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應錠

WAN YING DI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20

熱/寒比例

偏寒 (0.50)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6%
肝經 26%
脾經 13%
腎經 13%
大腸經 6%
胃經 6%
肺經 6%
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萬應錠」中加入乳香,主要基於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乳香性溫、味辛,入心、肝、脾經,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生肌斂瘡的功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骨折、外傷出血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由於「萬應錠」主要針對外傷、跌打損傷等症狀,乳香的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功效能有效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傷口癒合,故成為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萬應錠」中包含「孩兒茶」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1. 清熱解毒: 孩兒茶性寒,味苦,具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之效。其可有效抑制細菌、病毒繁殖,並促進傷口癒合,對於外感熱病、咽喉腫痛、皮膚感染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2. 活血化瘀: 孩兒茶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孩兒茶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達到緩解疼痛、消腫止痛的效果。

因此,孩兒茶在「萬應錠」中扮演著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重要角色,有助於藥方整體功效的發揮。

萬應錠中包含沒藥,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止痛:沒藥性溫,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效。對於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2. 促進傷口癒合:沒藥含有揮發油、樹脂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對於外傷、潰瘍等傷口,能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加速傷口癒合。

因此,在萬應錠中加入沒藥,可增強其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促進傷口癒合等功效,對於外傷、跌打損傷、瘀血腫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療效。

萬應錠中包含墨,其作用主要有二:

一、 收斂止血: 墨性寒,能收斂止血,對於外傷出血、創傷感染、潰瘍等症狀具有良好的療效。古人常以墨汁外敷或內服治療外傷出血,其收斂止血作用顯著。

二、 清熱解毒: 墨具有清熱解毒之效,能有效抑制細菌繁殖,加速傷口癒合。特別是對於一些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等,墨能起到良好的清熱解毒作用。

因此,萬應錠中包含墨,正是因為其獨特的收斂止血、清熱解毒功效,使其成為治療外傷感染、創傷出血等症狀的常用藥物。

萬應錠中加入胡黃連,主要基於其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 的功效。

胡黃連性寒,味苦,歸心、肝、胃經。其苦寒之性,能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適用於熱毒熾盛所致的各種炎症,如咽喉腫痛、牙齦腫痛、瘡瘍腫毒等。

同時,胡黃連也能涼血止痢,對於熱毒蘊結腸胃所致的腹瀉、痢疾等,也具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在萬應錠中加入胡黃連,可增強其清熱解毒、涼血止痢的功效,使其更能針對多種熱毒病症。

主治功效


萬應錠主治功效分析

萬應錠主要用於治療多種實熱證,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範疇。其核心功效在於 清熱解毒、消食導滯、活血行氣、化痰降逆

治療原理分析

從方劑組成來看,萬應錠主要由以下幾類藥物組成:

  1. 清熱解毒藥:

    • 胡黃連、黃連: 大苦大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為方中主藥,針對各種實熱火毒之證。
    • 墨: 涼血清熱,可輔助加強清熱之力。
  2. 消食導滯藥:

    • 神麯: 消食和胃,用於飲食積滯。
    • 千金子霜: 峻下逐水,推動腸胃,導滯通便,用於食積、痰積、便秘等。
  3. 活血化瘀藥:

    • 乳香、沒藥: 行氣活血,消腫止痛。
    • 麒麟竭: 活血散瘀,止痛生肌。這兩組藥物針對血熱瘀滯、月經不調、瘰癧痰核、腫瘍等證。
  4. 化痰降逆藥:

    • 膽星、天竺黃: 清熱化痰,用於痰熱壅盛,例如咳嗽、痰多、喉痺等。
    • 半夏: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用於痰濕壅滯、嘔吐等。
    • 大戟: 瀉水逐飲,消腫散結,用於水腫、痰飲、瘰癧等。
  5. 熄風止痙藥:

    • 天麻: 平肝熄風,用於驚風、痙攣等。
  6. 開竅醒神藥:

    • 麝香、冰片: 芳香開竅,醒神回甦,可助諸藥透達病所,並有助於中風、昏迷等證的恢復。
  7. 利膽退黃藥:

    • 牛黃、熊膽: 清熱解毒,利膽退黃,用於濕熱黃疸、瘟毒發黃等。

各古文內容分析與方劑調整

  • 《瘍科綱要》 中詳細記載了萬應錠的原始方劑組成和加減之法。作者張山雷指出原方中乳香、沒藥與冰片、麝香功能重疊,且自然銅過於猛烈,不適合幼兒,故去之。並加入了膽星、天竺黃、大戟、毛菇、千金子霜等加強化痰、瀉下之力,使之更適合於小兒實熱證及溫熱病、暑濕、赤白痢等證的治療。同時也提到針對疔瘡、中風、急驚等特殊情況,應去腦麝,加生牡蠣、生石膏、羚羊角等以潛降熄風。

  • 《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 中記載的萬應錠組成與《瘍科綱要》有所不同,主要以胡黃連、黃連、兒茶清熱解毒為主,佐以牛黃、熊膽、冰片、麝香、徽墨等加強清熱解毒、開竅醒神之功。此方適用於更廣泛的熱證,包括中風痰火、瘟疹、傷寒中暑、痢疾霍亂、血熱便血等。並特別指出可外用治療無名腫毒、痔瘡、漏瘡、臁瘡等。

總結

綜上所述,萬應錠的治療原理在於利用多種藥物的協同作用,達到 清熱解毒、消食導滯、活血化瘀、化痰降逆 的目的。通過 盪滌體內實熱、瘀滯、痰濕,從而恢復機體的陰陽平衡。其應用範圍廣泛,涵蓋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多種疾病,尤其適合於 小兒實熱證、溫熱病、暑濕、赤白痢、瘰癧痰核、時毒發頤、痄腮、咽喉腫爛、乳蛾、喉疳、喉痹、喉癬、牙疳、舌疳、口糜、重舌、暑天熱癤 等實熱之證。

傳統服藥法


川黃連2兩,胡黃連2兩,明乳香2兩,淨沒藥2兩,孩兒茶2兩,生大黃2兩,延胡索2兩,麒麟竭1兩,明天麻1兩,真熊膽1兩,陳京墨4兩,自然銅5錢,梅花冰片2分,原麝香2分。上為細末,用頭胎男子乳化熊膽,杵和成錠,如鼠糞樣,飛金千葉為衣,密儲勿泄氣,聽用。
大人4-5分,小兒2-3分,俱用涼水送下;一切無名腫毒、臁瘡、手瘡,俱用醋磨,敷於患處。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虛者慎用。

相關疾病


月經不調動脈粥樣硬化三叉神經痛扁桃腺炎坐骨神經痛肺炎霍亂痔瘡瘧疾腮腺炎半身不遂乳腺炎五十肩乳房腺體瘤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萬應錠,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胡連4斤,黃連4斤,兒茶4斤,朱砂4兩,熊膽2兩,冰片2兩,麝香2兩,古墨6斤4兩。 主治:清火解熱。主治:中暑頭暈,咽喉腫痛,無名腫毒。

萬應錠, 出處:《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組成:乳香1056兩(炙),兒茶1056兩,沒藥1056兩(炙),香墨1056兩,胡黃連1056兩。 主治:清熱祛暑,解毒止血。主治:中暑頭昏,吐血衄血,無名腫毒,咽喉腫痛,及小兒熱症。

萬應錠, 出處:《飼鶴亭集方》。 組成:川黃連2兩,胡黃連2兩,明乳香2兩,淨沒藥2兩,孩兒茶2兩,生大黃2兩,延胡索2兩,麒麟竭1兩,明天麻1兩,真熊膽1兩,陳京墨4兩,自然銅5錢,梅花冰片2分,原麝香2分。 主治:痰火中風,半身不遂;疔毒歸心,痔瘡、漏瘡,喉閉,乳蛾,牙疳;溫疹,傷寒,中暑,痢疾,血熱,霍亂,瘟毒,黃病,瘧疾,牙痛;小兒痘疹、驚風;婦人月經不調;無名腫毒,臁瘡,手瘡。

萬應錠, 出處:《中國醫學大辭典》。 組成:京墨2兩,兒茶1兩,胡黃連1兩,川黃連1兩,冰片6分,麝香5分,當門子5分,犀牛黃5分,熊膽2錢。 主治:清熱鎮驚,涼血止血。清熱祛暑,解毒止血。清火,涼血舒風。鎮驚。主治:中風中痰,中寒中暑,半身不遂,口眼歪邪,喉閉乳蛾,牙疳,霍亂,瘟疫,瘧痢,血熱便血,斑疹,傷寒,黃病,疔毒攻心;小兒痘證,驚風;無名腫毒,臁瘡,傷水瘡。吐血衄血,口舌生瘡,牙齒疼痛,及小兒熱症。

萬應錠, 出處:《瘍科綱要》卷下。 組成:陳膽星3兩,生錦紋3兩,天竺黃3兩,紅芽大戟3兩,千金子霜3兩(去淨油),生玄胡索3兩,象貝母3兩,川黃連3兩,仙半夏3兩,明天麻,建神曲3兩,毛慈姑4兩,陳京墨4兩,胡黃連2兩,麒麟竭1兩5錢,淨腰黃1兩5錢,真熊膽1兩5錢,麝香3錢,大梅片3錢。 主治:清熱解毒,消食導滯,活血行氣。主治:小兒停痰積熱,發熱不退,大便不爽;溫熱病胃腸實熱,斑疹丹痧,暑濕痰熱,赤白滯下,實熱便閉;婦女血熱瘀垢,月事不調;瘍科瘰癧,痰核,時毒發頤,痄腮溫毒,實熱咽喉腫爛,乳蛾喉疳,喉痹喉癬,牙疳舌疳,口糜重舌,暑天熱疖。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