩不寧、口舌生瘡等症,而生地黃能清熱涼血,緩解血熱症狀,與方中其他藥物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 滋陰潤燥:生地黃能滋陰潤燥,對於血熱引起的津液不足,口乾舌燥等症狀,也能起到緩解作用。同時,生地黃能滋養心陰,與鬱金、黃連等藥物共同作用,使心神安定,消除心煩不寧的症狀。
鬱金飲子中加入大腹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行氣止痛: 大腹皮性平味辛,入肝經,具有疏肝理氣、行氣止痛的功效。鬱金飲子以疏肝解鬱、行氣止痛為主,大腹皮可增強其疏肝理氣作用,並有助於緩解肝鬱氣滯所致的疼痛。
- 健脾利濕,消腫止痛: 大腹皮還兼具健脾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鬱金飲子常用於治療肝鬱脾虛、氣滯濕阻所致的胸脇脹痛、腹痛、食少納呆等症,大腹皮有助於健脾利濕,消解濕邪,進一步緩解病症。
主治功效
鬱金飲子
鬱金飲子是由鬱金、黃芩、赤芍、枳殼、生地黃和大腹皮組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氣行氣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心臟懸著,急切焦慮,痛苦不堪。
赤芍
赤芍性寒,味苦、酸,歸肝、血分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腫、補腎、清熱利尿、止血、活絡止痛、補血養肝等功效。
大腹皮
大腹皮性微溫,味辛、苦。歸脾、胃、肺經。具有理氣行氣、利水消腫、健脾胃等功效。
黃芩
黃芩性微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除熱安胎,清熱瀉下,排膿消腫,清熱解毒,降氣,利尿等功效。
生地黃
生地黃性微寒,味甘、苦。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清熱瀉火、滋陰、補血等功效。
鬱金
鬱金性微寒,味苦、辛。歸肝、心、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等功效。
枳殼
枳殼性微寒,味苦。歸肺、大腸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消食化積、降氣等功效。
總結
鬱金飲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利氣行氣的作用。常用於治療心臟懸著,急切焦慮,痛苦不堪。其組成藥物包括赤芍、大腹皮、黃芩、生地黃、鬱金、枳殼等。這些藥物協同作用,可以有效地緩解心臟懸著,急切焦慮,痛苦不堪的症狀。
傳統服藥法
鬱金半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生乾地黃1兩,大腹皮1兩(銼)。上銼細。
每服1分,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稍熱服,不拘時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鬱金飲子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孕婦慎用。
- 鬱金飲子有涼血的功效,體質虛寒者慎用。
- 鬱金飲子有瀉火解毒的功效,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鬱金飲子, 出處:《聖惠》卷四十三。 組成:鬱金半兩,黃芩1兩,赤芍藥1兩,枳殼1兩(麸炒微黃,去瓤),生乾地黃1兩,大腹皮1兩(銼)。 主治:心懸急懊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