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散

ZI TA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1

寒性指數

19

熱/寒比例

偏寒 (0.58)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15%
脾經 15%
肺經 12%
胃經 12%
三焦經 9%
大腸經 9%
心經 8%
小腸經 8%
腎經 3%
膽經 3%
心包經 2%
肝經
脾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大腸經
心經
小腸經
腎經
膽經
心包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紫檀散中加入檀香,主要原因如下:

一、 芳香闢穢: 檀香氣味芳香,具有闢穢止臭之效,能改善因濕熱、濁氣所致的口臭、鼻臭、體臭等問題,配合紫檀散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能更有效地治療相關病症。

二、 行氣止痛: 檀香性溫,具有行氣止痛的功效,能緩解因氣滯血瘀所致的疼痛,例如胸悶、腹痛、頭痛等,搭配紫檀散中的其他藥材,能增強其止痛效果。

紫檀散中包含木香,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1. 行氣止痛: 木香味辛、苦,性溫,能行氣止痛,且善於治療下焦寒凝之痛。紫檀散所治之症,多為寒凝血瘀,導致的疼痛,木香可促進氣血運行,緩解疼痛。
  2. 燥濕止瀉: 紫檀散中常加入木香,也因其能燥濕止瀉,用於治療濕熱下注、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瀉等症。木香能溫暖脾胃,燥濕止瀉,有助於改善腹瀉症狀。

紫檀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紫檀散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腸胃濕熱所致的便祕,芒硝可清熱解毒,通利大便,有助於緩解便祕症狀。
  2. 引藥下行: 芒硝性滑利,可引導藥力下行,促進其他藥材的吸收和作用,使藥效更佳。在紫檀散中,芒硝可以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腸道,加強其清熱解毒、通利大便的效果。

紫檀散中包含卷柏,主要基於其止血生肌功效。

卷柏性寒,味苦,入肝、腎經,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其富含多種有效成分,如生物鹼、黃酮類化合物等,能促進血液凝固,收縮血管,達到止血目的。同時,卷柏還能促進傷口癒合,加速組織再生,起到生肌作用。

因此,紫檀散中加入卷柏,有助於止血消腫,促進傷口癒合,提高藥效。

紫檀散中包含赤芍,主要原因有二:

一、 活血化瘀:赤芍性苦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活血化瘀之效。紫檀散主治血瘀所致的各種疼痛,赤芍能有效地化解瘀血,緩解疼痛。

二、 清熱解毒:赤芍亦具清熱解毒功效,可輔助紫檀散中其他藥物,共同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紫檀散中加入大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瀉火: 大黃性寒味苦,具有瀉熱通便、清熱解毒的功效。紫檀散中加入大黃,可有效清瀉體內熱毒,尤其針對因熱毒蘊結而引發的各種症狀,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便祕等,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推動藥力: 大黃性滑利,能促進其他藥物下行,有助於藥力滲透至病竈部位,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在紫檀散中,大黃可推動其他藥物下行,使藥效更好地發揮。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紫檀散]主治功效分析

[紫檀散] 這一中藥方劑,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小兒頸項間淋巴結腫大不消,以及瘰癧、癭核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紫檀散]的治療原理,可以從其組成成分的功效,以及不同古籍記載的用法來推斷:

  1. 內服方(《幼幼新書》、《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 針對病症: 小兒項邊生核子不消,應指小兒頸部淋巴結腫大。
    • 用法: 水煎內服,並加入少量酒。
    • 原理推測: 結合方劑中的檀香、木香、赤芍等成分,具有溫肺化痰、行氣解鬱、活血調經的功效,再配合酒的溫通作用,可能有助於改善頸部的氣血循環,促進淋巴結腫大的消散。芒硝、大黃則有瀉下通便、瀉火除濕的作用,可能用於排除體內積熱,從而輔助治療。
  2. 外敷方(《幼幼新書》引張渙方):

    • 針對病症: 瘰癧、癭核。瘰癧是指頸部淋巴結結核或腫大,癭核則泛指頸部腫塊。
    • 用法: 雞蛋清調和後外敷患處。
    • 原理推測: 方劑中的卷柏、赤芍、大黃等成分,具有收斂固澀、涼血止血、活血祛瘀、破積殺蟲等功效。雞蛋清則可能起到滋潤、收斂的作用。外敷於患處,可能有助於消腫散結、止痛消炎。

綜合分析:

[紫檀散] 內服與外敷兩種用法,雖然針對的症狀有所側重,但都體現了中醫“內外兼治”的治療思想。

  • 內服 主要通過溫肺化痰、行氣解鬱、瀉火除濕等功效,從體內調理,改善氣血循環,消除病因,從而達到消散腫塊的目的。
  • 外敷 則直接作用於患處,利用藥物的收斂、消腫、活血等作用,促進局部病灶的吸收和消散。

不同古籍中記載的[紫檀散]方劑組成略有差異,例如《王氏手集》中加入了皂角、威靈仙、仙靈脾,這些藥物也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的功效,可能進一步增強了方劑的治療效果。

總體而言,[紫檀散] 的治療原理,是基於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通過多種藥物的配伍,針對不同的病症,採用內服或外敷的方式,達到活血化瘀、消腫散結、清熱解毒等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紫檀香1兩,木香1兩,川樸消(研)1兩,卷柏1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少許,以雞子白調,稀稠得所,塗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紫檀散具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紫檀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相同名稱方劑


紫檀散,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九。 組成:紫檀香1兩,木香1兩,川朴消(研)1兩,卷柏1兩,赤芍藥半兩,川大黃半兩。 主治:小兒項邊生核子不消。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