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散

BAI XIANG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2

熱/寒比例

偏寒 (0.83)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5%
膀胱經 12%
肺經 12%
脾經 12%
腎經 12%
大腸經 12%
小腸經 12%
肝經
膀胱經
肺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白香散中含有輕粉,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解毒、燥濕止癢 的功效。輕粉為硃砂製成的藥物,性寒,具有很強的毒性,但其對濕熱所致的瘡瘍、濕疹、疥癬等疾病有顯著療效。

白香散通常用於治療濕熱所致的皮膚病,其中輕粉可迅速消炎殺菌、止癢止痛,並能乾燥潮濕的皮膚,達到治療目的。然而,輕粉有毒,使用時需嚴格控制用量,並需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以免造成肝腎損傷等嚴重後果。

白香散中加入防風,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考慮:

一、驅風散寒:防風味辛、性溫,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白香散主治風寒頭痛、鼻塞流涕、肢體疼痛等症,防風可有效驅散外感風寒,緩解頭痛、鼻塞等症狀。

二、疏散風熱:白香散中同時包含一些清熱解毒的藥物,如白芷、蒼耳子等。防風兼具疏散風熱的作用,可協同其他藥物,達到清熱解表、疏風散寒的效果,使藥效更全面。

總之,白香散中加入防風,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其驅風散寒、疏散風熱的功效,達到治療風寒頭痛、鼻塞流涕等症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白香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古籍記載,「白香散」主要用於治療一切惡瘡疼痛,久不癒合者。包括各種惡瘡,以及瘻瘡等。

組成與功效

「白香散」由以下三味藥組成:

  • 楓香脂(輕粉):古籍中多處將楓香脂與膩粉並列,並標註為「研」、「細研」,且膩粉也常被稱為輕粉,因此此處楓香脂應指輕粉,具有消炎、止痛、殺菌的作用。
  • 膩粉:即輕粉,與楓香脂功效相似,增強消炎、止痛、殺菌的作用。
  • 防風:具有解表發汗、祛風除濕的功效,在此方劑中,可能有助於祛除瘡瘍表面的濕邪,促進藥物吸收。

治療原理

綜合古文內容,可推測「白香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1. 消炎止痛:輕粉是方中的主要成分,具有較強的消炎和止痛作用,能夠迅速緩解瘡瘍引起的疼痛。

  2. 殺菌除濕:輕粉和防風都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可以抑制瘡口細菌的滋生。防風的祛風除濕功效,有助於改善瘡瘍局部的濕邪環境。

  3. 外用直達病灶:該方劑採用外敷的方式,藥物可以直接作用於患處,避免了口服藥物可能產生的副作用,並能更迅速地發揮藥效。

  4. 清潔瘡口:古文中提到使用前先以「含漿水令暖,吐出洗瘡令淨」,這一步驟可以清潔瘡口,去除膿液和壞死組織,有利於藥物的吸收和發揮作用。

總結

「白香散」是一個以輕粉為主,配伍防風的外用方劑,主要針對惡瘡疼痛、久不癒合的症狀。其治療原理主要是通過消炎止痛、殺菌除濕,並結合外敷和預先清潔瘡口的方式,達到快速止痛、促進瘡口癒合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楓香脂(研)1分, 膩粉1分, 防風1分。
上細研令勻。
先以含漿水令暖,吐出洗瘡令淨,後以藥末於敷之。疼痛立止;貼至令瘥即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白香散,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二。 組成:楓香脂(研)1分,膩粉1分,防風1分。 主治:一切惡瘡疼痛,久不瘥者。

白香散, 出處:《養老奉親》。 組成:楓香1分(紙襯于地上,食頃令脆,細研),膩粉1分。 主治:一切惡瘡,疼痛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